屈原是什么原因跳江的:被奸人陷害(遭贵族排挤)(屈原是在什么时候跳江自尽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8-10 03:26

屈原不提倡打仗。当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时,屈原主张和平,但由于意见不一而遭到贵族们的排斥。后来被奸臣诬陷叛国,统治者昏庸,相信了别人的谗言,就把屈原流放了。被流放到异地后,屈原得知楚国都城即将陷落,王公贵族不顾百姓疾苦,选择逃亡。屈原突然觉得自

己想要保护的东西被打破了,于是选择了投河自杀。

一、端午节由此而来。

屈原投江自杀,许多人赶到他投江的地方参与营救。不幸的是,居民们不仅没能救活屈原,甚至没能找到屈原的尸体。因此,为了防止河底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居民们用粽叶把糯米和大枣包起来,扔进河底。渐渐地,人们在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投江的日子,发展出了包粽子的仪式。

有人认为居民给屈原包粽子,是怕屈原在水下挨饿。不管是什么原因,包粽子无疑是一种极具仪式感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思念。除了包粽子,人们还会在端午节以赛龙舟的形式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在江里举行龙舟比赛,围观的人会大喊加油,以弥补几千年前屈原没有被捞回来的遗憾。

第二,历史决定个人的兴衰

屈原的死,其实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悲剧。屈原生活的时代战乱不断,统治者没有从人民的角度去思考如何避免战争,或者说如何在对人民伤害最小的情况下进行战争。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把自己的生死放在第一位,完全不顾人民的生死,这让屈原这样的先进人士非常失望。

楚国的统治者不是个例。与此同时,有许多君主不知道如何灵活变通,也没有足够的才能。他们没有勇气和谋略,也没有秦始皇那样的大志。所以他们只能是亡国之君,给别人做嫁衣。可见,作为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尤其是君主,必须要有很大的才能,否则是没有办法治理好国家的,这也是历史选拔优秀人才的一大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