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英国给了日本多少两白银)甲午战败谁的责任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8-01 22:00

甲午战争是当时亚洲的新旧之争。任何一方的胜利都会影响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格局,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从各个方面介入战争。作为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被称为"不落帝国"英国是当时清朝的主要贸易伙伴。当时英国57%的商品出口到清朝,87%的进口原料来

自清朝。作为日本的盟友,日本从黑船事件开始就一直从英国进口货物,而且随着三艘富士级战舰的签约,这一比例还在增加。

对于英国来说,他们一开始并不希望日清在问题战中过多纠缠。毕竟双方是贸易伙伴,一旦开战,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和贸易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战争初期,英国作为中立国介入,但随着战争的扩大,英国逐渐从中立国倒向日本。

战争前后:英国介入调停

1894年战争前夕,日清双方已经关系紧张,但李鸿章等人不希望战争扩大,希望俄国和英国介入调停。在谈判过程中,英国人发现清政府本身被当时国内的各种矛盾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谈判中态度比较软弱,不断让步。但明治维新后,日本意气风发,摆出咄咄逼人的姿态。所以英国为了防止事态扩大,不断要求清朝在朝鲜内政改革上让步。

而且英国为了避免俄国的介入,私下与日清会谈,主张将朝鲜置于日本的势力范围之下,以换取打击。而本身就想发动战争的日本却以清军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回复为由拒绝了协议,离开谈判桌回国备战。

眼见谈判破裂的英国也采取了惯用的安抚手段& mdash& mdash"只要日本不进攻清朝的大陆,或者上海和南方,其他英国管不了"而英国人的这种放任态度,更助长了日本发展的决心,甚至租给了清军"高升号"运兵船被日军击沉,毫无反应。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等人在对日作战的同时,仍试图利用英俄斡旋。但英国发现日本不听话后,只是口头调停,呼吁和平,并没有将这些呼吁坚持到底,更没有以实际行动公开主持正义。英国也是,他身后的德国和法国也是。在最初阶段,呼吁和平的想法并没有坚持下来。他们既同情中国,又暗中支持和默许日本人。

战争结束了:英国开始落入日本手中

战争结束后,英国开始显露出贪婪的一面。《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之前一直隐形的英国人又开始黑粉色的出现了。英国人通过贸易使白银价格贬值,本应支付的2.2亿白银被迫以英镑支付。按照清朝海关大臣赫德的话来说,这迫使清朝以英镑出售白银。白银对英镑贬值,以至于现在要六两白银才能换一英镑,而以前只要三两"。

从长期来看,通过修改汇率,英国人从于大庆到日本获得了几乎等量的赔偿。也就是说,英国人在甲午战争中,一枪未发,获得了和日本一样的2亿两白银。

是幕后最大的赢家。

如果说1894-1895年甲午战争中的赔款是由英国斡旋的,那么后来的英日通商航海条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这也标志着英国已经彻底抛弃清朝,转而支持日本成为其在亚洲利益的盟友(非代理人)。该条约的签署为英国和日本未来的联盟奠定了基础。甲午战争后,英国人仍然是日本海军最大的订单制造商,源源不断的订单让英国人赚得盆满钵满。即使在10年后的日俄战争中,英国也公开支持日本,不仅提供大量战争贷款,还帮助日本建造大型军舰,提供情报。可以说,因为甲午战争建立的同盟关系,双方一直处于合作状态长达50年,直到二战开始。

玉田君说

英国政客常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其实英国人对中国的立场是保护自己的利益。当时清朝软弱的外交,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同样要吸血的国家身上,无疑是一种急病的征兆。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几十年被列强欺凌的历史中,清朝一直保持着一切照英国人脸色做事的习惯。如果清朝当初不寄希望于英国人的斡旋,集中精力备战,结局可能就是。

当然,英国人似乎是这场战争背后的胜利者,但他的绥靖政策逐渐影响了他的国际地位。由于甲午战争的外交绥靖,许多国家开始公开藐视英国人,尤其是新崛起的德国人,以至于一战后,英国人的国力不断下降,在世界上的地盘不断减少,太阳的光辉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