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过七夕的风俗(各省的七夕怎么过)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6-23 01:00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即中国的情人节。因为这一天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女孩,节日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乞讨技能,所以人们把这一天称为“乞讨技能节”或“女儿节”或“女儿节”。七夕是中国最浪漫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过去女孩子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夜,妇女们扎针祈福禄寿的活动,到了第七天,仪式虔诚而隆重,并陈列着鲜花和水果。各种家具和器皿精致小巧,让人爱不释手。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七夕之夜也呈现出不同的精彩之处。

e91ab3b4e5e33547279a22e0a0249f54.jpg

815470cd2539442be0dfd4e114c4298c.jpg

浙江七夕湘桥俱乐部

在浙江嘉兴唐慧镇的古兜井村,有一个七夕湘桥俱乐部。每年七夕,都会有人来参与,搭建香桥。所谓香桥,就是一座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由各种又粗又长的缠香(纸包线香)做成,装上栏杆,用五色线做成的花装饰。晚上,人们向双星献祭,乞求好运,然后焚烧湘桥,象征着双星已越过湘桥,幸福地相遇。这座香桥源自传说中的鹊桥传说。

2f53db5814bc8b7920d90ef97d6d5659.jpg

湘浙女子洗头收露。

女性在七夕洗头也是一种特殊的习俗。湖南、江苏、浙江三省均有记载。如湖南湘潭《攸县志》:“七月七日,女子采柏叶桃枝,煎汤浸发。”著名的散文家(浙江人)在她的《记》中也提到,她的母亲、叔叔婶婶和其他后宫成员都在七夕洗头发。这个习俗与七夕信仰“圣水”有关。人们认为,在七夕那天取泉水和河水,就像从银河中取水一样,具有清洁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称之为“天孙(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一天洗头发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意味着有了银河圣水,她们将受到织女女神的保护。

用脸盆接露水也很流行。传说七夕的露珠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果把它放在眼睛和手上,它能使人变得敏捷。

f814090cd5287835d65398cff8cc0118.jpg

广东七娘会

在广东,中国情人节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最受重视,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在屈大均的《广东新话》中,记载了清初“七母会”的盛况,流传着民国时期许多有趣的习俗。在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已记载了清初“七母会”的盛况,人们常称之为“拜七姐妹”。据民国时期参加“七姐妹崇拜”活动的老人们回忆,“七姐妹崇拜”在广州西关特别盛行。活动一般在少女、少妇中进行(男子、老年妇女只能在一旁观看,敬礼膜拜)。提前组织十几个好姐妹准备“七姐妹崇拜”。6月份会把一些大米、小麦、绿豆泡在瓷碗里,让它们发芽。七夕临近就更忙了。我们需要筹集一些资金,请家人帮我们用竹纸搭一座喜鹊桥,制作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七夕节当晚,大厅里支起八仙桌,系上绣花桌(桌裙),摆上各种五颜六色的花果制品和针线活,展示女儿们的心灵手巧。剪纸红花带围着稻苗豆芽盘,盘内点着油灯,灯光下露出五颜六色的薄纸灯罩,令人眼花缭乱;有精心布置的插花,铜瓷花瓶里插着香兰、茉莉、茉莉等花卉;小盆里有荷花,玫瑰,夜莺,山茶花,大如茶匙,一个真的配一个假的,真假难辨。还有将苹果、桃子、柿子等生果切割折叠成鸟兽等各种形状的果盘;刺绣的衣服、鞋子、袜子和花木屐;绣有金银彩线的小窗帘、床单、窗帘、台裙;指甲大小的扇子和手帕;总之越细致越有技巧,就是用细木做的亭台楼阁,把小木板贴在当地的豆苗和谷子苗上。此外,米粒,芝麻,灯心草和彩纸被用来制作各种形式的塔,桌椅,瓶炉,鲜花和水果,文房四宝和各种图案和文字的豆子。还有玻璃或彩纸制作的灯笼、宫灯、柚皮、蛋壳灯笼(雕有山水花鸟)、动物造型的灯笼。最讨喜的是女儿们用彩色丝绸做成的精致娃娃,也就是人偶。小狗有一个牛郎、一个织女和一对幼童的形象,一般放在上层,底层有一个弹琴跳舞的小孩形象,是为了庆祝两位明星的相遇。还有《西厢记》《红楼》《阳门小姐》等戏剧角色成套(也有瓷娃娃,是父母给年幼的孩子买的节日礼物)。另外,当然也要摆放化妆品,比如小胭脂盒、镜子、彩色梳子、绒花、粉饼等。,供织女和女儿们使用。还有蜡像瓜果,小动物等等。除此之外,就是甜咸点心、茶、酒、瓜子、花生等食物。有烛台,香炉,香烛,用上好的檀香点燃,是必不可少的。

女儿们要在七夕之夜尽情打扮,用天河沐浴洗头,然后穿上锦裙袄旗袍,头发梳成发髻,戴上白兰、黄素馨等鲜花。然后画眉,粉,绛唇,额印;用凤仙花汁染指甲。穿上这件衣服后,女儿们像仙女一样下凡,围坐在八仙桌和鹊桥边,玩着各种游戏:或自娱自乐,对唱诗词,猜谜语,穿针膜拜,乞求聪明;并指着天上的北斗七星(相传织女是七星姐妹中的一员)和双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诗词和典故;或者邀请歌姬,唱粤剧,弹八首曲子等。女儿们也自己演奏秦晓和其他乐器。这时,人们可以去别人家参观餐桌陈设。虽然人很多,但主人还是很乐意招待他们。庆祝到半夜十二点,这是织女下凡的吉祥时刻。这时,所有的灯和蜡烛都点燃了,五彩缤纷,灿烂辉煌;姑娘们兴高采烈,穿针引线,迎接七妹,到处是一片欢呼声。最后办了个酒席,然后就散了。正如清代诗人王伦(传说中的鱼名)在《羊城七夕竹枝词》中听到的:“绣玉叶次之,花为障,玉为台。清溪小女儿兰巧梅有约。”

e914445b858e5bb91200ddcc6eaa0eca.jpg

台湾省祭拜“床妈”

台湾省在七夕除了祭奠七位母亲之外,还经常准备一小碗油饭在房间里祭拜“床母”,应该也有类似的意思。生儿育女是女人不可替代的责任,所以这些神也是女神;女神与女信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缓解了女性在承担母性时的焦虑和恐惧。“床妈”是孩子的保护神。7月7日是床妈的生日。家里有孩子的家庭,当晚在孩子睡觉的床边拜床妈妈。供品有:油饭、鸡酒(或香油鸡)、烧“四方金”、“床妈衣”。拜床母不能太久,不像一般的拜,要三巡酒。供品摆好,香火点燃后,就可以准备烧“四方金”和“床母衣”了,烧完后撤供品。希望孩子快点长大,不要崇拜太久。

400bb7807f4737220aa348ba89e7684d.jpg

胶东祭拜七姐妹。

在胶东地区,更多的人在七夕祭拜七姐妹。少妇们穿上新衣,聚在一起,在宫廷里为七姐妹喜结连理,唱着歌谣:“黄帝,我请七姐妹上天。我不想画你的针,不想画你的线,我要给你看72个好手段。”在许多地方,“乔华”也被制造出来。姑娘们用面粉做饼、包子,用牡丹、荷花、梅花、兰花、菊花等花(或适当的果子),也有巧彩,即在酒盅里培植麦芽(这是宋代的“配种”),用适当的果子和巧彩祭祀织女。

db103f8b56b2967c515f83e61205caa9.jpg

中国西南-染指甲

染指甲是七夕的习俗,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也流行于四川省的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等地。许多地区的年轻女孩喜欢在节日期间用树的汁液洗头。据说不仅可以年轻漂亮,还可以让未婚女性早日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节日娱乐中大多数妇女儿童的爱好,也与生殖信仰密切相关。

42a28f3af1b0588d0c74f1ab988af6c6.jpg

陕西连写古桥

在陕西黄土高原,七夕晚上举行各种乞讨活动也是习俗。妇女经常要绑上穿着花衣服的草人,这被称为古桥。他们不仅要提供瓜果,还要种豆芽和小葱。七夕之夜,所有的女人手里端着一碗水,把豆芽和小葱切好,放入水中,用月亮的影子来预测机巧的命运。他们还穿着针和线来竞争。同时还会举行剪窗花的活动。

d133b1a4044125a3ba23047b551061c7.jpg

广西七喜水库

广西部分地区有七夕蓄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浴可以消灾祛病。体弱多病的孩子在这一天往往会把一根红头绳打成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和好运。

e3dcb86cf0474d6e3da7fcb3934714b1.jpg

绍兴南瓜棚下听悄悄话

在绍兴的农村,会有很多年轻的姑娘躲在枝繁叶茂的南瓜棚下。如果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牛郎织女相会的呢喃,那待嫁的姑娘将来一定会得到这份永恒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