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华夫多次脱党,与群众渐行渐远,却向英国和朝廷势力妥协。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7-12 13:26

(一)华夫脱党与人民关系的变化

1923年3月,华夫党正式成立。1952年七月革命后,政府解散所有政党,华夫党暂时销声匿迹。纳赛尔之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开始实行多党制。华夫脱党,1978年2月轻松改组,但由于不能适应当时的历史环境,6月解散。1

923年至1952年是华夫脱党的辉煌时期。然而,华夫脱党,该党于1978年重组,在埃及几乎没有影响。在华夫脱党的30年间,它与人民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说,华府的离党经历了领导人民、影响人民、脱离人民的时期。这三个时期也反映了华福从辉煌到转型,再到衰落的三个时期。

首先,华夫从党成立到1930年代离开党领导人民。在这个阶段,华夫脱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反对英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一战后,扎格卢勒向英国当局要求埃及独立,并准备去英国谈判。被拒绝后,他想通过巴黎和会把埃及和英国之间的问题交给国际社会解决。在国内,他积极领导群众运动,向英国施压。1919年3月,英国逮捕了扎格卢尔,随后埃及民众被唤起,引发了埃及1919年起义。面对民众运动的压力,英国被迫释放了扎格卢尔,并使埃及于1922年2月28日获得名义上的独立。在这场反英斗争中,由于扎格卢尔和人民有着相同的追求,形成了领导人民的合力,给英国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推动了埃及民族运动的发展。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扎格卢在20世纪20年代的埃及民族主义运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埃及名义上的独立不能只归功于扎格卢尔。这次反英斗争不同于以往与英国的斗争。首先是发生在大战之后,整个埃及都受到一战的影响,使得这次反英斗争的规模空之前。其次,这次反英斗争是埃及脱离奥斯曼统治后的第一次民族主义运动。另外,从世界范围来看,1880年到1914年,是一个革命经常发生、有可能发生、甚至真的发生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十月革命和哈布斯堡王朝、霍恩索伦王朝、罗马诺夫王朝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解体,一轮民族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达到高潮。埃及的民族运动是在这场世界革命爆发的背景下发生的。

所有这些原因使得埃及的民族运动需要一种新的方式和新的理念。就像马克思在《1848-1850年法国的阶级斗争》中引用爱尔维修的话一样,每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会创造这样的人物。扎格卢勒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他来到埃及历史舞台是因为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在他之前,埃及争取民族独立的主要力量有三支,包括穆斯塔法& middot卡米尔的激进民族主义;艾哈迈德& middot鲁提菲& middot赛义德的温和民族主义和阿里& middot优素福的激进伊斯兰势力。

他们被历史的列车抛弃了,因为他们没有像扎格卢尔那样提出一种新的符合人民要求的开展民族运动的方式。可以说一战后华夫脱党是成功的,问题不在于实现这个或那个意见,这个或那个政治思想;问题是要理解发展的过程。此时埃及的发展进程与扎格卢尔所倡导的是一样的。他把过去追求埃及自治的思想上升为埃及政治上脱离英国独立,经济上独立国有化的思想。因此,扎格卢尔的华夫脱党迎合了埃及的历史发展,满足了埃及人民的需求,从而取得了成功。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也是华府最终未能脱党的原因。

1923年9月,华夫脱党参政后,与民众的关系逐渐发生变化。双方的关系不仅是华夫脱党领导人民开展群众运动,也是华夫脱党利用人民对抗朝廷势力。所以,从此扎格鲁勒和纳哈斯控制华夫退党,华夫退党控制人民。所谓的政党政治表现出明显的自上而下的倾向。这种自上而下的关系使得华夫的退党和人民的关系没有以前那么密切。与此同时,扎格卢尔死后,纳哈斯的华夫党在民族解放斗争的根本问题上,逐渐放弃了扎格卢尔晚年埃及完全独立的崇高理想,无原则地同意"四个保留"作为埃及和英国谈判的基础。

纳哈斯在民族问题上对英国的倒退也加剧了他与人民的隔阂。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华夫脱党与人民的关系逐渐从一战后领导群众运动转变为影响人民,影响或发动群众运动的目的也从争取埃及民族独立转变为争取权力和利益,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这种变化可以从2月9日政变后人们对华夫脱党的失望中反映出来。政变后,以激进学生为代表的一部分人,因为华夫脱党的变化,转而同情法鲁克的法院势力。虽然华夫脱党在一战后得到了以工人为首的一些人凭借其政治遗产的支持,但在埃及并没有华夫一战后脱党的说法。之后华夫与人民的关系持续恶化,从影响人民到脱离人民。这个阶段将在下面的第三节中介绍。

(二)华夫脱党连任

一战后期,英国放弃支持华夫脱党,战时管制措施可以控制群众运动。朝廷势力借此机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巴勒斯坦战争,可以说,也给了法鲁克的法院部队一个生存的机会。但是,朝廷军队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的收获并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收获大。1948年埃及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的耻辱性失败导致了埃及议会制度的崩溃,法鲁克首当其冲。

这有几个主要原因。首先,巴勒斯坦战争的持续时间比二战短得多。在战争过程中,政府往往会加强国内控制,实行战时统治,而民众运动往往不会在战争期间发生,除非像二月革命前的俄国那样,民众已经到了不抵抗只有死亡的地步。但从1948年5月15日到1949年3月10日,持续时间不到一年的巴勒斯坦战争,并没有像二战那样给政府太长的时间进行社会控制,控制群众运动。其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指向不同的东西。

二战期间,人们不会把矛头指向同一个地方。比如上面说的,有人支持法鲁克的宫廷势力,有人支持纳哈斯的华夫。这一方面削弱了群众运动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政府的压力。但在巴勒斯坦战争爆发之前,民众已经把目光聚焦在了英国身上。而且由于二战后三年朝廷势力表现不佳,反英矛头逐渐变成了反英,首先是反法鲁克的矛头。

战争的爆发只是暂时压制了这个矛头,并没有解决。最后,埃及于1945年2月25日向轴心国宣战,并作为战胜国赢得了战争。然而,巴勒斯坦战争输给了作为阿拉伯联军之一的以色列。战争的失败,让民众急需一个发泄愤怒的机会。不是埃及的失败,而是某种特殊的原因让埃及输掉了战争。恰在此时,埃及发生了法鲁克国王在战争期间贩卖军火的丑闻。新仇旧恨都直指朝廷,民众也越来越对朝廷势力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

从二战时示威支持法院或华夫的群众运动,到巴勒斯坦战争前通过群众示威和暴力手段让政府下台的群众运动,再到用暗杀暴力发泄不满并将矛头指向整个法院势力的群众运动。其实暗杀和暴力的方式恰恰说明了民众对朝廷势力的绝望。他们不知道还能做什么让法院满足他们的反英要求,所以他们要报复,因为法院辜负了他们的希望。

12月28日,诺克拉西被穆斯林兄弟会成员暗杀。哈迪出任政府总理后,仍然没有办法解决埃及的紧张局势。相反,1949年1月7日与以色列签署停火协议加剧了局势。在这种情况下,哈迪于7月25日提交了辞呈。国王要求西利组建过渡政府,华夫党在1950年的选举中获胜。纳哈斯于1月12日组建了华夫政府。华夫脱党上台可以说是在人民的帮助下对1944年的报复。

然而,这是二战后华夫首次脱离该党。二战后,人民是有统一目的的人民,是因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而能够团结起来的人民。这和以前的人不一样,所以华夫的退党不能用以前的方式管理。如何应对变化了的群众运动,是华夫脱党的首要任务。对这个问题的错误处理导致了人民与华夫党关系的第三阶段,人民离开了华夫党。

华夫脱党,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华夫脱党上台后,继续运用娴熟的政治技巧。由于国内的反英形势,华夫不敢像二战时那样与英国合作,但他也担心英国会选择与法鲁克的宫廷势力合作。于是开始决定与国王保持友好关系,防止国王与英国统一。所以华夫叛逃者极力掩盖国王上台后倒卖武器的问题。这也赢得了国王的好感,纳哈斯的华夫饼党和法鲁克的宫廷势力开始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双方关系的稳定在埃及制造了乐观情绪,一些人希望通过全面改革恢复政党政治。

然而,有必要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以恢复埃及政党政治的稳定性。这个条件就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已经达到了权力的平衡,此时新的阶级关系已经稳定下来,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斗争党派已经互相达成了妥协,因此有可能继续互相斗争,把疲惫的人民排除在斗争范围之外.....认可旧社会革命的暂时胜利。华夫脱党上台后,想通过改革稳定局势。有一个重要的特殊条件不能满足,那就是人民并没有疲惫不堪,反而因为巴勒斯坦战争的失败而变得更加激化。

面对下级军官和群众的压力,华夫脱党,不得不宣布对国王倒卖军火事件进行调查,但仍竭力掩盖和拖延调查。此举引起国内民众对华夫脱党的不满。与此同时,脱离华夫党的领导人在空之前在朝鲜战争导致的投机繁荣中的中饱私囊活动越来越受到批评,该党的持续执政陷入危机。因此,如果它想继续建立埃及民族主义的最受欢迎的体现,它必须在谈判中坚持对英国人的最高要求。

出于争取民心的目的,华夫被迫于1950年3月发表声明,要求英国从埃及撤军。英国政府回答说,英国永远不会放弃在埃及的任何基地。年底11月16日,纳哈斯政府向议会提出声明,要求立即撤出驻埃及英军,同样被英国政府置之不理。11月20日,埃及各大城市的学生为英国拒绝撤军举行罢课示威,随后埃及出现了二战后阿拉伯国家间最激烈的反帝斗争。1951年7月11日,埃及再次发生罢工。1951年10月15日,在人民的压力下,纳哈斯政府单方面正式废除了1936年《英埃条约》和1899年《英埃苏丹共管协定》。

因为华夫政府此时满足了民众最迫切的需求,所以采取激进措施为英国谋求独立。因此,公众对其政策表示支持。但1950年至1951年,由于反对派往往强烈表现出保守党以强凌弱压迫埃及人的传统倾向,在国会中地位岌岌可危的英国工党政府几乎无法与埃及谈判。所以英国和埃及之间肯定会因为埃及单方面废除条约而发生冲突。华夫此时必须在英国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以换取民众的支持,维持自己的主导地位。双方的矛盾导致了"运河之争"。

运河斗争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一个是苏伊士运河地区的埃及工人罢工,政府官员辞职。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英国的不满,支持政府废除条约的政策,使得苏伊士运河无法正常运转。另一种是通过暴力手段,有穆斯林兄弟会、青年埃及党(现改名为埃及社会党)等民众政党和工人组织领导民众,破坏铁路、电话线等设施,迫使英国撤军。

1951年英国保守党上台后,对埃及运河斗争采取全面对抗政策。如果运河斗争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加强那里人民的武装力量。但人民武装的壮大也意味着华府的脱党不能控制人民,这显然与华府的脱党政策不符。所以,在运河地区人民反英斗争如火如荼的时候,华府脱党放弃领导,不敢向人民自发产生的敢死队发放武器。相反,他敦促人们"保持冷静"。面对因为武装和反英斗争而失去对人民控制的可能性,华夫脱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控制人民。因为这是华夫与人民的关系早已不同于一战后的关系..如果人们失去控制,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正如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的那样:"这样的组织(人民武装力量)是不可能的,因为文明社会已经分裂成敌对的和不可调和的敌对阶级,如果所有这些阶级都"自动"武装起来,那么他们之间就会有一场武装斗争"。作为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主要任务,华府离党,对英采取强硬措施是为了争取民众的支持,将运河斗争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是他控制民众的手段。

12月,政府开始控制运河斗争,取缔宣传运河斗争的报刊,逮捕"解放军"并开始镇压社会党。纳哈斯想把运河的群众运动控制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从而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但是人民不仅仅是革命者手中的工具。一旦公众接受了刺激,很快就会超过它。面对政府镇压他们的爱国斗争,公众极为愤怒。民众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民众开始全面对抗英国与政府。与此同时,英国加紧镇压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多次发生血腥镇压。1月25日,伊斯梅利亚的一个后备警察营遭到袭击,造成50多名埃及人死亡。然后在26日,人们涌上街头,反对法鲁克国王、不列颠和华夫的统治,然后随着局势的失控,发生了著名的黑色星期六事件。这件事终于让人民放弃了华夫饼,离开了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