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约国集团是怎样组建起来的?与德皇有什么关系?(协约国成员简介)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6 07:26

说起俾斯麦,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铁血首相",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俾斯麦不仅解决了德意志民族长达400年的解体,还以其睿智的外交手段和政治眼光使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在执政的26年间,德国轻松地游走于主要大国之间。

然而,随着威廉二世

登基,俾斯麦孤立了法兰西,迫使俄国保持中立的外交体系,拒绝俄国的友好,积极与英国结盟。结果法国和俄罗斯非但没有互相讨好,反而结盟,德国在欧洲越来越孤立。这与威廉二世的独裁和自以为是是分不开的。

赶走俾斯麦是威廉二世最大的错误。

俾斯麦在德意志荣耀中的成功与威廉一世的不断信任是分不开的。虽然他的一些做法充满了风险和冷酷,两者之间也有争执,但威廉一世从未有过离开俾斯麦的意思,因为他知道普鲁士的辉煌离不开俾斯麦的智慧,他要识人善任。

年仅29岁的威廉二世,年少自卑,天生残疾,称帝后变得更加强大和好斗。他痛恨俾斯麦保守的外交做法,最终迫使他递交辞呈。一时间,它成了全世界的热门话题。不同的是,家里有一声遗憾的叹息,权力却如释重负。

傲慢的威廉二世认为,只有与当时的头号强国英国结盟,才能真正威慑俄国和法国。为了讨好英国,他断然拒绝了俄罗斯的示好,甚至大方地把埃及的利益让给了对方。但他没想到的是,英国非但没有结盟,反而避而远之。

这让自命不凡的威廉二世感到屈辱和无"脸"。法俄结盟使德国在欧洲面临英法俄的威胁。他把自己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不够有趣"英国,并且非常天真地认为既然结盟无望,就去对抗。

他想给英国人一个教训。当英国人在南非战败时,他甚至给南非总统发去贺电,称赞他们维护国家独立的精神,并将英国军队比作"武装匪徒"。电报在英国引起愤怒,反对德国的声音越来越大,英德矛盾公开化。

俾斯麦辛辛苦苦经营了20多年的外交体系,不到两年就被刚愎自用的新皇帝毁掉了。虽然俾斯麦也很专横跋扈,但他知道统一不久的德国应该"保持低调",慢慢变大。今天,在威廉二世"鲁莽"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侵略变得越来越明显。

随意扩张殖民地,为了殖民地而殖民。

1892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延续,作为加工业的它严重依赖于原材料的获取,大国为了获得稳定的原材料对工业生产的投入而寻求海外殖民地。威廉二世还将注意力转向海外殖民地的扩张,这仍然满足了当时国内工业发展的需要。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选择一个有价值的殖民地。否则不仅得不偿失,还很可能拖累整个国家。事实上,俾斯麦统治时期,他也知道扩张海外殖民地的重要性,但他更清楚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殖民地必须满足这些特征:

首先,它在政治上高度分裂。最好"形状像散沙"我国可以避免统治期间的大规模抵抗,降低殖民成本。第二,产品丰富。这就是向海外扩张的目的,我们必须拥有有价值的原材料来维持自己的工业生产。

更重要的是,要有庞大的人口,不仅要有广阔的市场,消化国内工业品,还要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获得更多价值。放眼全球,当时符合上述条件的只有印度。这也是英国自始至终不愿意放弃和保护印度的原因。

另外,真正能获得经济利益的殖民地并不多,大多是既赔钱又分散国力的不毛之地。说白了,有利可图的殖民地早就被英法等国瓜分了。现在扩张海外殖民地不仅不会带来经济利益,还会维持殖民地的正常运转,增加德国的负担。

更何况德国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不适合发展成海军强国,所以无力保护这些殖民地。然而,虚荣的威廉二世怎么会有俾斯麦的远见呢?他根本不考虑自己能带来什么好处。他只希望通过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来满足自己作为统治者的成就感。

无形中,威廉二世建立的全球霸权变成了为了殖民而殖民。他缺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远见,还有处处咄咄逼人的气焰。"军国主义"色彩越来越浓,列强对此非常警惕,尤其是英国,不仅疏远,而且更加警惕。

他不自量力的是,他想和英国进行军备竞赛。

1897年的德国,外交形势非常严峻。法国和俄罗斯结成了联盟,英国四处戒备,其盟友意大利是另一个"三心二意"、"秋千草"在我们国家,只剩下一个老人"不给力"奥匈帝国。在威廉二世看来,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发展海军,威慑英国。

他的所作所为遭到俾斯麦的坚决反对。德国军队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为了平衡局势,避免英国怀疑,俾斯麦不主张发展海军。因为海上霸权是英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谁发展海军就是挑战英国的底线,这不会带来安全,反而会更加不安全。

可以"无脑"威廉二世却简单地认为英国不愿意结盟,因为德国还不够强大。只有对比其引以为傲的海上力量,各国才不敢与德国为敌。众所周知,他的做法不仅迫使主要国家竞相扩军,还导致"反德联盟"的形成。

德国《海军法案》计划在6年内建造96艘各型战舰,耗资4亿马克,并在14年的造船过程中4次调整扩建计划。但他不知道的是,英国一直在实施"两个强标准"即英国的海上力量大于海军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总和。

于是,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让威廉二世自信的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新发展起来的德国"无畏级"战列舰,具有革命性的优势,不仅吨位大、火力猛、射程远、装甲厚,而且机动性强,可以击沉当时所有的战舰。

突然间,人类的海战被带到了"大船和大炮的时代"。但是超强的战斗力是钱堆出来的,一"无畏级"战舰的造价相当于现在的35亿人民币。英国不甘示弱,声称德国造了一艘,于是他们造了两艘,双方都背负着沉重的财政负担。

但是英国可以生存,因为他们有印度可以榨取,但是德国没有。同时,英国只需要发展海军,而德国有陆军需要发展。一战前,德国虽然海上力量排名第二,但和英国差距还是很大,而且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在一战中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更何况,在德国的压力下,英法采取了主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签订了英法海军协定;同样是在它的强大压力下,英俄也协调了中亚的矛盾,签订了英俄协定。至此,一战同盟国集团正式形成,都是威廉二世的"信用"。

事实证明,俾斯麦是对的,德国在威廉二世的领导下注定要灭亡。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德国的皇权制度。皇帝的个人决定极大地影响国家大事。独裁者本人虽然没有过人的智慧,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往往是悲剧的根源。

可悲的是,很多聪明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被独裁者毁掉,却无能为力。俗话说"一将无能,三军疲惫"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如果它赢了,人民除了一点荣耀什么也得不到;一旦失败,他们就要承受所有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