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人是怎么形成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5 03:13

事实上,中国少数民族中的维吾尔族是一个经历了长期迁徙和融合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回鹘,隋唐时期民主前的回鹘人,主要居住在蒙古高原。有许多名字的中文翻译,如五湖、吴歌、葛源、戈伟和维吾尔。那么在回鹘人出现之前,回鹘人的来源在哪里呢?让我

们一起来看看吧。

用现有的文献和典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在中国的北部和西北部,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这里"丁玲"人也叫"丁玲","丁玲"一些研究者认为维吾尔人的祖先和匈奴人有关系。

公元前3世纪,丁玲生活在山林和蒙古草原的北缘,以狩猎和畜牧为主,在草原上被匈奴、鲜卑和柔然汗国奴役。

公元4世纪后,丁玲也被称为"Tiele ""铁历"或者"智利"因为他们用的轮子很高,所以也叫"高车"。

5世纪中叶,突厥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崛起,建立了包括整个蒙古草原和准噶尔盆地的突厥汗国。

突厥贵族的残暴统治激起了铁勒部落的反抗。作为一股联合的力量,九个部落组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回纥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

唐天宝三年(744年),在唐军的配合下,古力裴洛领导的回纥联盟推翻了突厥汗国,建立了木北回纥汗国。

当时回鹘汗国的疆域包括阴山以北、兴安岭以西、贝加尔湖以南、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草原地区。原来的铁勒部落原来的名字消失了,统称"维吾尔语"。

这一年,古力·裴洛被追封为"怀仁汗"回纥汗国成为唐朝的附庸国。此后,历代回纥可汗都接受了唐朝的封爵,并两次带兵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唐贞元四年(788),回纥可汗漠河上书唐朝,改为"维吾尔语"它叫做"维吾尔语",拿"像鹰一样敏捷的旋转。的含义。经唐朝廷批准,改为"维吾尔语"。

到九世纪中叶,回鹘汗国被回鹘嘎斯打败,回鹘人四散分离。除了一部分迁到大陆与汉人融合外,其余分为三支:

一个迁到吐鲁番盆地和今天的吉木萨尔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另一个迁到河西走廊,与当地人打成一片,形成今天生活在甘肃省的裕固族;而另一支迁到帕米尔西部,后来分布在中亚至喀什地区,与当地一些部落建立了喀喇汗王朝。

回鹘人在迁徙过程中先后融合了吐鲁番盆地的汉族、塔里木盆地的焉耆人、龟兹人、于阗人、疏勒人,形成了现代回鹘人的主体。

元朝回鹘的祖先,汉语里也叫回鹘。12世纪初,一部分契丹人从东北向西,向中亚进发,先后征服了喀喇汗王朝和高昌回纥汗国,建立了契丹政权,史称西辽。

西辽末年,蒙古强盛,高昌回鹘脱离西辽,投靠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在其封地——原高昌回纥王国建立了察合台汗国,成为蒙古汗国的附庸国。

这一阶段,伊斯兰教在喀喇汗王朝的传播和推行,以及东察合台汗国统治者通过战争等强制手段的推动,结束了16世纪初千余年的信佛历史,形成了伊斯兰教为主,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并延续至今。

当地居民原本信仰的祆教、摩尼教、景教逐渐消失,佛教、道教依然存在。到了17世纪,威拉米特人接受了藏传佛教。

18世纪以来,基督教、天主教和东正教传入新疆。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人天然信仰的宗教,也不是唯一的宗教。

维吾尔族的祖先最早信仰原始宗教和萨满教,后来相继信仰佛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后来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并不是当地人主动皈依和改造的结果,而是宗教战争和统治者强行推行的结果。

19世纪,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兴起,民族学逐渐从社会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了便于研究世界各民族,除了按种族分类外,借助语言学知识,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各民族,形成语言谱系分类。

除了世界上大部分语言外,都被归为11个语系,又分为语系和分支。比如阿尔泰语系包括满-通古斯语、蒙古语、突厥语三大语系。

语系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我国通行突厥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兹别克语、鞑靼语、裕固族和撒拉族。

然而,这些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特点。他们不是土耳其人的后代,也不是他们的一部分。生活在新疆的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元明时期,新疆各民族进一步融合,蒙古人尤其是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基本与回鹘人融合,为回鹘人增添了新鲜血液。

1934年,新疆省发布政令,决定用维吾尔语作为汉语的规定称谓,意为“维护我们的统一”,准确表达了国家名称的原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