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为什么喜欢蝉?(古人为什么喜欢写蝉)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4 09:00

"如果丈夫头上有瑕疵,那就没有文字。喝了带气的露水,就清澈了;不享受小米就便宜。不窝里住,就节俭;你要听话,你就信;加冕并接受它。君子之操,可以报效君主,树立自己。不就是一个德行至上的蝼蚁吗?"陆机在这篇短文中所赞美的动物大家都很熟悉,就是

蝉,俗称蝉。

蝉是昆虫纲的半翅目蝉。每年7月下旬,雌性开始产卵,幼虫要到第二年才能孵化。但这些幼虫在破土而出羽化成成虫之前,还是会在土壤中生活几年甚至十几年。我们常说"金蝉脱壳"这就是它的来源。

蝉的生命周期示意图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注意到了这种生物的奇妙之处:它"倾于污秽,飘于尘埃之外,得不到世人的滋养",可以说烂泥未沾;它"滴饮清露,流出疏桐",食露而生,清高而不群;它"蛴螬变成再繁殖,再繁殖变成蝉"(其实蛴螬是甲虫的幼虫,只是东汉人王充自己搞错了)等等...

总之,蝉自古以来就是高贵、守信、通灵的象征,也是君子的典范,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今天我们可以从大量的文物中看到蝉。

青铜器上的蝉纹

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5号墓出土一件三足圆鼎。鼎腹六肋,饰三组兽面纹和龙纹,小腹饰一周蝉纹,内壁铭文"女人好"两个字。原来这是为传说中的女武丁的妻子所铸,武丁是商朝的女将军和女祭司,也是他的妻子。

丁福浩

赋上的蝉纹

1955年,在辽宁凌源县子婴村岛小篆山坑中出土了一件西周青铜器。这个菜不是用来吃的,是盛水的容器。具体来说,商周贵族洗手的时候,需要一个仆人用卡接水倒下去,然后另一个仆人用盘子接过去。这种垫圈呈圆形,圈足高,腹部和圈足用蝉纹装饰。

板和卡的使用示意图

在商周时期,这种带有蝉纹的青铜器绝不是少数。据考证,青铜器上的蝉纹最早出现在殷墟文化第一期(即盘庚、肖鑫、孝义时期),之后一路出现到战国时期。

从数量上看,商代晚期最多,周初次之。但商代晚期的蝉纹多为无足,西周早期则流行有足蝉纹。西周中后期和东周时期,蝉纹数量最多的是变形和抽象。

不同类型的蝉图案

关于蝉纹,综合中国青铜器的评论是这样描述的:"蝉纹都有相同的特征,两只大眼睛,身体呈长三角形状,上半部呈圆形,腹部有条纹。"此外,青铜器上的蝉纹非常重视对称,这种稳定的结构表现出庄重的含义,而蝉的大眼睛则表现出神秘。

玉蝉与生死

早在史前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玉蝉。目前发现的最古老最原始的玉蝉,很可能是良渚文化的玉蝉。比如下图,是浙江余杭矾山出土的椭圆形蝉蛹。它也被称为蝉形玉佩,因为它的中部和上部钻有一对孔,以方便装饰。虽然制作工艺还比较原始,但已经可以看出明显的物种特征。

良渚文化玉蟾

此外,还有许多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玉蝉发现,但其特征明显不同于良渚文化。比如玉蝉,头部两侧雕有凸出的眼睛,喙尖,尾尖,比较容易识别。

石家河文化产业园

从玉蝉的作用来说,史前时期除了用于装饰之外,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开始把玉蝉作为陪葬的玉器放在死者口中,称之为瓒。

古人认为蝉生而往复,能羽化翱翔,代表长生不老。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死后重生的希望寄托在玉蝉身上。他们一方面希望逝者早日重返人间,另一方面也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尚波汉代玉蝉是典型的汉八刀。

到了汉代,玉蝉进入了黄金发展期。目前考古发现的汉代玉蝉数量相当多(包括裴蝉、关蝉、戴蝉),而且很有特色:线条简洁、挺拔有力,表面光滑光亮,但边缘锋利,也称"汉八道"。随着东汉以后薄葬的推行,玉蝉逐渐失宠。

金蝉的尊严。

除了青铜器和玉器外,金盘上的蝉在汉晋典籍中也经常被提及,作为使用蝉形象的装饰。

根据文献中的记载,所谓金蝉附蝉,是指汉晋时侍中、中长等男性官员佩戴的冠上,会有一只蝉形的金蝉(大部分是蝉形的,也有例外)。

这种冠常见于魏晋墓葬中,整体造型相似。但在具体工艺上也有区别,比如雕版空金片样式,加青铜内衬。

镶金的皇冠。

1965年,辽宁省北票市冯素福北岩墓发掘,出土两件蝉纹金饰。1972年,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出土了一件蝉纹金饰、两件骑马兽纹金饰和一件方形兽面金饰。1998年,南京仙鹤关东晋墓也出土了一块蝉纹金匾。

冯素福墓出土蝉纹金饰

泾县河关东晋墓出土蝉纹金簪。

此外,在六朝社会动荡时期,女性也使用金蝉,如朝廷官员或宫女。1960年,甘肃省博物馆等单位在敦煌新店台附近发掘了原洪之妻潘欣荣墓。女墓主潘欣荣头部出土一件蝉纹金饰,为女性"金钟蝉"证明。

蝉有特殊的变态规律和生活习性。古人认为,它活着的时候学习它是很可惜的,但它死了以后,就要模仿它沉睡多年甚至几十年后重生的灵性。这样吉利的东西,是贵族和文人心中的宝贝。人们经常唱这首歌,并一直戴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