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登基后为什么第二年才更改年号?刚上位的他并没能掌权(李世民登位几年)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4 08:52

626年7月2日,李世民正式发动玄武门革命,罢免太子李和李元吉,强迫李渊自立为新太子。仅仅过了两个月,唐高祖就主动称自己为太上皇,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这在效率上是非常快的。然而,李世民当了皇帝后,直到第二年才改国号为贞观。为什么?事实上,李

世民登基后并不能独揽大权,要真正行使皇帝的所有权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1

一般来说,历史学家认为,自玄武门事件以来,李世民跳过了龙门,成为唐朝帝国的实际掌权者。

但他这个舵手心里清楚,情况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一切都可以高枕无忧。

因为实际掌权和坐龙椅有很大区别,充满变数。至少他目前拥有的权力是不稳定的。

那么,他是什么时候真正做到了天下圣旨,公开在太极堂办公的呢?

在揭晓这个答案之前,我们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玄武门事件。

02

公元626年6月,突厥入侵,唐高祖派李元吉率众将领攻秦。结果,李世民手头没有士兵,自己成了一个人的军队。

齐王李和齐王李元吉合谋。李的计划是邀请秦王在昆明池送别李元吉,让武士刺杀秦王,然后再扮演父亲,说秦王突发疾病去世。

收拾了李世民之后,他手下的将领没有一个能留下来,像尉迟敬德这样的人都被活埋了,好让他们高枕无忧。

这个秘密计划被太子的首领王昌知道了。其实这个王昌是秦王贿赂,安插在太子府的秘线里的。所以,他得到消息后,半夜来到秦,把这个秘密告诉了。

立即召集所有士兵,连夜商讨对策,最后决定先发制人,对太子李和他们进行反击。

03

公元626年7月2日凌晨,李世民、孙昌无极等人按照前几天制定的计划,佯装入朝,他们的部队早已埋伏在玄武门。

李和李元吉一起入朝,向玄武门走去。当我到了湖边的寺庙时,我注意到情况不对,立即掉转马头,准备返回东宫和齐会合。

既然来了,就想离开。没那么容易!

事先埋伏好的士兵一拥而上,很快解决了他们两个。

此时,唐高祖·唐高祖正和他的亲戚们在海水浴池里划船。尉迟敬德披挂盔甲,抱着常玉,直奔唐高祖。唐高祖惊魂未定地问道:"今天谁是麻烦制造者?在这里干吗?"

尉迟敬德回答说:"因为太子和齐王之间的叛乱,秦王起来杀了他们。秦王担心惊扰陛下,就任命我为护卫。"

李渊对裴济等人说:"没想到,今天会发生这种事情。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大臣们说:"李和李元吉没有参与反隋的讨论,也没有对世界做出贡献。他们嫉妒秦王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威望,所以他们一起策划了一个邪恶的阴谋。现在秦王声讨,杀了他们。他的成就遍及全世界,我国境内的人民真诚地求助于他。如果陛下能决定立他为太子,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就不会再有麻烦了。"

李渊听了,回答说:"好吧!这也是我平时的愿望。"

于是召来李世民安慰他说:最近几天,我几乎有了曾祖母误听曾参杀人,丢下编织设备逃跑的怀疑。"

李世民跪下来,伏在高祖胸口,哭了很久。

至此,此事暂时告一段落,名为"玄武门之变"。

三天后(公元626年7月5日),李渊下诏说:"从此以后,所有的军务,无论大小,都是由太子指定执行,然后皇帝才听"。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李世民作为王储,完全接管了帝国的权力。

公元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被称为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贞观。

04

按照一般的理解,一旦成为皇帝,一切都会好的。一切真的都好吗?其实还有很多收尾工作要做。

首先,皇帝登基的时候是想改年号的。不过按照惯例,一般都是第二年换人民币。这个工作还没完成吧?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皇帝办公的地方。虽然李世民称帝了,但他并没有坐在皇帝真正应该呆的地方!

唐朝建立后,皇帝正式处理国事的地方是太极宫的太极殿(初唐称大兴宫)。皇帝和王子住在哪里?李渊住在太极宫的甘露殿。太子李住在东宫,象征着楚君的地位

秦王李世民在哪里?住成干堂;齐王李元吉住在五德殿。然而,李世民并没有在成干殿住很长时间,而是被迫搬迁,并在宫外建造了另一座弘毅宫。他为什么要搬出皇宫区,住在这么偏僻的地方?

公元622年,率军出征,成功剿灭窦建德,降服王,然后班师回朝。这一丰功伟绩的结果是,唐高祖担心如果没有制衡,恐怕天下只知秦王,不认太子,太子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另外,高震一直是个高手,这也会对自己的皇权造成威胁。于是,我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把他赶出权力中心,在宫外等着。

"武德五年七月,汉高祖认定秦王为天下立下大功,特赐。不要建造这座宫殿(弘毅宫)去住在里面。"(《唐·姚辉·弘毅行宫》王松年谱)

玄武门事件后,李世民如愿以偿,成为皇太子,并迁到东宫。后来,唐高祖退位,李世民成了皇帝。但他登基的地方不是在皇帝定期办公的太极殿,而是在东宫的贤德殿!

为什么?因为唐高祖虽然退位为太上皇,但仍住在太极宫,自然控制着太极堂。李世民没办法,只好自己委屈自己,让他在太子办公的贤德殿处理国事。

李世民的心里,却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你看,太上皇坐在按摩院的主椅上,在东宫工作,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俯视他,让他很不舒服。

如果只是他的文官武将来朝廷,偶尔遇到邻国的使节就有点尴尬了。

这些外国使节,习惯在太极殿拜见皇帝,现在由太监带领到贤德殿朝觐。总有一种"晏子立楚",被鄙视的感觉。于是我下来就把不满发泄到太监身上。

但是我们能做什么呢?不能派人给太上皇下最后通牒——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给皇帝腾地方。如果是这样,会让大家开怀大笑,慷慨解囊。

李世民想到这里,心里直后悔,当初,顺便还让自己的父亲来了一次"死于突发疾病",岂不是省了今天的谜题?

怨归怨,想办法才是正道。我想到了一个主意。

05

他首先为当年唐高祖下令平反的杜案。

公元627年,唐太宗即位,当年就为杜平反。他之所以如此急于为杜·付伟平反,是为了把自己的"怀柔"最终将政策落到实处,改变以强制手段统治世界的传统观念。他将通过征服人心来统治世界。要让所有顺从的人抛弃后顾之忧,得到良好的治疗。后来,他的政策成功实施。

这样的话,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说当年太上皇的决定是错误的,现在他已经不是"一句话抵得上一万句"在当时,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一举两得的计划。

一方面抹黑抑郁的李远;另一个目的是告诉唐高祖,我的儿子现在掌权,我是上帝。我父亲明白吗?让我一步到位多好啊!

谁知道这一步棋走下去,还有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是"泥牛入海没有消息"。原因是什么?

原来这个时候的唐高祖,他心里想,反正江山都交给你二小子了,所以他没有太在意时事(也不敢太在意),所以他有点迟钝。他是这样认为的,当他无端地杀了杜的时候,那是为了大局着想,也是为了避免后患而杀了他。你现在给他平反,所以做你想做的。

李世民想给唐高祖一个"灵魂深处的反抗"谁知道这一次没有触及太上皇的灵魂,只能想办法了。不能死,那就拿活的。

06

目标马上就确定了。他就是唐朝的开国元勋裴济。

这个人真是唐高祖的铁杆。当年,李世民、刘文静、裴济带头在晋阳起义,他们合谋逼迫唐国公、李渊起兵。唐高祖和裴济私交很好。裴寂在唐朝建立后当上了宰相。

但是有一天他被弹劾了,这让裴济很难受。有一天,我和唐高祖在张寒音乐厅喝了一杯,他们玩得很开心。正说着,裴济磕头道:“太公!当初陛下起兵太原,待天下安定后,允许老臣辞官归田。现在天下太平,希望把遗骨送回家。"

李渊听了很难过,流着泪说:"你不能这么做。你们应该白头偕老。你是大臣,我是太上皇,晚年幸福,这不好吗?"

苦苦挽留之后,他还不放心,怕他溜了,专门派了一个高级大臣袁外郎先生,每天轮流在裴济家里值班,盯着人。可见两人关系这么好。

公元629年,裴济被一件小事牵连。唐太宗撤了裴济的官职,断了他一半的食邑,把他送回老家。

唐高祖听到这封信,想为他的老朋友求情。但是他很难开口。什么样的父亲会给儿子下跪?

李渊想,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解释,我现在是太上皇了:"太尚的意思是至高无上。自古以来,皇帝的功劳大于皇帝,皇帝都被尊称为父帝,所以被称为太黄尚"。

但我从未体验过一丝荣誉。反而觉得很沉重,很压抑,也陷入了沉思。

二儿子上台后,为了树立形象,总是在世人面前表现得宽容大度。登基之初,他以一种既往不咎的和解姿态赦免了数千名前太子党和所有政敌,从而赢得了世人的心。但是现在我为了一件小事解雇了我的老朋友。这不是明显针对我吗?

按理说他现在已经完全不在控了,对他不构成威胁。有什么不满意的?

他低头沉思,迈着方步在太极殿踱步。当他抬起头时,他的大脑突然大开。原来问题的症结还在我身上!这个男生在给我滴眼药水!

恭喜太上皇,你猜对了!

07

既然猜对了,还等什么?今天整件事就是裴济。如果你知道得不够多,你就不知道明天会变成什么样。算了,还是聪明点,主动滚蛋吧,免得到时候让大家尴尬。所以他提出从太极宫搬到弘毅宫。

悬在李世民头上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太极宫了,从此,他可以高枕无忧了。

"高祖有一个美丽的山林与弘毅宫。雅行。至贞观三年四月。就是向它迁移。改成了太安宫"。(《新唐书·高祖传》)

李渊迁居弘毅宫后,改名为大安宫。金奎大金奎大。意思是在那里安度晚年。至于太上皇的心情,如今已经不是皇帝关注的重点了。

他雄心勃勃。他要带领唐朝人开创一个前无古人的新世界,他要做一个真正的千古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