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为什么突然被免职?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4 04:52

晚清是历史上非常黑暗的历史时期。在皇宫里,是慈禧光绪皇帝的斗争。戊戌变法之初,有一个两朝皇帝被慈禧罢黜,他就是翁同龢。诚然,变法这件事随时都可能遇到阻碍,戊戌变法也是如此。但是慈禧为什么要罢免翁同龢,他的罢免对当时的历史有什么影响?

1.翁

同龢简介

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艺术家。梯仁阁大学士三子翁心存,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住房和工业部部长、军用飞机部长、各国政务部长。历任清朝同治、光绪皇帝。死后追文公。

翁同龢写诗,偶尔画画,尤其擅长书法。幼时学欧、楚,初学董其昌、米芾。中年以后,钱枫追过颜真卿,却不为颜的话所束缚。他创业广泛,笔触苍劲,文风古朴典雅,著有《翁文恭公日记》和《瓶庐诗稿》。

翁同龢的崛起自然得益于他的父亲翁心存。翁心存到体仁阁做学士,后来做了同治皇帝。从此,翁氏家族进入全盛时期,名为"一个四秀才,一个三总督;父子大学生,父子部长,父子老师"。由于清代状元中有41%来自吴的江苏等地,翁氏家族的兴盛是自然的。道、贤、同、光四朝时,翁担任了两代大员。咸丰六年(1856年),翁同龢27岁进士时,被委派到翰林院编纂。同治四年,继承父业,入弘德堂,做了同治大师,前后教书九年。同治死后,光绪继位,慈禧命翁同龢进入玉清宫,做光绪的主子。

从教授光绪启蒙识字,到被革职回乡,翁同龢与皇帝朝夕相处,师生恋长达24年。仅凭这层关系,翁同龢一定会在晚清内政外交中发挥重要作用。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翁同龢、、智睿、文、王鸣銮等官僚士绅组成了与后党相抗衡的皇党集团,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在政治上的地位。

翁同龢为官60年做的所有大事包括:平反杨乃武、大白菜冤假错案;卷入甲午战争的洪流;支持盛宣怀等人创办全国第一家自办银行(中国商业银行),户部拨款100万两"有息官方资金"存入中国商业银行,实际上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成立之初的初始营运资金;然后推荐康亮等维吾尔族新人才,亲自起草《明定国为诏》。

2.翁同龢为什么被免职?

翁同龢是晚清清廉领袖,科举状元,出身江南大家族,有着复杂的士子、学人关系网。他被提升到了正确的方向,他学到了世界各地。自然,他是一步步被提拔起来的。与此同时,翁同龢生活在两代御史之中,任劳任怨。光绪八年(1882年)进入军部,掌管户部,这是别人梦寐以求的。当然,他也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有连带责任。

甲午战争前,以慈禧、满清贵族为首的后党,以光绪、翁同龢为首的皇党,以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督抚为首的洋务派,是权力上相互牵制甚至制衡的铁三角。而翁同龢在维新变法中与一批人走到了一起。康梁的沉默是杀了几个满清贵族,法律就变了。多多少少是冲着太后老佛爷去的。此外,翁同龢在甲午战争前极力搞垮北洋的后勤保障,在海战主战中无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没必要把新旧账一起算,一次性滚到底

争夺皇后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斗争。皇后党强大,年轻的光绪皇帝手里的牌太少。翁同龢是死忠,是王牌,被慈禧轻易丢掉。即将被重用的康有为也是一个忠君。但翁同龢走后,在后党庞大势力的阻挠下,康始终没有得到重用,足以说明慈禧的政治眼光和政治手腕。

翁同龢推荐了康有为,但他在变法之初并没有被革职。戊戌变法时,他还在皇帝身边,咨询大事,能不能随心所欲,这在字里行间经常见到,光绪也是百依百顺。慈禧太后悍然发动政变后,光绪皇帝锒铛入狱。翁同龢作为帝国党首被革职,从此不再使用。他立即被送回了家乡。直到宣彤皇帝登基,才恢复了个人名誉和后世的待遇。

3.被罢官的是慈禧吗?

有学者认为,这一切都是慈禧太后搞的鬼,和她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光绪皇帝没有理由罢免翁老,清朝唯一有能力让皇帝做事的就是慈禧太后,而慈禧太后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下面的翁老支持光绪变法。据《清史稿》记载,有这样一句话:"太后告诉皇上,她要马上去找翁同龢。"要知道,慈禧太后是主张反对变法,反对变法的,但是翁老桑反对慈禧太后,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极力主张变法,坚信这次变法可以改变整个国家的前途。慈禧太后恼羞成怒,于是罢免了翁同龢。

虽然每句话都有道理,接近事实,但还是有很多学者反对。他们认为起初慈禧对翁老很友好,关系很亲密。因为立场不同,没必要做这种事,太能让慈禧拿定主意了。也是因为三件大事,慈禧对翁老产生了怀疑,认为他对自己不忠。

第一件重要的事是甲午战争期间,两人在和战问题上发生了大争吵。慈禧和李鸿章一脉相承。因为他们的软弱,所以可以签订那些不平等条约,不愿意和日本人打仗。只有翁老等人几乎是在极力支持与日本的斗争。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是,慈禧要废光绪皇帝的时候,遭到了翁老的强烈反对。第三件事是慈禧太后要办一件关于她六十大寿的大事。本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是翁老当着大家的面说要马上取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