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奥罗波斯之围,萨桑波斯崛起之战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4 00:26

公元3世纪,强大的罗马帝国开始慢慢衰弱,在四面八方蛮族势力的围攻下,非常疲惫。其中,刚刚推翻东方帕提亚帝国的波斯萨珊王朝,迅速成为东方罗马的一大隐患,多次蹂躏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边境。于是,毗邻幼发拉底河的杜拉奥罗波斯瞬间成为帝国的目标。在

一次经典的大规模围攻后,彻底被封存在历史的尘埃中。

1.命运多舛的内陆港口

△杜拉奥罗波斯的建立,源于希腊文明的大规模东进。

公元前303年,成功执掌东方世界的希腊君主塞琉古一世下令建立了最初的杜拉要塞。此举主要是为了保护东西贸易路线的安全,从而在西部的安提俄克和东部的塞琉西亚之间建立中转站。只是在当时,除了定期到访的内陆商业团体外,大部分常住居民都是被分配到这里居住的希腊雇佣兵。自然不是该地区的重要城市,历史记载中也很少出现。

直到公元前2世纪,塞琉古帝国因内忧外患而迅速衰落,杜拉要塞的地位才开始得到加强。随着北方的帕提亚蛮族不断南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沦陷指日可待。居住在东部的马其顿-希腊移民为了将这个位于幼发拉底河西岸的据点升级为新兴的贸易中心,开始收缩战略。于是,原来的小堡垒扩大成了一个中等规模的聚落城市,城墙拱顶里有了街道和市场广场。当然也包括供奉雅典娜、密特拉等神灵的寺庙,以迎合四面八方游客的习俗需求。

△公元前2世纪,杜拉奥罗波斯成为塞琉古帝国的东部边境。

然而,杜拉新城的建成并不能阻止蛮族骑兵的扩张。最迟在公元112年,这里成为帕提亚帝国的西部边境。由于阿萨西王朝的经济战略价值和统战需要,原来的精英市民阶层被新宗主允许维持现状。

杜拉奥罗波斯的新名字也在这个阶段不胫而走。意味着在来自西方的旅行者眼中,当地永远是典型的欧洲商业城市。即使最富有的商人是犹太人,民兵部队的成员也主要是新阿拉伯人,他们仍然要服从马其顿-希腊血统的军政官员。而且从地理上看,幼发拉底河也是帕提亚帝国的权力边界。所以在这里保持最宽松开放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希腊罗马世界的招商引资和政治宣传。

自2世纪以来,杜拉奥罗波斯曾两次被罗马军队围困。

然而,当岁月进入极其关键的第二世纪时,时局的变化已无法容纳模糊的缓冲区。公元114年,为了克服罗马帝国遇到的发展瓶颈,图拉真皇帝在内战中对帕提亚帝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迅速控制了亚美尼亚和叙利亚北部之后,他到达了守卫幼发拉底河东岸的杜拉奥罗波斯。由第三昔兰尼加军团率领的进攻部队首先击退了试图在旷野阻挡他们前进的帕提亚骑兵。后来,各种机械武器被用来拆毁城墙,当地的城市守卫在激烈的巷战中被击败。美索不达米亚的主要城镇,包括塞琉西亚和泰西峰,也因为这次失败造成的震动,主动向罗马人敞开了大门。

虽然战争在三年后因为皇帝的死而结束,但它又一次"恢复"每个据点里的帕提亚人都无法恢复他们以前的荣耀。只要任何一个新继位的罗马君主觉得有必要,就可以组织对他们的大规模军事打击。位于最前线的杜拉奥罗波斯在公元165年再次被西弗勒斯大帝的军团占领。

△闯入杜拉奥罗波斯的罗马军团士兵

作为补偿机制,成为罗马保护下的自治城市。后来由于驻军需要,很快升级为老兵聚居区,还出资扩建了城市。新建的兵营、剧院、教堂也与原有的市场、各种寺庙相得益彰,让早已进入缓慢衰落期的杜拉奥罗波斯因为大国军事冲突而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但是这种不可思议的末日繁荣基本上是建立在帕提亚帝国的崩溃之上的。在阿萨希家族的国王泰西峰弥留之际,来自南睿山的新挑战者们几乎同时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公元224年,立志复兴波斯帝国的萨珊家族迅速崛起,彻底吃掉空老帕提亚壳。随即以一种非常激进的姿态,对包括罗马边境在内的所有毛发发起了持续攻击。逐渐获得巨大人气的杜拉奥罗波斯也正式进入了自己历史的倒计时。

△罗马时代再次扩建的杜拉奥罗波斯城。

2.前所未有的新威胁

△杜拉奥罗波斯也是罗马治下军队东进的重要桥头堡。

公元256年,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陷入新一轮的长期战争。当时在位的国王沙普尔一世不断致力于扩张波斯的自然边界。由于他在登基前曾多次与父亲阿尔希一起参加激烈的战斗,并亲自指挥了部分师远征,因此对发动战争有着近乎偏执的激情和迷恋。

恰巧来自黑海北岸的哥特人不断从海上袭击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导致驻扎在东罗马的大量军队向北转移。远在西部的高卢省,当地驻军也独立了。所以要让波斯英雄看到吞并叙利亚,在地中海饮马的伟大画面。

△进攻中亚贵爽帝国的沙普尔一世

春夏之交,沙普尔一世带着23000人的军队来到幼发拉底河,发誓要攻占罗马人的东方重镇。由于大量前帕提亚军事贵族的倒戈,他的骑兵部队足以在空的叙利亚平原上建立一个与世隔绝的无人区。更多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高原的平民工人提供了征服该镇所需的大量步兵人力。其中有精通隧道操作和制造大型机械的工匠,这使得萨桑波斯的攻击水平完全优于前帕提亚人。

相比之下,困在杜拉奥罗波斯的罗马军队数量非常有限。虽然从后世的考古发掘来看,当时的守军至少来自六个不同的军团。但考虑到很多部队都是分割部署,人数众多,每面鹰旗下的士兵可能只有500-1000人。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召集6000人左右的防卫力量。另外,骑兵更有可能作为机动部队派出,其余步兵基本不可能在战场上挑战三倍于自己的波斯人。他们唯一的优势来自少数操作弩或轻型投石机的工程师,但不足以弥补数量上的巨大劣势。

△公元3世纪的罗马军团

在短暂的佯攻测试后,沙赫普尔开始要求他的手下利用隧道来瓦解城防系统。波斯工程师从城西开始,挖出了第一条通往城墙地基的隧道。然而,平原上的工地很快被城头的罗马士兵发现了。因为不清楚对手建了多少地道,守军决定直接加固那个方向的墙段。他们拆除了这边附近的建筑,从原来的地方挖出了更多的土,集中在城墙根部的内侧。以便形成加固的和承重的土堆。然而,这一地区的许多寺庙却因此遭殃,被永远封存在尘埃之下。

随即,罗马人从高处确定了攻击者挖掘隧道的位置。在挖出可以摧毁其建筑的防御隧道后,直接派士兵准备反杀没有防备的波斯工程师。我不希望自己的动作被对方察觉,已经安排了更多的伏击者提前实施警戒。

△隧道里罗马和波斯士兵的血战

混战中,罗马士兵因不熟悉对方构筑的低矮迷宫而迷失了方向。波斯人趁机向洞中注入混合了沥青和硫磺的燃烧物质,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让人窒息的有毒气体。城内的守卫也意识到反击彻底失败,于是提前下令全面封锁出入口,19名绝望无助的伤员被彻底困在地下。

直到20世纪,这些遇难者的尸体才被考古发掘重新发现。在它们旁边还有一件波斯服装的遗迹,被判断为是这场古代毒气战的直接投送物。

△罗马反隧道和波斯原始毒气战

从那以后,沙赫普尔下令挖掘第二条围城隧道。这个挖掘的地点被故意替换成了城市南部的一个小山谷。为了利用地形造成的视觉盲区,疲于应付的罗马守军无法迅速察觉。

与此同时,更多的平民工人也在原来挖掘的隧道附近建造了新的攻城土堆。利用前期挖掘产生的大量泥沙,努力填补城墙造成的高度落差。虽然一直由罗马士兵的远程武器服役,但逐渐上升到城头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这一举动成功地将大部分守军的注意力固定在了西边,对另一端的同伴形成了完美的掩护。

△正在指挥攻城战的沙普尔一世

3.东方庞贝,困沙海

△正在挖隧道的波斯民工

经过多日的双头运作,Sasan的辛苦已经基本完成。然而,根本没有引起守军注意的南隧,却没能把毫无防备的城墙打塌。波斯人虽然在离开前放火烧了所有的支撑木桩,但也只是让城墙和城楼略微下沉。很明显,这是因为罗马人提前修建了内坡道,很好地保护了主体结构。

另一方面,城西的土堆也成为双方激烈对抗的中心。由于缺乏弩车等可靠的远程机械,波斯人只能依靠有大屏障的步行弓箭手作为人盾。但他们并没有用复合弓火力压制城卫队,也挡不住罗马人不时射来的大箭。就算给工人临时造了一个可移动的攻城锤,也装不下投石机扔出来的炮弹或者可燃物。所以登上土丘的部队无法长时间攻克城墙,反而不断增加进攻者的人员消耗。

△战斗到死的罗马工兵部队

然而,就在战争极其惨烈的坡道附近,波斯人又偷偷挖了第三条进攻隧道。因为这次我们是要直接进入而不是简单的挖墙脚,比之前的另外两次都要深。因为罗马人用他们有限的兵力来阻止土堆的建造,所以他们很自然地会分心,缺乏及时发现隐患的技能。攻击者还故意拖慢工期,把通道的宽度加长到足够四个人并排前进,最后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摸到了墙的背面。

直到现在,大部分罗马守军还在城头迎击看得见的敌人。当人数明显占优的波斯士兵蜂拥而入时,立即被孤立在几个小房间空,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损失惨重。因为沙赫普尔提前下达了不留活口的命令,六个军团的士兵几乎全部幸免。杜拉奥罗波斯的居民也遭到屠杀,只剩下几个人被集体抓起来,在泰西峰的奴隶市场贩卖。他们无数代人积攒的各种资产也成了破城时各种可怜炮灰的战利品和福分。

△2015年前未受内战影响的杜拉奥罗波斯

考虑到杜拉奥罗波斯相对孤立的地理位置,沙赫普尔没有像其他罗马边境城市那样安排守军和新移民来填补人口。相反,他直接下令拆除剩下的大部分建筑,导致过去繁华的城镇被彻底抛弃。此举的目的无疑是为了让各国商人转向北方,通过那些被帝国短暂占领的城市。但它也是无形的,给后来的考古学家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因为后来整个城市没有重建,大量的建筑和城市布局很快淹没在沙海中。从而完美地保存了3世纪中期的面貌,被外界戏称为东方的庞贝古城。直到2015年大规模内战,这些文物才在文物贩子的破坏下全军覆没。

当然,对于了解战局的罗马人来说,杜拉奥罗波斯的陷落也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因为城市并没有因为守军疏于备战,害怕对抗或者后勤问题而遭受损失,这在帕提亚帝国时代是几乎不会发生的事情。诚然,罗马帝国本身的全面衰退使得他们无法加固陷入困境的孤城。不过波斯方面提高了攻城能力也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引发的更大规模的战争也会在几年内给罗马东部省份带来更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