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是什么工艺?景泰蓝制作工艺有什么历史?(关于景泰蓝的工艺有哪些)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3 23:39

景泰蓝是一种古代工艺品的名称。因明代景泰年间非常流行,工艺品多为蓝色,故名景泰蓝。那么景泰蓝是用什么样的工艺制作的,这种制作工艺的流程是怎样的呢?景泰蓝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景泰蓝工艺品有多好看?今天就来看看吧。

景泰蓝是我国著名的特种金属工艺

品之一,在明代景泰年间达到顶峰,制作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著名,所以后来人们称之为"景泰蓝"。景泰蓝改名"铜胎景泰蓝",常用名"法兰",也称为"搪瓷",是一种铜胎,用软扁铜丝,捏成各种花纹并焊接,然后在花纹中填珐琅釉烧制而成。因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制作技术较为成熟,所用珐琅彩釉多为蓝色,故名"景泰蓝"。

铜轮胎漆包线,又称"景泰蓝"在过去,它是一种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独特工艺。"铜胎景泰蓝"顾名思义,是指在铜胎上用细扁铜丝做成的图案,然后在铜丝立面围成的小隔间里灌上珐琅彩釉,反复烧制、镀金、抛光,成为一件光彩夺目的珐琅彩器皿。

景泰蓝珐琅是元代从西亚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的,具有复杂、密集的伊斯兰艺术特点,非常重视线条和色彩,而中国的传统美学是一种忽视色彩和造型的美学。景泰蓝珐琅的丰富、生动、辉煌,对中国人,尤其是文人阶层造成了审美的冲击和反作用。比如曹昭这样的文人,断然认为珐琅俗艳,"但是可以用在女人的闺房,不是文人在书房玩的"。景泰蓝虽未能迎合文人雅士的高贵品味,但却赢得了元明清统治者的青睐。因其流行于明代景泰年间,早期以亮蓝色为主调,故又称景泰蓝。

景泰蓝珐琅的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但元代的工艺还比较粗糙,胎形较重,景泰蓝不均匀,色彩单调。到了明代中期,技术已经成熟,不仅轮胎制作精美,而且器型多样,釉色千变万化。在早期宝石蓝的基础上,增加了植物翡翠绿、鸡血红和车渠白、葡萄紫、翡翠蓝、玫瑰色,显得更加纯净明亮。

明末,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切丝珐琅技术一度陷入低谷。直到康熙年间,景泰蓝珐琅烧造才恢复,雍正、乾隆年间迎来第二次高潮。

与前代相比,清代的掐丝珐琅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形制也从盘、碗、盒、熏蒸剂、炉、壶、盆等小物件扩展开来。小到日常家具,如桌椅、床、盒子、屏风、三脚架式香炉等。如今,你在故宫走一圈,几乎每个大厅都有大而醒目的景泰蓝摆件。另一个特点是景泰蓝珐琅与其他工艺相结合,如珐琅、彩绘珐琅、宝石镶嵌、漆雕、木雕等。乾隆曾下令制造六座两米多高的景泰蓝宝塔"青铜胎,蓝绿色地,丝珐琅宫亭宝塔"工艺复杂,图案婉约,充满了隆重庄严的皇家气象。

景泰蓝被历代皇帝视为皇权和财富的独特象征。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只有皇帝用景泰蓝餐具,陪宴的王公贵族都用瓷或银餐具。乾隆皇帝用搪瓷来显示皇帝和臣子的区别。

生产步骤

设计文件草稿

设计胎图、丝工图、蓝图(蓝色稿):首先,设计师设计胎图、丝工图、蓝图(蓝色稿),并将其变成下一道工序的复印纸。

轮胎成型

先将紫铜片按图纸要求切割成不同形状,锤打成各种形状的铜胎,再用焊剂将各部分连接起来,经过高温焊接,就成了器物用的铜胎形状。

加捻过程

将压扁的细铜丝用镊子夹断成各种精美图案,然后蘸白芨粘在铜胎上,再筛上银焊粉,900度烘烤,将铜丝图案牢固地焊接在铜胎上。

点蓝过程

夹丝工序后的胎体,只有经过焊接、酸洗、平活、拉直丝等工序,才能进入蓝点工序。点蓝是指艺术家根据图案中标注的颜色,用铜丝锤制成的铲状工具,将事先准备好的珐琅彩釉填充到焊接好的铜丝装饰框中。

蓝色燃烧过程

整个胎体填以彩釉后,带到温度约800℃的高炉中,用一些矿物石粉作燃料烘烤。彩釉由沙状固体熔化成液体,冷却后成为固定在胎体上的艳丽彩釉。此时的色釉低于铜丝的高度,就要重新填色釉,然后连续烧结四五次,直到图案填到与景泰蓝图案平齐为止。

抛光过程

用粗砂、黄石、木炭三遍抹平不平整的蓝釉,所有不平整的地方都需要在填釉熔化后反复打磨。最后将无蓝釉的铜丝、底线、口线刮平,用木炭、刮刀打磨。

镀金工艺

经过酸洗、去污、砂亮后,将打磨抛光的景泰蓝放入镀金浴中,然后通上电流。几分钟后,金液就牢牢地附着在景泰蓝的金属部分。经过洗涤,漂洗和干燥,一个华丽的景泰蓝脱颖而出。镀金景泰蓝搭配精雕细琢的硬木底座,彰显其优雅、端庄、美丽的外观。

随着景泰蓝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一些异形产品、实用产品、旅游纪念品和优质、大型、精、尖、高档景泰蓝大量生产,新品种、新色彩、新工艺不断涌现。玉雕、木雕、漆艺、花丝镶嵌融为一体。由于各种技术的巧妙结合,各种材料相互映衬,全身镶嵌大量宝石,作品新颖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