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为何否定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3 22:39

刘备最终得到汉中后,派魏延镇守。魏延不负众望,在汉中生活了近十年。后来刘备病死,魏延转入北伐。在与魏军的对抗中,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出兵子午谷的妙计,被诸葛亮拒绝。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诸葛亮用兵过于谨慎,不得不深思熟虑,所以最终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三国时期,蜀汉宰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计划:魏延亲自率领子午谷的一万多精兵迅速向长安进发,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的军队则以斜谷的方式向长安和潼关进军,两军以不同的方式在潼关会师。

诸葛亮用兵一向谨慎,认为此计太过凶险,难以成事,遂弃之不用。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没有使用魏延巧妙的子午谷之计,是一个极大的错误,错失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也有人认为诸葛亮没用,是因为诸葛亮根本没打算攻打长安。他的目标应该是先取凉州,再逐步蚕食曹魏。我们来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

魏延的伍兹谷不是奇袭长安,而是奇袭潼关。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极其险峻。对于关内的外人来说,易守难攻。占领潼关,就可以切断关中与外界的联系。与此同时,诸葛亮出祁山,围攻长安。夏也是个庸人,管仲可能不战而胜。否则,每次绕过祁山,这条粮道就很容易断了。

无论在那方面,蜀汉都比郭玮差得多,稳扎稳打肯定是赢少输多。魏延的计划虽然有风险,但也有可能赢。一旦他拿下关中,关中巴蜀就会合而为一,成为战国时期秦国凌驾六国的格局,天下统一不成问题。这个计划风险极大但收益极高,是典型的大胆策略。企图以五千精兵突袭长安,然后一举吞并整个关中,达到"重返故都"心愿,可谓极有气魄,极有风险。

后来很多人说诸葛亮太谨慎,有人说魏延的计划太离谱,还有人说子午谷没人怕被发现。边肖在这里还是觉得这种说法比较现实。一开始,颜想让离开子午谷,保持沉默。如果你不生气,请数一数。后来说行军要保密,出子午谷的计划很好,但是秘密大家都知道了。如果有一份关于魏的详细报告,就会死无全尸。如果他在生活中有什么奇怪的计划,他可以和梁私下谈谈,不要在帐前争辩,失了机密。深感后悔。魏延说,军营那么多人,难免没有魏国奸细,诸葛亮就弃之不用了。

诸葛亮六次离开祁山,决心攻打曹魏,却事与愿违。三国之争是人力资源、国力、财力的竞争。蜀国最弱,吴国次之,魏国最强。从蜀国能与吴魏比肩而立,可见蜀国人才众多,能力强大。

当时人口多代表国力的强弱。魏国的人口多达800万,而蜀国的人口最多只有几百万。人口多意味着食物资源多,军队多。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舒都处于劣势。所以说,蜀国人才济济,诡计多端,运用了各种不可预测的策略,完成了以少胜多的战役,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诸葛亮向来以用兵如神著称,他主持的战役也一直令敌人闻风丧胆。因为不知道诸葛亮会在哪里,会用什么样的招数来对付自己。所以很多与诸葛亮作战的将领,要么被打败,要么避战。这一点从司马懿身上就可以看出来。司马懿深知这一点,所以在与诸葛亮作战时,他采取了巧妙的规避动作,对诸葛亮的嘲笑和羞辱视而不见。从这个角度来说,司马懿还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事家。

但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北伐错过了一个改变战局的机会,就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袭战略。诸葛亮拒绝了这个策略,但是在后来的北伐中,无论诸葛亮如何用兵,都没有用,总是以失败告终。

最后诸葛亮满心悔恨,死在了五丈原。这时候就会有人问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魏延的奇袭策略,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能会改变北伐的格局。是不是因为诸葛亮对魏延有些不信任或者偏见,所以没有听进去?下面来解释一下。

第一,魏延要搞突然袭击,就得快速行军,实施突然袭击。但即使再快,也要走半个月的路程,所以如何在这半个月内让守军找不到自己是很难实现的。第二,即使魏延真的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到达城门,如果敌人的指挥官发现魏延只带了区区800人,他肯定会反击。对于当时的蜀国来说,即使是五千兵马,也能尽量不浪费牺牲,不做无谓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