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群众没文化。这是什么?只是大众没有文化书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3 07:00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是当年很流行的一本书。《三联生活周刊》前高级编辑王晓峰,在他8年的时间里,做了53个重要访谈的精选,也对20年来的流行文化做了深入的分析。其实从八九十年代到现在的00后,他们当时接受的流行文化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可以互

相欣赏,有的根本欣赏不了。从选秀、音乐节、电影、文学等领域的热门话题“只有大众,没有文化”中提及。感兴趣的朋友还是推荐看一下。

《只有群众,没有文化》书评1;

对很多人来说,娱乐就是文化。而这也正是王晓峰所批评的。

作者出版了多年的专栏访谈集。诚然,现在很多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现象依然存在,或者说皮肤变了,但本质没变。王晓峰把这个本质归结为只有群众,没有文化。

你坚持了多少年两手抓,其实精神文明已经远远落后于物质文明了吗?是的,这值得强烈的批评吗?其实也不一定。

作者痛定思痛地描述了很多文化圈被资本主导,文化失去了创造力和想象力,一味地迷恋低俗,一味地关注金钱的情况。当然有这样的现象,而且很多。但是,一个独立于经济而存在的文化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大众文化。要说少数人的精英文化是用特定的金钱养出来的,当然可以完全脱离世俗,追求崇高。但是,大众文化不能完全脱离资本。至于大众口味,也需要一个培养提升的过程。虽然像《猎怪》这样的电影格调不高,票房也很疯狂,但毕竟是一部讲清楚故事,口碑不好的电影。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自然会从批评富春山居图的电影转向欣赏富春山居图本身。我同意作者的部分观点,不是全部,但我不喜欢作者居高临下的批评。不喜欢就不看。你不用说有多俗。不看的人多了以后,这样的作品自然就少了。文化市场也是市场,最终市场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当然,书中也有很多让读者有所收获的地方,比如港台流行音乐的特点对比,王菲的名气分析等。直接从欧美吸收营养确实比从中间吸收好。周杰伦在当时只是一个现象,现在看周杰伦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杆;窦唯的报道其实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但我愿意认同作者的感受,更局部地看待窦唯;崔永元的报道让读者为他为老电影付出的心血感到惋惜,可以减少对当下转基因问题过于偏激而产生的恶感;朱德庸竟然是这样一个思想封闭的人,完全出乎意料;马未都收集东西的详细故事非常生动。原来收藏的是一个心理学。马季、单田芳和田连元的报道让人们对传统艺术和传统艺术表演有了更多的了解。二人转和小剧场话剧的分析非常深刻,为市场氛围下文化从业者的选择提出了深刻的课题;CRBT现在已经退出了有利可图的通信业务,但从那时开始,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它最初开始上市时有多大的潜力。所有这些,不一而足。

可惜还是老作品。如果有更新的内容,会更有针对性的反映当今文化市场的兴衰。

作者:初晓(来自豆瓣)

《只有群众,没有文化》书评二;

艺术创作不是短期行为。

很少有观众比电影人见识多了,所以我觉得不管是拍电影还是做电视,首先要引导观众,要有这个能力。你要让他们有这种欣赏能力,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

国外暴力电影中的暴力因素与人的现代性有关,多为精神状态上的自闭,更多的是与自身相关的原因。中国绝大多数的暴力案件都是因为基本的生存、尊严和利益,尤其是基本利益。

无论是看小说还是看电影,都是一个审美的过程,都是对生活的重新描述。

没有痕迹的人生是虚度的。

两个人转的时候文化在哪里?就这么产生了,火了。虽然二人转可以凭借自身的特点一直存在,但自身文化背景的缺失可能会阻碍其向更高层次发展。

我们将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使企业成为百年老店。

民间艺术的发展需要一个大师,这是一个规律。

喜剧套路全世界都一样,就是你必须通过更新内容让观众保持惊喜来吸引他们。

喜剧效果来源于戏剧语言表达过程中引发观众心理期待的意外感受。

不仅在民间故事上,也在一些学术研究材料上。一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东西。不管他们是谁,他们都可以从这本书里学到一些东西。

通俗直白的形象是幽默的,甚至是庸俗的,有趣的,无意义的,可以略微代表人们的观点和态度,尤其是这些语言可以直接反映普通人的低端审美趣味和价值观。

"我想说,却说不出口,而你正好说到了我的心里"词作为替代品。

失去了文字的美感、内容和力量。

在今天,戏剧的形式必须依靠好的剧本和演员来获得观众的认可。

话剧是为了改变你,而相声小品或者二人转只是为了迎合它。迎合和改变的区别在于,改变让你多停顿片刻。这是一部戏剧。

传统艺术有年轻观众,关键看你怎么让年轻观众接受这些传统艺术。

制造一种大众消费能力强大的假象,其实是文化产业的制造者在不断降低自己的底线,以迎合没有鉴别和欣赏能力的消费者。

事实上,无论一件作品能解决什么样的生活问题,它只会带来一种平衡和舒适。

对语言的模仿,往往是对某一地区某种物质和文化的向往和认同。

作为流行文化的消费品,流行音乐的流行程度与作品本身的深刻程度成反比。只是BEYOND的音乐和直接权威、通俗易懂的思想让更多人接受了。

回顾那个年代出道的歌手,除了崔健,其他歌手都只停留在唱歌带来的知名度,并没有因为知名度而对音乐文化和个人价值做出进一步的贡献和提升。流行文化创作的主体,环境不足以让他们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

作者:冬冬(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