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匈奴最终是被谁击败的?不是卫青霍去病(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的战争叫什么)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2 15:13

了解中匈战争的人都知道,在这场跨越数百年的战争中,汉朝涌现出了很多英勇善战的勇士,从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到成武、耿恭等等。他们立下了赫赫战功,却没有完成攻灭匈奴的大业。最终打败匈奴,解除北方边疆的是东汉大将窦宪。

按理说,如此伟大的功绩,

窦宪在历史上的地位足以超过卫青和霍去病,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将领,但为什么他却默默无闻,不被经常提及?这就要从他的人生经历说起了。

窦宪,东汉扶风(陕西咸阳附近)人。她是汉章帝时期一位著名的妃子,她的姐姐是皇帝。张寒开国第二年,窦宪作为皇帝的妹夫,被封为郎将,不久就当上了虎贲中郎将,在内廷享有奏权。

汉和帝继位时,他太年轻,不能领导国家。窦太侯称帝,将窦宪官提升一级,让他掌管内廷机密,对外发布诏令。当时窦宪权陷入朝野。但是好景不长。窦宪因派人刺杀王太后的宠臣常陆而被王太后追究责任。正巧当时已经依附汉朝的南匈奴单于,恳请出兵击退北匈奴,窦宪恳请出兵谢罪免死,得到了皇太后和汉武帝的许可。

于是,窦宪从一个罪大恶极的大臣,变成了一个骑着战车去匈奴的将军,率领着他的副将吴金耿秉,率领着总共8000骑兵。在南匈奴、乌桓、胡强等三万多少数民族军队的配合下,挺进北匈奴,开始了名将生涯。

1.北伐是战胜冉彦的伟大胜利。

永元元年,窦宪率第三路开始北伐。他和耿丙各骑骏马四千匹,加上南匈奴左王的骑兵一万人,共一万八千骑兵,由朔方郡的吉鲁塞向北推进;南匈奴单于屠戮何,率数万匈奴骑兵出谷。独辽将军,乌桓、骑兵八千,南匈奴左骑兵一万,出重阳寨。这三支军队的共同目的地是卓谢山。

盟军日夜苦战,在山区遭遇北匈奴单于主力。窦宪立即命令骑兵快速突击,很快就打败了敌人。北匈奴单于率领残兵逃跑。窦宪命令骑兵疾驰,快速追击,在比浪海的私渠追到了北匈奴单于的残兵。一阵狂奔之后,一万三千多人被杀,北匈奴单于率领数百骑兵逃跑。此战俘获牛羊数十万,损失惨重的北匈奴81个部落投降,前后俘获近20万人。

第一次远征就大获全胜的窦宪兴高采烈。在班师回朝的过程中,他带领全体将士登上杨希嫣山(今杭隘山),撞上正在护兵的班固,刻石为铭,留下“冯山铭”,以褒扬汉军的丰功伟绩。

班固回到朝鲜后,在《汉书》中记载了石刻的内容,就是"冉彦乐宫"这个典故的由来。在调兵途中,窦宪派使者带着黄金和丝绸去了北匈奴单于暂居的西海。北匈奴单于知道自己势单力薄,表示愿意向汉朝投降,并要求使者带弟弟一起回去,以示投降。

2.第二次北伐又取得伟大胜利。

达汗朝廷对北匈奴单于只派弟弟赴朝而不亲自前来非常不满。他认为北匈奴没有投降的诚意,决定再次北伐。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窦宪身上。

永元二年,做好准备的窦宪统率兵马遍布河西,以邓蝶为副将,从凉州出兵北匈奴。北匈奴单于听说汉军又来讨伐,赶紧上书要亲自入朝。

但在这一点上,一直与北匈奴有冲突的南匈奴并不想就此罢休。上书汉廷,北匈奴问题在这一刻可以彻底解决。这种借刀杀人的战术虽然被汉朝识破,但借机灭北匈奴也不是没有道理。汉朝经过再三考虑,同意了南匈奴的请求,命令窦宪军不要停留,直接打北匈奴。

窦宪奉命连夜包围北匈奴的营地。北匈奴单于大惊失色,仓皇出战。最后,他战败受伤,只带了十几个秦冰逃走了。

3.打破帝国,统一北方

永元三年,窦宪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将军。此时北匈奴已经势单力薄,窦宪上书第三次北伐,目标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不久朝廷允许奏,窦宪派谢地、司马任尚领兵远征西域,将北匈奴王庭围在金尾山。经过激烈的战斗,他们打败了匈奴,杀了五千多人,俘虏了北匈奴单于的母亲,独自逃亡,不知如何是好。

这次五千多里的行军,是汉朝历史上最远的行军。战争结束后,北匈奴的弟弟山雨向汉朝派出使节,汉朝后来封他为山雨,对北匈奴和南匈奴一视同仁。

至此,汉朝完成了对匈奴的征服,实现了分而治之的战略目标,结束了持续数百年的中匈战争。汉朝的北方边界终于被解除了,中国北方终于被东汉统一了。这一壮举无疑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回顾窦宪击败匈奴的全过程,可以看出汉军能够屡屡击败以骑兵强大著称的匈奴,汉朝国力强大是首要原因。

东汉经历了"光武中兴"还有"张明法则"在连续两个快速发展时期,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国力逐步恢复和增强。

西汉末年衰败破败的景象被彻底扭转,东汉再次成为强国,为匈奴战争做了充分的人力物力准备,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次,在这些北匈奴的远征中,除了汉朝的军队,还有南匈奴、乌桓和胡强的军队。首先,军队规模比北匈奴大很多。汉军严明的军纪、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先进的战术,加上其他民族军队的彪悍作风,无法抵御北匈奴的战斗力,成为后世抵御少数民族骑兵的重要方法。

再加上曾经强大的匈奴帝国四分五裂,日薄西山。南匈奴在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后,内迁并依附汉朝,学习了中原大量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力和文化知识,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这对北匈奴各部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北匈奴逃亡事件频繁发生,实力进一步削弱。再加上北匈奴各部落相互冲突,天灾严重,无法形成联合对抗汉军的能力,在汉军的围剿下一触即溃。

当然,这次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窦宪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他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同时也懂得扬长避短。三次北伐,面对速度快、飘忽不定,但因兵力不足而不敢决战的塔尔坎,窦宪指挥汉军快速突进,找到匈奴主力追击,既快速取得了胜利,又避免了长途跋涉导致战斗力下降的问题。

但是,一个以皇权至上为中心的专制王朝,一个军事成就如此突出的将军,还是逃不掉"高功盖主"质疑。永元四年,汉献帝和领导朝政的大臣们密谋出兵消灭窦太后,窦宪作为外戚被处死。

不仅如此,他还被史书扣留"打开了东汉外戚专权的局面"他的帽子甚至被后世文人鞭挞为东汉灭亡的始作俑者,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他消灭匈奴、统一北方、结束中匈百年战争的功绩。

当然,也有人记得这位功勋勇士的丰功伟绩。《后汉书》中详细记载了窦宪击败匈奴的具体情况。《后汉书》的作者叶凡甚至认为自己的成就超过了西汉时期的卫青和霍去病,并对世人对其凉薄的态度愤愤不平。

古语有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好弓藏。"王朝的统治者往往对优秀的勇士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更多的是敬畏,而更少的是知人善任。很多冤死的英雄没有猜透皇帝的心思,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却落得个惨死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