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集中营有多恐怖(纳粹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2 10:5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犹太心理学家叫维多克·弗兰克尔(vidocq frankl),他过着非常平静的生活。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二战爆发后,他被带到了纳粹德国的集中营。而他待过的集中营恰好叫"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弗兰克尔的父母、兄弟

和妻子都进了毒气室。最后,只有他和他的妹妹活了下来,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中的二十分之一。在极其痛苦的环境中,弗兰克尔经历了生死考验和精神肉体折磨。每个人对苦难都有不同的解释和应对方式。为什么有的人从苦难中走出来,有的人却选择沉沦甚至结束生命?Frankl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1.失去一切

在进入集中营之前,弗兰克尔有机会逃离这个噩梦。

他曾经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发表了很多作品。在被关进集中营之前,他还在写他的一本心理学书籍。

希特勒占领奥地利后,事业如日中天的弗兰克尔收到了美国签证的邀请,但经过慎重考虑,弗兰克尔选择留在奥地利,因为年迈的父母无法离开。

父母想让弗兰克尔一个人逃走,但弗兰克尔不忍心独自面对集中营的命运,于是平静地放弃了机会。

随后,弗兰克尔一家都被关进了集中营,从此失去了联系。

弗兰克尔和囚犯们在一列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的火车上,他们不知道要被送到哪里。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被送进集中营,但还是幻想自己不是奥斯威辛。

当火车停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时,囚犯的恐慌达到了顶点。

运气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加剧了恐慌。

在奥斯威辛,所有有形和无形的财产都被没收。

你引以为傲的事业、社会成就、地位等一切都被抹去了,你前半生为之奋斗的一切都被否定了,换来的是一系列冰冷的数字——

编号119104,这是弗兰克尔的所有东西。

2.可怕的环境

在集中营里,囚犯们吃着最便宜的豆汤,干着最累最辛苦的体力活,忍受着手脚冻伤的极寒,偶尔还要忍受监管员的鞭笞和辱骂。

犯人经常吃不饱,但他们最怕的不是饿,而是生病。

弗兰克尔曾被派去看管50多名生病的囚犯,六七具尸体散落在他周围,身上长满了虱子。

这50个活人共用5或10片阿司匹林。

重病的人拿不到药,因为吃药不管用;轻症患者不给药,只有重病患者可以吃半片阿司匹林。

囚犯必须始终保持自己"充满活力"状态,必须看"非常健康"他们特别喜欢搓脸,让脸看起来红润。

那些不健康的人会得到一块肥皂并被送到"浴室"。

起初,弗兰克尔并不知道。浴室"你的朋友正慢慢飘向天空空。

一开始frankl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后来终于知道了"浴室"是毒气室。

奥斯威辛集中营有四种毒气用于大屠杀"浴室",储尸坑和火化炉一次可以杀死12000人,配备的火化炉每天可以焚烧8000具尸体。

90%的人会死在集中营。

3.精神折磨

身体上的痛苦远不如精神上的折磨。

囚犯不仅要活得没有尊严,还要和同伴争夺活命的机会。

那些侥幸暂时躲过死亡的人,总会有一个人被选择代替他去死。

这就是集中营残酷的生活环境。

他们每天都在为面包和生存而战。他们逐渐脱离人类社会道德和规则的约束,逐渐向最原始的社会转变。

这种变化既有生理上的变化,也有行为和心理上的变化。

比如他们不会刷牙,严重缺乏维生素,但是他们的胃比以前健康多了。

再比如,他们完全可以接受半年只穿一件衬衫,多日不洗,甚至局部身体擦洗都不可能。

但变化最大的是心理上的变化,包括人们价值观的破坏和重建。

有人选择成为"高人一等"我们主管不仅能吃饱,还能抽上烟,只要表现出对同行的残忍。

于是他们放弃了外界的道德标准,变成了一个讨厌的施虐者。

还有人回归原始人,寄希望于神灵。

在集中营里,宗教和神的作用很大,有时甚至高于面包。

因为人们可以向神灵祈祷,让自己的精神得到一点解脱。

比起宗教,有些人愿意沉浸在回忆中,这是最危险的方式。

回忆过去只能让人沉迷于幻觉。

幻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可能会把他逼到墙角。

4.陷入绝境

囚犯在极端环境下会经历三个过程:恐慌——冷漠——死亡。

起初,人们一想到集中营就变得苍白,但在看到集中营的残酷后,他们开始变得麻木和冷漠。

他们可以平静的看着同伴被鞭打,面无表情的啃着硬面包。

他们可以充当劳动者,把昨天还在一起开玩笑,今天就变成尸体的同伴移走并焚化。

在经历了麻木和冷漠之后,一旦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很快就会死去。

他们在死前,要么抽香烟作为交换(想活命的犯人宁愿多换些面包),寻求死前的快感,要么对命令充耳不闻,成为行尸走肉。

他们蜷缩在自己的身体里,不再关心任何事情。

但也有人坚守信念,选择积极的行为。

即使是那些凶神恶煞的主管,也是心地善良的人。比如有个指挥官,自费偷偷从附近的市场给犯人买药。

集中营残酷扭曲的特殊环境以极端的方式展现了人们的选择,但无论如何,这些人都可以归为两种类型——高尚和肮脏。

无论是在犯人中还是管理人员中,每个群体都有这两类人。

随波逐流让环境吞噬你成为乌合之众,还是保持精神独立?这是一个人的选择自由。相信大家都想选择后者,但是做起来很难。

5.如何让这个选择更有勇气?

5.1、停止幻想,坚定信念。

很多人不敢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总是幻想如果我没有遇到这个问题该有多好,或者痛苦地认为这件事是摊在我身上的。

他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们总是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想要忘记眼前的痛苦。

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他很快就会失去与外界抗争的力量,最终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

别再幻想了,坚定信念,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弗兰克尔曾经在一个集中营里遇到一个小作曲家和词作家。

一天,他告诉弗兰克,他梦见一个声音说,他可以许愿,问任何他想知道的事情。

于是他问战争什么时候结束,答案是1945年3月30日。

那是1945年2月,作曲家满怀希望。然而,战争仍在继续,而且没有结束的意思。

2月29日,作曲家突然生病了。3月30日,他陷入昏迷。第二天,他死了。

除了这个案例,1944年圣诞节至1945年圣诞节期间,集中营的死亡率最高。

因为他们都天真的以为圣诞节前就能回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

换句话说,囚犯失去了未来的目标,死得很快。

尼采说:"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的人才能活下去。"

如果人生没有目标,生命很快就会枯萎。

如何找到人生的目标?答案是拥有一个人和一份你热爱的事业。

5.2.拥有你爱的人。

弗兰克尔曾经犹豫过,但对妻子的思念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

虽然他不知道当时妻子是否还活着,但他对妻子的爱足以支撑他走下去。

这时,爱超越了肉体,成为灵魂的寄托。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爱的人。这个人可以是爱人,可以是亲人,可以是朋友。唯有爱是拯救人类的唯一途径。

5.3.拥有自己热爱的职业。

除此之外,还可以找到自己热爱的职业。

弗兰克尔在监狱里没有忘记他的医学书籍。一有机会,他就把零星的记忆写在碎纸片上。

因为他知道他还有未完成的书,他想活着出去,见见他爱的人,做他没有完成的事。

如果一个人只关心自己,没有自己爱的人,没有自己热爱的事业,他就很难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人生的意义。

5.4、正确看待苦难

每个人都想感受快乐,而不是痛苦,但痛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痛苦的生活是不完整的。

苦行僧正在领悟苦难的意义。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修炼,而不是一种苦难。

苦的程度是相对的,苦中会有乐。

集中营里的囚犯经常被转移。有一次,弗兰克尔从奥斯威辛转移到了达豪集中营的一个附属营地。当时,囚犯们担心他们会被送往毛特豪斯集中营。

途中,多瑙河上的一座桥是通往毛特豪斯集中营的必经之路。当他们到达附近时,人们非常紧张,但他们的火车没有过桥,而是直奔达豪集中营。

囚犯们为此在车厢里高兴地跳起舞来。

而且他们去的地方很窄,没有"火炉"没有火葬场,没有毒气,意味着他们不会被直接拖进毒气室。

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大家情绪高涨,甚至在历尽艰辛的时候还谈笑风生。

从集中营的囚犯身上可以看出,痛苦的程度是相对的,反之,快乐的程度也是相对的。

当我们经历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受到相对的幸福。

另外,苦也不是一无是处。除了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另一种意义,也是一个难得的成为伟人的机会。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怕一件事——不值得我痛苦。"

那些英勇牺牲的人,那些在苦难后有所成就的人,他们的苦难是值得的,他们的选择是在苦难中升华自己的精神。

所以,苦也有苦的意思。我们要注意的不是逃避苦难,而是透过苦难看到人生的意义。

其实无论是苦还是乐,都不是活着的意义,活着的意义是感受生命的意义。

我们对生活有什么期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

5.5.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自由。

从集中营的生活经历中,弗兰克尔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切都可以被剥夺,除了人性最后的自由。

即使身体不自由,心灵也可以自由。

在集中营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人还是有可能选择自己的行为的。

人有克制冷漠和烦躁的能力,也有克制心理和生理的能力,也有选择保持精神独立和意志自由的能力。

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要么选择屈服于致命的暴力,要么保持内心的自由。

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你是成为环境的玩物,还是成为抛弃自由和尊严,成为标准的囚徒。

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有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心中有爱有信仰,苦难既是修行。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即使不能出类拔萃,我们还有选择的自由,这是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