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扔下秒后爆炸飞机又如何逃脱?(原子弹扔下后飞机如何逃脱)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1 09:13

原子弹作为一种武器,在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中只使用过一次,那就是二战期间美国对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众所周知,原子弹威力大,杀伤力强。当时日本死伤了很多人。但是,原子弹需要飞机。空中飞机在地面投下原子弹后,45秒后原子弹爆炸。但是飞机怎么可能在

这段时间逃离原子弹爆炸的空?当然,投炸弹的目的并不是要把自己炸飞,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飞机是如何逃生的。

从飞机投下原子弹并在投下后45秒爆炸的信息来看,发生在广岛原子弹事件中。美国用B-29轰炸机空向鬼谷市投下原子弹。45秒后,耀眼的闪光和天塌下来的轰鸣声造成数十万人死伤,广岛市几乎被夷为平地。

1.实战中如何训练投原子弹的飞行员?

计划投原子弹的飞行员不知道真正的计划。让他们像其他B-29轰炸机一样参与空对日本城市的攻击。但他们一次只携带一枚5吨重的炸弹,每次投下炸弹都要求保持一定高度;要求弹着点准确,在可视范围内爆炸。

投下炸弹后,折返,以最大角度和最快速度飞回来。经过反复实战训练,飞行员技术过硬,收集了大量飞行数据。

2.投原子弹前如何询问机组人员?

在广岛被投下原子弹的前一天,蒂贝斯上校打电话给"第509组"全体员工开会。他第一次宣布,“ldquo第509组"训练10个月就是在日本扔一颗相当于2万吨TNT能量的原子弹。

蒂贝斯上校是主飞行员。技术专家帕森斯上校奉命随机飞行。一旦任务失败,他被逮捕,帕森斯应该立即自杀。

3.如何向广岛投下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实用原子弹?

总共有6架B-29轰炸机投入战斗。两架侦察机和三份天气报告。这五架飞机和原子弹的距离可以保证安全。最危险的是装载原子弹的82轰炸机。

8月6日凌晨2点40分,"第509组"准备起飞;第82单元被命名为"据Noaghe "不,这是蒂贝斯母亲的名字。帕森斯上校爬进炸弹舱,打开原子弹的安全装置,装上雷管,准备投下炸弹。飞行目标:广岛。

7点35分,伴随着"据Noaghe "第二"第509组"飞机很快离开了。8点整,为了防止强光灼伤眼睛,"据Noaghe "1号的船员戴上了厚厚的墨镜。8时16分,飞机飞行速度为每小时550公里;5吨重的原子弹被推出了弹仓。

根据专家预设的引爆点,45秒后,原子弹在距离地面600米空处爆炸,就在日本广岛县翔升桥以西100米处。强烈的白色闪光,广岛空上发生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巨大的蘑菇状烟云直冲云霄,数百根火柱直冲蓝天。只有45秒,轰炸飞机是怎么逃脱的?

原子弹研究组的科学家们计算过,原子弹爆炸的杀伤范围是半径13公里。这意味着45秒后,飞机与原子弹的水平距离必须不小于13公里,飞机才能确保安全。如何做到这一点?

出舱后,原子弹根据惯性继续沿着飞机原来的方向向前飞,边飞边降落。不考虑空空气阻力,45秒后,原子弹的水平飞行距离为:550÷3600×45=6.875 km。其中,3600是一个小时变成3600秒。考虑到空的空气阻力,原子弹实际能飞的水平距离是6.5公里。

让我们看看飞机能飞多远。如果飞机按原方向飞行,45秒后,原子弹爆炸,飞机差不多在爆炸点空。因此,飞机的最佳逃逸方向与原子弹的飞行方向完全相反,即飞机180度掉头,以最快的速度飞回来。事实上,飞机不可能180度掉头。

当时B-29轰炸机空的最大转弯角度只能达到159度。原子弹被推出弹舱后,"据Noaghe "轰炸机飞行员熟练地掉头,转了155度,俯冲下来,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飞回。转155度左右已经很成功了;向下俯冲使飞行高度降低300米,有利于飞机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大飞行速度。

原子弹出舱后,飞机的重量轻了很多。飞机45秒的水平飞行距离为:550÷3600×45 = 6.875公里。考虑到飞机转弯所需的时间和掉头的距离,实际上飞机的水平飞行距离约为6.5公里。

原子弹与反方向飞机的水平距离为6.5+6.5=13公里,这是原子弹爆炸时爆炸点与飞机的水平距离。这个距离只是一个安全距离。

现在很清楚飞机是怎么逃出来的:以550公里的时速飞行,10万米高空,发射原子弹;飞机立即155度掉头,俯冲而下。飞机下降300米,继续以每小时550公里的速度往回飞。原子弹在广岛空600米爆炸时,飞机距离爆炸点13公里,正好处于安全区域。

45秒后,我看到白光一闪,然后听到巨大的爆炸声。"据Noaghe "轰炸机上的机组人员感觉到从飞机后部向前吹来一阵风。

4.你想发展核武器吗?

原子弹的爆炸给广岛人民带来了无法估量的伤害。然而,它确实加速了结束战争的进程。后来研究原子弹的爱因斯坦后悔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制。他希望原子能造福人类。

当今世界,原子能的研究已经远远超过1945年的水平,少数大国的核武器可以毁灭地球三次。彻底销毁地球上的所有核武器似乎是不可能的。对我们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壮大自己,保护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