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卢斯第六集团军为何失败(保卢斯第6集团军有多少人)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1 08:52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讲述了许多战场上的法律人深思熟虑的故事,其中就包括德国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这是一个被审问过的人。他最终投降是因为内心还是因为形势?事实上,保卢斯的失败不在于军事,而在于他沉重的心理负担。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保卢斯不想辜负德国最高统帅部对他的器重。

在讨论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表现时,有人认为他不适合带兵打仗,或者说他只是坐了一个位子。其实单从能力和素质来说,他可能是被冤枉了。

一方面,保卢斯出身贫寒,但他是一个认真谨慎的人。像其他出身贫寒的平民一样,保卢斯的青年时代非常普通。他不仅没能考上海军军官,走到马尔堡大学时还被淘汰了。是德军给他留了一条成长为元帅的路。由于他在一战中的经历,他幸运地躲过了裁军。1939年,他晋升为少将。

保卢斯掌握第六集团军的军权,是德军内部党派斗争的结果。自从1940年被选为总参谋部助理后,他的命运就一直在掌握之中。可以说,他的冷静或被动与此有很大关系。也正是因为他的谦虚,成为德国最高统帅部平衡国防军和党卫军关系的最佳人选。

另一方面,保卢斯是一个渴望报恩的人。他不想欠太多。由于保卢斯顺从的性格,客观上得到了德国行政和军事高层的认可。陆军参谋长哈尔德不仅成了他的好朋友和直接上司,统帅部也很照顾他,让他参与起草巴巴罗萨计划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他的勤奋,他将在短短11个月内晋升为将军。尤其是1942年1月,他接任第六集团军司令后,更加感激德军统帅部,所以在战斗中不遗余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保卢斯不想展现锋芒,而是他不需要主动。作为德国最高统帅部上任前下达的45号作战命令,必须无条件服从,直到完成所有任务。这不仅是因为他不能让人失望,更是因为他的性格。

其次,保卢斯的第六军有条件完成任务。

有人认为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表现一般,既没有指挥能力,也没有战略战术。其实这都是因为他的投降,第六军在整个战役中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第一,在没有装甲突击的情况下,保卢斯仍然冲进了斯大林格勒城。为什么德军统帅部会在B团进展顺利的情况下突然向A团增援第4装甲军?原因是保卢斯的第6军打得太好了,进度超出预期。也正是因为保卢斯指挥有方,斯大林派了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两位将军上斯大林格勒战场,还第一次下达了227号不准撤退命令,可见保卢斯的部队进攻是多么犀利。

第二,"天王星行动"之前,保卢斯的进攻完全符合作战方针。没有保卢斯的第六军在前线的艰苦战斗,就没有德国宣传机构在柏林的宣传。正是因为保卢斯打得太好了,德军统帅部才放松了对苏军的支持"天王星行动"警惕。即使保卢斯缺乏装甲支援,但第六军团的打法一点也不乱,楔形进攻,两翼包抄,纵深渗透包括空中地立体作战,每次进攻都会选择一个重点方向突破,连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崔可夫这样的战场指挥官都受不了,这就说明了

第三,三轮进攻,保卢斯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的进攻分为三个阶段,那么第一个阶段,从战役开始到第4装甲军撤退,就是保卢斯的战略进攻阶段和苏军的战略防御阶段,这一轮进攻以德军的胜利结束。第二阶段是保卢斯与苏联的战略相持。这一阶段,两军围绕斯大林格勒战场的几个重要据点展开争夺,如马马耶夫团伙、红色十月钢铁厂、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顿河和伏尔加河上的渡口等。在这个阶段,保卢斯仍然掌握着主动权;第三阶段以1942年10月14日保卢斯发动的第三次大规模进攻为标志。这场战役要不是德军统帅部下达的战略防御命令,保卢斯早就把苏军逼到绝境了。用崔可夫的话说:"10月14日将作为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最残酷的一天载入史册。"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德军迫使苏军退至伏尔加河无路可退,苏军开始了肉搏战。只要德军空陆军集中轰炸伏尔加河渡口,保卢斯的进攻部队就能达到战役目的。

从这个角度看,在作战指挥上,保卢斯既没有临阵退缩,也没有指挥失误,绝不是某些人所说的畏首畏尾的窝囊废。相反,他不怕付出多大的伤亡,而且进攻意志很强,还取消了很多作战不力的部委。没有保卢斯的坚决进攻,怎么会有斯大林格勒那场艰苦的巷战?

03缺乏即兴发挥,保卢斯的心理负担太重。

如果给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表现打分,那么在"天王星行动"之前他可以打满分,之后只能打50分。原因是第六军被苏军包围后,缺乏主见,把希望寄托在了曼斯坦因和空军的增援上。

一方面,"天王星行动"是一个分水岭,使保卢斯认识到第6军处境不妙。当朱可夫发起总攻时,曼斯坦因也来到了顿河流域,组建了顿河救援集群,但此时他也硬着头皮前来增援,并没有对救援的成功抱多大希望。而保卢斯,在严冬来临之前,面临着包围圈越来越小,自己缺衣少食的窘境。他预感到前景不妙,内心开始动摇。但此时,绝不是他准备投降。相反,他寄希望于援军,并努力坚持到2月,最高统帅部向他承诺解除危险。

另一方面,"操作环"使保卢斯的心理承受又一次打击。如果曼斯坦因的"冬季风暴"营救行动的失败客观上给了保卢斯一个借口,其装甲和重型装备缺乏燃料,无法突围。然后,事情发生在1943年1月"操作环",保卢斯永远找不到选择。罗科索夫斯基两次给他投降的机会,但都被保卢斯拒绝。第一,说明他服从统帅部不投降不撤退的命令,同时又担心自己的安危和几十万部下的性命。另一个是竞选失利的自责和空中对支持的期待。

有人认为保卢斯是自愿投降的,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他想要的。虽然他三次电报柏林不经允许放下武器,也是因为不投降会白白付出更多的伤亡。再说,直到他举手从司令部出来,他的部下还在城北奋战了两天,直到苏军投降。而且在苏军包围他的司令部之前,他还威胁下属不要投降,扬言一旦士兵投降,他们就见不到家人,要求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由此可见,他要求投降是希望得到批准,同时又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执行了誓死奋战的命令,矛盾心理是极端的。

概要: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心理矛盾产生于战役后期。德国最高统帅部授予他一根元帅手杖,希望他战死沙场,成为战场上的英雄模范。但他投降时,苏军已经包围了司令部,他别无选择,只能投降。当然,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选择开枪自杀。直到战后,他才完成这迟来的一步,也就是这种心理斗争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