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联军为什么不和志愿军拼刺刀?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1 08:26

二战结束后,英国第27旅原本是英国的战略预备队。然而,在紫色应时被炮击后,我意识到中国的态度,担心解放军会收回香港,所以我将该旅转移到香港。该旅由皇家莱斯特团第1营、阿盖尔和苏德兰高地人团第1营(以下简称阿盖尔营)和米德尔塞克斯团第1营(以

下简称米德尔塞克斯营)组成。每个营有一个营60人;1个营连,150人,主要是通信和后勤人员;3-4个步兵连,140人;1个火器连,约160人;其中,米德塞克斯营由4个步兵连组成。

1950年8月28日,英军总部命令第27旅带领阿盖尔营和米德塞克斯营参加朝鲜战争,并将其编入澳大利亚皇家兵团第3营,以保持建制完整。

入朝后,英军第27旅人手严重不足,两个营和直属支队只有1555人,澳营1010人,只有2500人。但兵员质量相对较高,新兵全部留在香港不参加,其他部队补充到老兵中。美军在朝鲜转入反攻后,从当地调来的英国老兵和德国占领军也陆续到位,兵力上升到5000人,但没有坦克和重炮,美军负责提供支援。

残酷的釜山保卫战结束后,美军第8集团军转而反攻,英军第27旅在美军后方痛打落水狗。此时朝鲜人民军毫无战斗力,被英军打得落花流水。

麦克阿瑟悍然越过三八线,一直作为美军第一集团军左翼先锋的英军第27旅叫苦连天,最后被美军第24师第21团取代。但英军没想到的是,没几天,在云山的韩军第2军团和美军骑兵第1师团就被大败,转而成为近卫军。开路当先锋,撤退当后卫,极度不满的英军骂骂咧咧地进入阵地。阿盖尔营(欠A连)、米德塞克斯营和澳大利亚营的成品部署在清川河东岸,阿盖尔营A连部署在江桥西侧,美国第61野战炮兵营位于英国第27旅以南4公里的清川河西岸。英国人无助地看着朝鲜第1师、美国第1骑兵师和第24步兵师的部队逃离他们。而英军第27旅却要坚守晴川河的博川和新安渡口。

此时,志愿军39军117师正以350团、师指挥所、349团的队形向南追击。1950年11月5日拂晓前,前卫350团进入博川东南的大阳东、上五里地区,发现一个美式榴弹炮阵地。团长赵先顺、政委王谦祥命令尖刀1连发起攻击。

这是美国陆军分配给英军第27旅的第61野战炮兵营。350团当时并不知道,它的追击绕到了英军第27旅的后面,美军第61野战炮营也没想到,中国人居然绕过了英军攻击自己,但是中国军队从哪里来,谁也不知道。

战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

尽管遭到突然袭击,但美国陆军第61野战炮营的反应相当迅速。除了炮手,所有人都配发了自动武器,排列在圆形阵地上。阿盖尔营A连立即出发救援。

听到美军炮兵遇袭的消息,英军第27旅旅长准将·科沃德将军大惊失色。如果清川江东岸出了问题,他的后路就会被切断,于是他立刻命令整个阿盖尔营返回救援。

志愿军方面,1连发起攻击后,2连和3连也加入了战斗,但战斗并不顺利。手持步枪和机枪的美军炮兵拼命抵抗,C连连长穆尔上尉指挥两门榴弹炮近距离射击,一口气打掉1400发炮弹。350团没有任何重型武器压制美军的火力,战士们只能靠勇气不断逼近美军。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只有一门榴弹炮和六辆汽车被摧毁,两人死亡,35人受伤。美军声称有70名志愿者死亡,其中许多人距离美军榴弹炮盾牌只有几米远。在整个运动战中,志愿军始终缺乏对付美军炮兵汽车防御圈的方法,这是缺乏重火力的原因。

激战中,350团1营营长徐春波也发现英军炮兵阵地的北部是清川河大桥,马上意识到自己已经插入了敌人的后方。只要炸毁河桥,西岸的敌人就会被切断。可惜爆破作业失败了。进攻的爆破组虽然英勇作战,但被美军火力封锁,全部死亡。如果这次行动成功,英国第27旅将失去退路,第二天英国报纸将到处哀号。非常遗憾。

天亮后,英军阿盖尔营发起反击,350团留下一个连坚守,其余部队转入隐蔽。此时,1连经过夜间战斗,伤亡已过半,但在连长张文年的指挥下,顽强反击,营长徐春波也坚守在1连阵地上。

英军阿盖尔营集中优势兵力,在美军坦克和重炮的掩护下,直奔1连阵地。白天空,十多架美军飞机轰炸1连。营长徐春波、连长张文年先后牺牲。但经过整整一个上午的战斗,英军阿盖尔营只冲到志愿军阵地一次,就立刻被打退了。除此之外,它什么也没做,追人民军的时候也没有更多的杀气。

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英军第27旅旅长考尔德急得不顾自己的防守任务,撤回了澳大利亚营,加入了对志愿军的进攻。

中午刚过,澳大利亚营越过阿盖尔营,发起新的冲锋。澳大利亚营是"联合国部队"在10月与朝鲜人民军的战斗中,该营直接上刺刀冲锋,直接击溃了人民军第239团。人民军在刺刀面前溃逃,270人被刺死,200多人被俘,澳营只有7人受伤。

然而,澳大利亚营的冲锋,用刺刀的澳大利亚人遭遇了一场真正的肉搏战。大部分伤亡已经造成,只剩下30人,350团,1连。面对澳大利亚士兵的涌入,他们没有退缩,拿着刺刀站起来迎敌。经过血腥残酷的战斗,澳营突破了1连的阵地,1连仅存的几名官兵撤退回去集结队形。澳洲营打赢了肉搏战,但战后澳洲营再也没有搞过刺刀冲锋,再也不想和志愿军打仗。由于他们的绝对数量优势,在这场肉搏战中有12人被刺死,64人受伤。澳大利亚营地的体验在"联合国部队"成为传奇,让其他部队明白一件事:不要和中国人拼刺刀。

眼看1连无力再战,350团团长赵先顺命令2连和3连、2营相继作战。

眼看中国军队不减反增,考尔德完全不愿意留在清川河西岸,命令米德塞克斯营退回东岸,立即将公路附近的中国军队全部扫荡一空。狭窄的战场上一片混乱,三个英军营和两个志愿军营拼死一战。英军以为志愿军想切断他们的后路,但志愿军发现自己被英军包围,以为英军想歼灭自己。双方都没有对战场形势做出明确的判断,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相遇状态。

然而战场形势对350团极为不利。随着英军第27旅退回清川江东岸,形成了西南、东南、北方三面夹击350团的局面。而且美军也认为英军第27旅危在旦夕,空陆军、炮兵、坦克拼命支援。这样的光天化日之下的战斗,对350团极为不利。

在美军空地面火力的猛烈轰击下,为了掩护团主力,1、3、4连拼死一战,因为情况对志愿军350团来说极其危急。在如此狭小的区域,一旦前方部队被攻破,该团主力就会立即被英军分割成孤立的小块,全团被消灭。

1连后,4连为了保证团指挥所的安全,不顾伤亡,与英军展开激战,连战只剩下十几个人,剩下的十几个人全都带着手榴弹,准备与英军同归于尽。

得知前方情况,117师师长张杰成也急了。他命令349团立即向前跑,赶到博川桥头堡营救350团。然而,英军第27旅旅长更冷,甚至没有考虑过包围第350团。他满脑子想的都是逃跑。当米德塞克斯营和澳营在美军的火力支援下稍稍压制住志愿军的时候,卡尔德龙根本不顾自己已经形成包围歼灭战的有利形势,命令澳营掩护全旅撤退。

11月5日晚,澳营也退出战斗,撤回到英军第27旅的新防御圈担任后卫。

但澳大利亚人没想到的是,349团紧随其后,立即发起了进攻。仅仅经过四个小时的激战,澳眼营的两个连就被打败了。英军第27旅战战兢兢。明天我们都会完蛋。"

对英军来说幸运的是,当澳大利亚营坚持不住的时候,志愿军突然退出了战斗。这是按照彭的命令,结束第一次战役,进一步诱敌深入。

我军称之为升五里之战的波川桥头堡战役,是志愿军与英军的第一次交锋。对于志愿军和英军来说,这都是战后的一场仓促之战。对于志愿军来说,这一仗损失很大,以后这种战斗会成为常态,就是追击的部队在追击中突然遇到了敌人的警卫,被迫在白天与敌人战斗,牺牲了兵力和火力。这种战斗,志愿军显然会吃大亏。这次战斗,350团伤亡700多人。一营营长徐春波、二营教导员薛志友均在战斗中牺牲。伤亡令人震惊。

志愿军在运动战阶段始终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没有办法的,超出了当时志愿者的能力。而要知道,如果前卫部队在追击中不敢大胆作战,那么以志愿军薄弱的火力和两条腿的机动速度,根本拖不住逃跑的敌人。所以,追击部队先锋,一定要不怕牺牲,勇敢出击。这种牺牲是必须的,志愿军一直都很坚决。

不是英军不敢硬拼。朝鲜战争中,英军没有主动投降。即使被志愿军俘虏,也顽强战斗到最后,失去了抵抗能力。但英军的问题不同于志愿军,志愿军客观上能力不足,受国力限制;英军还是出于人为因素。战斗脱离危险后,英军不愿继续苦战。他们根本无视战场形势极为有利的变化,宁愿错过战机,也要坚决撤退。这和志愿军正好相反。其实美军也是这样。其实是志愿者能够凭借技术优势与强敌抗衡并战胜强敌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