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为什么会输(淞沪会战为什么会输得那么快)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0 21:26

说起淞沪之战,相信喜欢战争历史的朋友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当时中国军队投入了80万大军,但是最后日军面对25万大军,还是被打败了。那么这为什么是战叔呢?军队人数如此之多,会被打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然后边肖会过来和你一起详细分析。

1、日本狼子野心,战争扩大化。

其实早在1932年,日军为了加快窃取东北,就在上海发动了改道侵略,也就是"一二八事变"当晚,日本海军第一派遣舰队司令指挥海军陆战队突袭上海闸北,十九路军总司令蒋光鼐率十九路军奋勇作战,最终歼灭敌军一万余人,击退日军。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裕仁天皇向军部大臣询问中国事件,其中"Hajime Sugiyama "以裕仁为首的鹰派提出要在三个月内毁灭中国,这个观点得到了裕仁的支持。后来这句话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传开,中国人民一下子怒不可遏。

日本打算建立第二个"在华北。伪满洲国"当时,为了保卫首都的安全,中国最高统帅部决定全歼据守上海的3000名日军陆战队员,封锁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然而,这个绝密的作战计划被特务泄露,日军长江舰队冲出长江口。随后一名日本海军中将驾车闯入虹桥机场,被机场的驻军保安部队开枪打死。这种挑衅行为也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

这一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国民政府发布了《自卫抗战宣言》,宣布中国绝不放弃任何一部分领土,如果受到侵略,只使用自卫权进行反击。声明一经发出,中国空陆军马不停蹄地赶往上海,于8月13日对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进攻,试图将盘踞在此的日军赶入海中,随后淞沪会战正式爆发。

战争从中央军第87师、第88师、第20旅开始,随后第56师、第98师陆续赶到上海。这几个师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隶属于中央军事部,也是后来我们所熟悉的。

事发时,上海实际上有300多名日军驻守。虽然紧急从日本商团调集了大量退役士兵,但总人数只有4000人,而且重型武器短缺。但是日军修建了大量的军事工事。当时,一小部分驻沪日军甚至配备了冲锋枪,顽强抵抗。中国军队虽然占据了完全的优势,但是并没有取得有效的突破。

15日,日本裕仁天皇派遣松井石根为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带来了大量援军,大大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日军从后方登陆后,中国无力消灭日本海军陆战队。这时蒋介石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失去了战争机会。

蒋介石考虑到在上海作战比在华北平原作战更方便,也可以避开机动性更强的日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海有很多外国租界,会吸引外国势力的介入。只要你能做到收支平衡,你就能通过调解赢得辉煌的和平,这不仅能维护自己政权的安全,还能因为坚持不懈的斗争赢得人民的支持。

其实日本对上海垂涎已久。上海离南京很近,离日本不远。可以从台湾省、朝鲜、东北派兵。长江是运输线,通航水平好,海军也有压倒性优势。向西攻上海,可以恐吓中国的首都,顺长江而下,从长江进军,把中国切成两半,使中国南北不能互相支援。

8月19日,同为中央军装甲师的36师也赶到上海,与之前的4个师合编,组成9军。全军由张治中指挥,围攻日军。后来中央军张发奎率8军到浦东,负责杭州湾北岸。从14日到23日的十天里,中国军队5个精锐师近5万人对上海5000守军发起了连续冲锋,被后人称为&ldquo。十天围城"。

随着日军的溃败,日军派出的登陆部队越来越多,战斗也越来越大。中国军队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

2.淞沪一战,中国军队劣势突出。

在战争中,尤其是在两个战役和两个战役的战斗中,人数多不一定是优势。在马平川的上海,到处都是河流。除了建筑,没有高山峡谷和有利地形作为掩护,靠人填是不可能取得优势的。

抗战爆发前,中国从德国进口了大量军事装备,还引进了德国军事顾问指导部队训练。整体武器装备和士兵素质高于清末初期的新军,但这只有老蒋的中央军才有,地方部队装备差,士兵素质堪忧。

从当时中国和中国的武器装备对比,可以看出差距之大。在那一年,一个师大约有11000人,有3800支步枪,328挺轻重机枪和46门各种枪支。这个级别的武器还是当时中央军整编装甲师的装备水平。有的地方部队甚至衣衫褴褛,有的地方部队一个旅连一门炮都没有。步枪还是清末的老枪,连刺刀都配不上,只能用大刀打。

日军在上海的一个师,有4个步兵联队,1个专业工兵联队,1个重武器联队,1个重炮部队,2.2万人,军马近6000匹,步枪9500支,轻重机枪650挺,重炮10门,战车24辆,坦克20辆,运输车无数。这样的装备配置,简直是对中国军队的打击。

后来在1938年的万家岭战役中,中国军队为了围歼日本一万多人的二等预备师,动员了十几万人,兵力是日军的十倍,勉强吃下了赣北的侵略军。另外,日本在国内实行军国主义,全民从小就在学校进行军事训练,接受狂热的战争思想。另外,日军对士兵的训练也很严格,全国都在备战。整个国家变成了一台狂奔的战争机器,失去了人性。

近身拼刺刀是日军的强项。当年的上高战役,中国的军队已经赢了,但是士兵们跑不到一半。很多人甚至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体力跟不上,使得日军的残部退守后方,尤其是在夜间。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的侵略更甚,由于营养不均衡,许多中国士兵患上了夜盲症。

此外,日军在黄浦江上停泊了出云号战列舰等先进战舰。主炮口径超过400毫米,射程可覆盖整个上海市区。一发炮弹能炸掉大半个足球场,而中国军队最大口径的炮只有75毫米,射程只有几公里,根本打不到日本军舰。

飞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就被用于战场,在随后的每一场战争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空 power的控制往往能左右战场局势的变化。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反对工业化的军国主义。当时中国只有603架飞机,能投入使用的只有300多架。这些飞机都是进口的,而日本能打的飞机有近3000架。为了支持战争,他们还在装配线上满负荷生产飞机。

在日本取得空控制权的时候,中国的很多军队在low 空时频繁遭到日军的扫射,伤亡惨重。所以,士兵们只好在私宅避难,日本人还没动手,当街就烧了。虽然中国空陆军也有很多日军在殊死战斗中取得胜利的例子,但是中国第一次现代对陆对海战争空立体攻击并不能对日军造成重大打击,打起来少了一架飞机,这也是后来苏联志愿军对华增援和美国飞虎队的原因。

淞沪会战爆发时,蒋介石误判了形势,认为这不是军事战,而是政治战。其目的是给西方国家打电话,获得西方列强的同情和支持。他不知道西方国家也是自给自足的,他们没有兴趣介入中国的战争。然而,蒋介石仍然抱着这样一种天真的想法。14日和18日,战争打响,他两次下令暂停进攻,从而失去了战术优势,因为当时日军主力尚未到达。如果先把驻沪日军清理干净,情况会好很多。

然而,当老蒋做出反应时,大量日本援军已经到达。当中国军队被动挨打时,他下令死守,直到更多日军援军在金山卫登陆。这才宣布退出,仓忙退出的结果是大量的混乱和人员损失。

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两岸狭窄的地形上布置了长蛇阵。部队失去了机动性,无法迂回前进。人海战术变成了一个师接一个师。只有80万人的部队打了三个月,消耗日军只有4万人,伤亡20多万。

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战场上大量的士兵成为了伤亡惨重的原因。敌人的陆海空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中国军队的英勇牺牲让人潸然泪下。

3.走向国难,血战上海。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军的部队全部上阵,损失惨重。但9月以后,各地部队陆续奔赴淞沪战场。与日军相比,用军舰从华北运送部队到上海只需两三天,而中国各地的部队只能靠步行或乘船向前线进军,因为当时中国的铁路和公路很少。

白崇禧率桂军组成第21军从广西南行,10月奔赴战场。广西是杂牌里的战斗机。当时广西长途跋涉上战场,白崇禧提出由21军负责大规模反攻,以恢复南岸阵地。

战士们完全凭着一腔热血,经过一夜激战,于10月22日凌晨,攻占了陈、桃园岸阵地,考虑到天亮后,日军飞机将大量出动,留下一部分部队留守,只是占领阵地,而主力部队撤退。天亮后,日军真的开始大举反攻,21军的阵地全部被摧毁,还在拼死战斗。

桂军两军六师参加淞沪会战,伤亡近五万,损失五分之三。他们不仅声势浩大地进行了反击,也为主力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四川作战多年的川军这次也令人印象深刻。当年成千上万的四川汉子出川打仗,很多还穿着草鞋,带着帽子,扛着汉阳。

川军第一批第20军和第43军第26师于10月初到达,编入第19军,负责保卫体育场,恰好是日军的主攻方向。指挥官杨森立即下令反击,并在陈家兴多次战斗。

川军在火力上自然落后于日军。仅靠肉搏和有血有肉的推进,408团团长带领战士在雨中一波又一波地前进,先锋尖刀排冲到敌阵地时只剩下一个人。就这样,一直到17日,408团拿下了顿悟寺的阵地,全团只剩下120人,全连指挥官全部阵亡,只剩下4个排长。大战中,川军坚持了七天,血战惨烈,伤亡八千多人,军官数十人,表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报国精神。

深知亡国之痛的东北军,背负着东北沦陷"不要抗拒"这个耻辱,想在这场战斗中复仇,完全是一个绝望的丧兵,因为到达了两场战役的战场,战争已经无法挽回,只能作为一支巡逻部队。11月10日,与项128师会师驻守嘉善,伤亡惨重。109师只剩下300人,128师只剩下100人撤出战场。东北军67军奉命与川军一起防守松江三天。指挥员吴克仁率先冲锋,终于完成了任务。但他在指挥渡江时,被日军便衣部队击中,壮烈牺牲,成为这场战争中第一个牺牲的中将指挥官。另外,战后因为67年,

除了桂军的川军东北军,还有湘军、西北军、粤军、军和鄂军。全国各地的武装力量基本上都派兵参加战斗。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是杂牌部队,但文怡的救灾精神确实令人惊叹。这是一场真正的民族抗战。面对民族大敌的仇恨,战士们在前线用血肉筑起战壕,阵地化为灰烬,而报国之心依然坚如磐石。

这场战争打破了日军三个月毁灭中国的计划,为上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工厂和物资西迁创造了条件,为中国后来的抗日战争提供了战略支持。然而,失败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如果上海失守,南京将危在旦夕,长江大开,对华中腹地构成极大威胁。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这场战争的惨烈仍让人潸然泪下。千千万万中华好儿女前赴后继,不畏生死,为国鞠躬尽瘁。也要记住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记住先烈们在血泊中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