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战争普鲁士为何有实力单挑整个欧洲?为何那么能打?(一战普鲁士有多惨)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0 17:26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随着奥地利王位继承之战,欧洲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猛增,利益冲突开始加剧。欧洲政局也开始重组,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一场可以蔓延到整个欧洲和海外殖民的战争即将发生。终于在1756年,欧洲历史上著名的七年战争爆发了。

不过,

这场战争最奇特的是挑四个。普鲁士单枪匹马在欧洲大陆挑战法国、奥地利、瑞典和俄罗斯。战争异常艰难和残酷,让腓特烈大帝两次想到自杀,但最后他顽强地活了下来。那么,为什么腓特烈大帝能带领普鲁士以一国之力达到四强?为什么这么能打?

第一,过硬的军事素质。当时普鲁士军队的军事素质相当优秀。从腓特烈大帝到他手下将领的指挥能力,再到普通士兵的训练素质,都是当时欧洲数一数二的部队。在18世纪的欧洲军队中,步兵和骑兵常用的武器是前装燧发枪。蒲军士兵平均每分钟能打中四五次,而奥地利军队只能打中一次,打中两次的都很优秀。而且一般军队的机动和多兵种协同战术都非常娴熟,往往能达到战斗的突然性,以少胜多。

腓特烈大帝的指挥能力卓越,善于指挥步兵、骑兵和炮兵协同作战,使得蒲军的战斗力超常。七年战争期间,普鲁士还是一个松散的多民族共同体,但通过这场战争,普鲁士逐渐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极大地提振了蒲军军队的士气。腓特烈的个人指挥能力和坚定的性格不仅鼓舞了军队,也受到了士兵们的崇拜。

二是良好的地理优势。在战争过程中,腓特烈大帝做出了一些看似鲁莽的决定,但实际上是有他的意图的,比如直接进攻萨克森,使蒲军夺取了有利的防守地形,保证了物资来源。东普鲁士、东部的威斯特伐利亚和南部的苏台德区都包围了普鲁士,起到了保卫核心重要地区的作用。

在整个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主要以防御为主。虽然几次主动进攻,但还是以防守为攻。蒲军充分发挥了就地作战的优势,早用晚待,依靠有利地形保证了后方补给的稳定。再加上防御阵地的对抗,有利于蒲军集中优势兵力于外围联军,发挥协同作战优势。

第三,对手保护难。其实打仗就是为了后勤和支援而战。虽然当时欧洲进入了热武器时代,但也离不开有利的保障。蒲军利用局部作战的优势,使后方补给比联军好得多。在整个战争期间,俄军总是被不利的后勤补给所困扰。由于普鲁士的盟友英国控制了制海权,陆路运输保障面临路况不佳和一般军队的骚扰,前线作战的俄军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战斗力减弱。

七年战争期间,英国也对法国做了不少手脚,切断了与海外殖民地的联系,使财政危机更加严重。此外,战后王室威望大幅下降,导致法军士气低落。进攻普鲁士的军队几乎都有补给困难,这是蒲军长期坚持战斗的最有利条件。

第四,我们并不孤独。事实上,在七年战争期间,蒲军并不是独自作战。奥地利王位继承人战争后不久,普鲁士在欧洲外交革命中与英国结盟。当腓特烈大帝凭借其良好的脚和枪的协同作战赢得罗斯巴赫战役时,英国介入战争,每年给予普鲁士67万英镑的财政补贴,并利用海权骚扰俄国、法国等国的海上补给保障运输线。

因为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所以法国人在罗斯巴赫战役逐渐退出了战争。瑞典从来不努力,心中有自己的事业。真正做出贡献的是奥地利和俄国,但是俄国也因为沙皇的更替而发生了逆转。除了英国,丹麦、荷兰、瑞士、奥斯曼等国都从各自的地缘利益出发,或多或少地支持和协调普鲁士。

第五,天降好运。连年的战争使普鲁士在1762年,在军事资源补充和国民生产方面都出现了非常困难的局面。此时,俄国和奥地利的10万大军正在逼近柏林。就在这个岌岌可危的时刻,腓特烈大帝的俄国伊丽莎白突然去世,她的侄子彼得三世继承了她的沙皇位。由于腓特烈大帝在当时声望很高,影响很大,不仅在普鲁士,在国外也有很多崇拜者。而新沙皇彼得三世就是其中一员,于是俄国迅速签约,出兵帮助腓特烈大帝收复此前被俄国占领的普鲁士领土。

注定的普鲁士困境随即逆转,不仅打掉了俄奥联军围攻柏林的计划,也让瑞典面临被普鲁士和俄国合围的局面,让原本就不那么坚定的瑞典改弦易辙。后来,叶卡捷琳娜二世虽然杀了彼得三世,接管了俄国,但她没有像伊丽莎白那样的精力去杀腓特烈大帝。

在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之所以能够战斗并坚持到最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综合实力。英国的金援,彼得三世的突然翻盘等因素,都是建立在腓特烈大帝和蒲军自身能力发挥出色的基础上,这也给了普鲁士取胜的有利条件。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将归零。

七年战争的最终结局实际上是英国在欧洲大陆均势战略的胜利。英国利用普鲁士拖住主要竞争对手法国,扩大海外殖民。法国、奥地利、瑞士、俄国等国四次击败对方,遏制了普鲁士的崛起,阻止了俄国继续西进。普鲁士虽然没有成为欧洲大陆的头号强国,但却凝聚了人心,为未来德国的统一和百年后梦想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