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首次大规模撤退是哪一场战役(二战德国撤退)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0 10:52

1941年,莫斯科会战前夕,整个苏德战局对南下的德国集团军群非常有利,不仅夺取了大量苏联领土,而且消灭了当时苏联最强大的重病集团——西南方面军数十万人,消除了对中央集团军群侧翼的最大威胁。更有利的是,克里米亚、顿巴斯、哈尔科夫,甚至高加索地

区的道路,在李恩德斯泰德面前,几乎畅通无阻。这是在德国军队中进行的。台风行动"与此同时,南方集团军群的百万大军也发起了进攻。没想到,它经历了战后的第一次失败。

1.那么,德国元首为什么热衷于这些领域呢?

实际上,在"巴巴罗萨计划"在中国,乌克兰和高加索是德国元首最看重的地方,甚至远高于他心目中的列宁格勒或莫斯科。正因如此,中央集团军群攻占斯摩棱斯克后,拨开人群,坚持分兵进行基辅战役,打开了通往该地区的道路。

首先,在德国元首《我的奋斗》一书中,阐述了进攻苏联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乌克兰,占苏联总产量的68%,铝的60%,钢的58%。哈尔科夫工业区的重机化工重要基地是他的梦想。

其次,罗马尼亚的油田为德国提供了近90%的燃料,这是维持德国进攻的基础。但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空陆军依托克里米亚的军事基地进行毁灭性打击,损失惨重,令德国元首寝食难安。尽快消除克里米亚的隐患刻不容缓。

当然,长期在苏联高加索地区刺探石油的德国元首,深知石油对德国人和苏联的重要性。一旦攻占该地区,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资源和军事基地,还可以切断苏联的石油供应。"卡住了"苏联脖子,加快战争进程。可谓"一石二鸟"。

与此同时,由于高加索的攻占,一直左右摇摆、犹豫不决的土耳其不仅看到了德军的实力,而且在"墙倒众人推"的帮助下,甚至加入了反对苏联的战争。更难得的是,德军可以从另一个方向进入中东,威胁印度或者南下进攻北非。

于是,基辅战役后,李恩德斯泰德的百万大军开始进攻哈尔科夫和顿巴斯。从列宁格勒调来的曼斯坦因进攻克里米亚。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上述地区相继沦陷,德军前锋直指高加索"喉咙"罗斯托夫。

2.但是在这里,德国人遭受了第一次惨败。

1941年11月初,莫斯科会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伦德斯泰特指挥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一路追击苏军,已经赶到通往高加索的主要咽喉罗斯托夫。苏南军只剩下20万败兵,被重新分配给铁木申科,建立了新的防线。

参见"油库"不确定,从苏军指挥官到铁木申科都急了,从预备役和其他战区紧急抽调了3个集团军加强这一带的防御。此时从战场形势来看,对德军非常有利,但伦德斯泰特不这么认为,甚至提出暂停对罗斯托夫的进攻。为什么?

第一,德军虽然攻占了顿巴斯和哈尔科夫,但显然是在苏联的指挥下。焦土"并坚决执行。就在秋天之前,所有的工厂和设备要么被疏散,要么被炸毁。Leenders Ted最初利用其工业设施为坦克和火炮提供维护的想法完全破灭了。

第二,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虽然有几百万人,但只有第1装甲军的三个坦克师,而且经过一个月的战斗,损失很大。此外,由于突击过度,该军与相邻的第17军的距离大大拉大,造成孤军奋战的局面,极易被苏联穿插分割,进攻必须中止。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战线延长,冬季到来,各种物资无法供应,导致装甲部队战斗力急剧下降,甚至只能依靠偷来的车厢运送物资。在Lundstedt看来,继续进攻会带来严重后果,拟在明年春天发起新的攻势,稳操胜券。

但这一提议遭到了陆军总参谋部和德国元首的拒绝,南方集团军群不得不对罗斯托夫发起进攻。虽然一度占领该城,但铁木申科的反击军对来自西北和南方的德军形成了包围之势。感觉不妙的李恩德斯泰德立即下令部队撤退,但德国元首强烈反对。

受不了"瞎指挥"Leenders ted,与"因病休假"理由进行抵制,但得到了德国元首的批准并被撤职。由此,他成为第一个被免职的集团军军长。然而,这一举动仍然无法阻止苏军的反击。他们不仅收复了已被占领9天的罗斯托夫,还迫使德军后撤80公里。

作为战后德军的第一次大规模溃败,德国元首终于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即使知道自己不具备进攻的条件,也顽固地下令进攻。也就是从此以后,它的"瞎指挥"难怪旁观的古德里安也评论说:"我们的灾难始于罗斯托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