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讲的是什么?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书评(博物馆里的中国历史纸上看世界)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0 09:00

从《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的书名就可以知道,这本书将以博物馆为主要视角,为大家讲解中国的历史。每个城市都有博物馆,不仅记录了当地的历史,也连接了整个国家的历史。如果想从各种文物的背后了解真实的历史,拓展更多的视角,看博物馆里极简的《中国历史

》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我相信你能从中掌握新的知识。我们来看看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书评1;

一个能在山中狩猎,在文学中解函数的人类学家写的史书会是什么样子?

张经伟是一位具有职业意识的人类学家。他在上海博物馆工作。他一半时间在办公室埋头伏案,另一半时间在地里干活。2018年3月,他的第一本书《生活在中国的四个彝族:东亚人类简史》由中华书局出版,迅速获得圈内圈外的一致好评。罗振宇在《罗辑思维》中连续三期推荐这本书,甚至和Hub相提并论。在这本书出版之前,张经伟主要以书评家和专栏作家的身份活跃在报纸和网络平台,同时翻译了几部人类学著作,被称为"上海人类学的奠基人"。

博物馆里极简主义的中国历史是张经伟的第二本书,也是他第一部受公众欢迎的作品。这本书背后的知识体系,人类学家独特的视角,作者在博物馆的工作经历,简洁有趣的生动表述,都让它在通俗历史书中显得有点与众不同。

博物馆中的极简主义中国史共十二章,每一章都通过博物馆中一件常见的文物完成了一个时代的叙事。在作者看来,每一件文物都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时间空隧道,博物馆可以说是穿越历史的基站。在书中,他试图将原本藏在博物馆里的冰冷文物以立体、动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同时通过文物隐藏的信息去了解历史,最后连接出一个简洁"中国历史"语境。

比如第一章"玉改变的古代中国"通过对玉的实际功能的解释,介绍了从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的中国历史,使我们知道有许多"文明的种子"(考古学家称之为"天上的星星"),除了黄河流域,东北的红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都是文明的源头。

除了核心知识,每一章都有精彩的故事,或者对我们认为熟悉的故事进行新的解读。第一章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揭示了穆西游的真相——圣主西游不是为了约会西王母,而是为了用玉钱换取马匹等资源,进而重建在南方遭受挫折的周朝军队(第二章是铜矿会战故事的伏笔)。第二章"藏在青铜器中的周朝兴衰"以季札挂剑的故事为引子,向我们展示了"国际形势"那么,楚王为什么夺冠,秦国为什么统一,都得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在作者的作品中,我们发现秦代的寻仙、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陆羽的《茶经》都与王朝的兴衰息息相关。宋代山水画的盛行与梁山好汉之间的秘密关系,为什么元代的蒙古人会出现在江南园林中,为什么方世玉喜欢在染坊里打架,这些引人入胜的谜团也被人们饶有兴趣地解读着。

馆内极简的中国历史,并不寻求对每个朝代、每件文物的泛泛介绍,而是注重挖掘文物背后隐藏的信息,让读者看到被文字史料记载所忽略的历史真相。作者整理了材料的流向(玉器、青铜器、马匹、茶叶、瓷器等。)在不同地域之间,解读它们如何影响群体的生存状态,或者探讨一种艺术形式(香炉、绘画、书法、家具、园林)的出现与时代精神、历史潮流的关系,最终将王朝的兴衰归结到一个统一的解读框架,从而使全书的脉络浮现出来。这应该是人类学家的"简史"简洁而不简单的独特性。

作者:紊乱(来自豆瓣)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书评二;

博物馆里极简主义的中国历史,字面上是以中国的历史为立足点。因此,本书作者按照从古至今的朝代顺序,选取了各个朝代的象征物,展开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无论挑选的青铜器、北朝造像、书画作品还是明式家具,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在很多博物馆观看的东西。

关于我喜欢的青铜器,说说“藏在青铜器里的周朝兴衰”这一章。这一章讲的是青铜器,对楚和晋讲的不多,但其实这两个也是重头戏。大冶位于楚国,有3000多年的采矿历史。楚国之所以强大,与其夺取铜矿有很大关系。被楚灭的曾国,保卫周王室,他家的编钟还放在湖北博。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金的青铜器,或者战国时期的赵、魏、韩的青铜器,分布在几个博物馆里。大家都很熟悉金在三派之间的分野,这是曲沃取代金的结果。曲沃和金,还有铜矿和财富都不在同一个政权手中,以至于小枝吞了主枝,然后有了新的王"公子无群"、公衰落,直至异姓三分晋。如果没有曲沃取代金,秦国能否完成统一还是未知数。然而,历史是无法改变的。周王室的衰弱不仅仅是无法掌握财富,不可持续的封建制度才是关键原因。

作者所讨论的贸易和货币流动的内容有一些货币学派所熟悉的论点。上一章作者说,文物和文化作为古代人生产和消费的产物,楔入了历史进程。事实上,书中很多章节都在讨论消费贸易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李将军传奇"雇佣军假说也可以描述隶属于中央政府的边境部落繁荣的原因。

但是,自己去讲历史,风险有点大。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到,人事和制度是最重要的顾虑。对于这个时代风貌的还原,很难确定从一类器物中推断出的历史是窥一斑而见一斑还是盲人摸象。按照时间节点选取的文物,其实它们的用户阶层是从统治者逐渐缩小到普罗大众的:皇帝的和阗,官府的墓葬壁画,文人的山水画,甚至百姓的蓝染。在这种情况下,呈现的社会阶层是不同的。从抽样观察来看,对社会起决定性作用的阶层的状态呈现存在偏差。

但是,既然是讲历史,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史料是胜利者写的,文字是可以篡改的。而文物则给了我们一个修正对历史细节认识的机会。每次隔着玻璃看文物,我都重新认识了历史,而不仅仅是史料中的几行字。

作者:耿桑叶(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