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松战役是怎样的?维京之战(科尔松之战)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0 06:00

说起科尔森之战,也可以称之为"科尔森口袋"战斗。这次战役可以说是继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之后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在苏联,这场战斗被称为"小斯大林格勒战役",科尔森战役的惨烈程度。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军被大大削弱,不得不从进

攻态势转为防御态势。在乌克兰,曼施泰因仍然将南部集团军群从科罗斯场部署到第聂伯河的弯道,这是乌克兰南部一个脆弱的突出部分。

部署在乌克兰西部的苏军是未满员的168步兵师。攻击的第一阶段是在瓦杜丁的乌克兰第一军第63步兵师。12月24日上午,正面进攻扩大到200英里。进攻日托米尔的主力是第1近卫军、第3近卫坦克军和第18军。对维尼察的主要进攻是由第38军和第1坦克军进行的。所以瓦杜丁的主攻是由中央政府的两个坦克集团军群和三个步兵集团军群在西南方向进行的。与此同时,部署在两翼的两个步兵集团军以分散队形向西、向南推进。

当时曼施泰因的南方集团军群由第1、第4装甲集团军群和第8集团军群组成,全部相当于43个步兵师、15个装甲师和7个装甲近卫团。

曼施泰因此前曾要求希特勒同意从第聂伯河河湾撤军,但他没有。在瓦杜丁的攻势下,德军节节败退。1月5日,科涅夫的乌克兰第2集团军在浓雾中发起了进攻,科涅夫的进攻从一开始就是针对德军第52和第47装甲军的。1月8日,基洛夫格勒沦陷。

德国人巧妙地利用许多村庄和沟渠进行防御。在西部瓦杜丁的乌克兰第1军继续分割德国的第1和第4装甲军,直到他们之间被撕开了40英里宽的缺口。乌克兰第1和第2集团军的渗透暴露了第1装甲军和第8集团军的防御突出。1月27日,乌克兰第2集团军攻占了德军最远后方的什博拉,次日又攻占了兹韦尼戈罗德卡。1月28日,乌军第6坦克军在兹韦尼戈罗德卡附近与乌军第2坦克军第5坦克军会师,完成两翼包抄。到目前为止,德军有4个步兵师、1个党卫队装甲师、1个党卫队旅等部队,共计约6万人,被苏联的27个步兵师、4辆坦克和1个机械化军包围。

然后德国人来救援,失败了。

2月8日,苏军敦促被围困的德军投降,保证人身安全,给予人道待遇。

到2月10日,所有被围困的部队都在苏联炮兵的射程之内。

2月5日,德军第8集团军准备突围。但直到2月15日,希特勒才同意突围。后来,被围困的部队开始向南移动。部队在泥泞中行进。2月17日,先头部队与第3装甲军会合,大部分被围部队突出重围。所有的病人都没有离开,所以他们听天由命。所有的重型装备都被丢弃,塞德曼将军于2月18日自杀。战后德国人说三万人安全突围。然而,苏联报告说,包围圈里还有18000名受伤和未受伤的战俘和50000具尸体。无论发生什么,德国南部的集团军群都被打败了。两名有作战经验的军事人员被淘汰。

看整个科尔森口袋"在战斗中,曼施泰因对苏军主攻方向的误判是德军失利的重要原因。此役,苏联在乌克兰的第一、第二集团军也是库尔斯克战役后的疲惫之师。当时双方实力基本旗鼓相当,所以苏联没有库尔斯克的压倒性优势。曼施泰因的失算在于,他可以作为其他战场的主要救援力量,战斗力不足是德军救援力量止步不前的根本原因。苏联方面也有巨大的伤亡。在试图阻止德军反击时实力也被削弱。

应该承认,在"科尔森口袋"会战,如果曼施泰因在科尔森方向直接动用贝克重兵团等精锐部队,双方实力对比将是另一番景象。作为德国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之一,曼施泰因元帅对西欧有过辉煌的一笔,也有过在哈尔科夫力挽狂澜的经典之作,但他在库尔斯克和"科尔森口袋"我确实在两次战役中离开了麦城。而曼施泰因在回忆录中的说法更不光彩,把"科尔森口袋"战役失败的责任推给了希特勒,却只字未提他当时对南线苏军主攻方向的判断失误。无论如何,与库尔斯克相比,在科尔森显然德军更接近胜利,但当时整个战争的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德军一边。胜利之神依然青睐俄罗斯。

苏联军队"科尔森口袋"战争最为惨烈,歼敌6万,损失8万!结果很多德国人吹嘘说,德国人虽然战败了,但是很光荣。比如他们在突围中美化维京师,说一颗75炮穿甲弹击毁了两架T-34,穿过第一架后又击毁了后面的一架。这也是一个奇迹。摧毁25辆坦克的记录有奖牌吗?然后是德国新型坦克猎豹,1944年2月正式生产,2月17日装备部队?猎豹只装备了654、559、519、560、563、655重型狙击坦克营,哪里来的310重型装甲营?此外,猎豹从未在帝国师服役过。维京分部的人都是来自西欧的志愿者。他们怎么能和德国海军和国旗队的人混在一起呢?

无论德军的战术素养和顽强程度有多优秀,都掩盖不了他们邪恶的本质。如果他们闯进别人家烧杀抢掠是什么?所以苏军是正义的一方,为了消灭强盗,不惜做出巨大牺牲。

"科尔森口袋"这场战争具有战略意义。战役性质由战略布局决定,双方伤亡人数不是决定性因素。苏军攻占科尔森后,拔掉了第聂伯河上最后一个德军据点,为西进开辟了道路。苏联灾难性的胜利换来了战略上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