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以后为什么会出现很多“汉军出旗”现象?(为什么清朝有黄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0 03:00

今天,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清朝。说起清朝的小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清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清朝最有意思的就是清朝后宫嫔妃之间的斗争,就是你争我夺。没有经过皇帝的后宫,三千美女无所不用其极,得到皇帝的宠爱。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

"汉军的旗帜"现象?到底是什么?

八旗制度原本是明末清初满族军民一体的政治军事制度。除满清八旗外,还有蒙古八旗和汉族八旗,它们对清朝最终夺取全国政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汉军八旗是其中重要的军事力量,也是作为统治者拉拢汉族官员的有力手段。但随着清朝统一的完成和统治者经验的逐渐丰富,汉军的重要性也随之降低。此外,八旗的长期传承、因国家对其供养责任而导致的生命陨落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旗务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康熙末年,由于八旗的滋生,八旗的比重降低,意味着国家供养了很多闲置的旗人,国家财政和旗人生计的问题暴露出来,愈演愈烈。

其实早在雍正时期,旗务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允许部分汉族旗手为民执旗。这个措施不是起源于雍正时期,而是康熙时期就有了。但雍正时期之前发旗的人并不多,目的也不是为了彻底振奋旗务。为了解决八旗的生计问题,雍正允许"给汉人分级"在为民发旗时,八旗的包衣奴隶可以赎回,建立自己的家园,同时也允许汉军的闲散人员发旗,让满清旗手补充空放出的军职或其他职,达到八旗将士各得其所,国家财政得以缓解的目的。但随着雍正朝西北用兵频繁,用兵需求巨大,汉军升旗大幅放缓,问题被搁置。

终于在乾隆七年(1742年),清廷正式发布"汉军归国移民诏书"规定,在北京的八旗汉军人员,除"从龙族入关"辽东汉军不出旗,其余汉军组织,如入关后加入者,原属三藩者,户口持有人,其他书籍中的档案人,汉军收养的子女,家奴等,均应出旗为民,采取大规模强制措施。乾隆十九年(1754年),驻防八旗的汉军人员被允许悬挂旗帜。二十三年(1758年),又颁布了一个法令"八旗汉军老残了当不了警察,那些普通没教养的,都是为了人民。"旗手的身份逐渐放宽,最后连关外跟龙的人都被允许,就是为了摆脱国家对这些旗手的关心"义务"。

总的来说,清统治者开展的授旗行动主要是针对汉族旗手的,并没有起到搞活满族旗手衰落的作用,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八旗的生计问题。一些奉命举旗的汉人也心怀怨恨,参加了天津起义,这是统治者改革之初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