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卖儿童在古代是什么罪?古人如何对待人贩子?(拐卖儿童在古代怎么办)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0 02:52

现在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拐卖人口的案例,甚至很多案例都是被拐卖了几十年。孩子长大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其实这些东西不仅现代有,古代也有。但是我们知道古代法律对人的惩罚和我们现在不同。那么,古人是如何对待这些人贩子的呢?

在中国古代,

拐卖人口被称为"略卖"从汉朝开始,法律上就明确规定这是大罪,但是因为利益大,这种买卖做了几千年,很多地方的史书都记载了拐卖人口的活动。《吕布与栾布传》,栾布年轻时,名叫侯钰,"一点被别人卖了,成了颜的奴隶。"

据《外戚世家》记载,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弟弟窦光国被拐,与窦太后相识,是一个曲折感人的人伦故事。这个国家的叔叔是一个年轻的绅士,ldquo邵军四五岁的时候,家里穷,略被卖,家里不知道在哪里。"

显然,这不是一个贫困家庭因为生活艰难而自愿出卖自己孩子和女孩的案例,而是一个典型的被人贩子拐卖的案例。因为窦家穷,父母没有能力去找儿子。窦邵军被卖了十几次,最后卖到了河南益阳,在那里被主人烧死在山里"黑窑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窦在黑炭院子里死里逃生,然后跟随他的主人到了长安。邵军能够记起他是什么时候被绑架的,这个人一定是个聪明的主人。他记得自己的姓氏和家乡。这时,他已经长大了。他听说汉文帝新立的皇后窦是关晋人,窦姓也没有李、王、张那么多。通过对比新皇后的年龄,他认为这就是当年被选入宫的妹妹,于是写信认亲。

当时窦家的父母早已过世,很难保证没有人愿意主动承认皇亲国戚。窦特别提到,他年轻的时候跟着姐姐去摘桑葚,有一次从桑树上摔了下来。说到这样的细节,窦皇后有些服气。告诉汉文帝后,被传唤到朝廷问话,关于他家乡的事情可以一一匹配。

当时没有DNA检测技术,纯粹靠细节判断。窦又问你还记得什么?邵军回答说:"姐姐被选入宫的时候,在驿站和我道别。我姐让驿站的人给我洗了个澡,让他们把我灌饱了才离开我。"——入宫深似海的姐姐一走,就可以对弟弟做这种照顾了。这种细节是任何人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于是窦皇后抱着弟弟哭了。当然,结局是幸福的。皇帝下令给田舍钱和印章。

可见,在古代,尤其是在汉代,拐卖男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做奴隶,就像把智障人拐进黑砖窑一样,最大限度地从奴工身上榨取利益。但如果把窦这样的好孩子弄残了乞讨,收益还不如奴工,风险更大——不管是哪一代人,拐卖人口伤人的罪名都比单纯的拐卖要重得多。

在古代,人贩子拐卖女孩,主要是卖给大户人家当丫鬟或者卖给那些养"瘦马""职业妓女"训练,然后让他长大后为了养母的利益进青楼。《红楼梦》中可怜的香菱()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她的父亲甄非常爱她。正月十五,仆人抱着她看灯,仆人把小女孩放在门槛上,去厕所小便时被人贩子带走。甄氏"夫妻,半辈子只生了这个女儿,一旦失去,就不会思考,于是日夜哭泣,几乎从不尝试死亡"。

当然,历代写在纸上的法律是对的"略卖人"处罚相当严重。汉代将拐卖人口与群盗、盗杀、盗墓等重大犯罪相提并论,处以死刑(砍头分尸)。后世的立法基本都遵循这样的规定,只是处罚有所不同。唐律规定:"把微微人,微微人当奴婢卖,扭;对作曲家来说,它流淌了三千里;那些妻妾后代,也不过三年。"《元史·刑法志·官民"但犯了偷贼、伪造珍贵纸币、轻微贩卖人口、烧坟、强奸等死罪",应当交给我们处置。

至于买被拐男孩做自己的后代,在中国古代也有。按照前面提到的唐律规定,这个罪只是"三年",远远轻于卖身为奴。但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并不常见,中国古代处于农业社会,宗法观念很强。因为中国古代没有人口控制政策,很多家庭生活在一起,如果有人没有孩子,大部分都是家庭内部收养的,家里有很多男孩可以收养,所以没有必要买一个搞不清楚自己从哪里来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