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之战经过(占城是哪个国家的古称)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0 02:26

公园1279年,蒙古水路两军在雅山大获全胜,南宋残余势力被彻底清理。但作为立志成为世界霸主的忽必烈来说,这只是漫漫征途中的阶段性成果,那些散落在东亚大陆各地的人才会成为开启征服的潜在目标。只是人们没想到,它是一座与帝国没有陆地边界的城市,成

为了第一个目标。

占城自古以来就与整个南阳地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占城作为一个典型的东南亚古国,北连安南,但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制度都有很大差异。因为地处中南半岛东南端,长期受到来自海上的大印度文化区的影响,自然以婆罗门教为核心信仰。他们自然也对中原式的儒家治国理念不感兴趣,但在接受佛教时更为收敛。这种相对关键的地理位置也使得他们经常成为四方势力的目标。不仅被汉朝和隋唐短暂征服,还需要西方的高棉、南方的爪哇海盗和近期的越南邻居。

婆罗门教和印度文化是占城王国的人文内核。

但是,正是四战之地的尴尬局面,让占城内部更加团结。在数次被外力吞噬后,我们依然能忍到关键时刻再强势复兴。只是在秉持中原帝国视角的记录者眼中,是典型的弱鸡怕战,缺乏战略纵深。可惜这种思想很快被进攻并消灭南宋的忽必烈采纳。出于各种目的,后者最终决定对这个隔海相望的南方小国发动军事行动。

忽必烈汗与四头大象并肩而行。

其实早在向临安朝廷投降之前,忽必烈就有很多在东南亚作战的记录。1244年,蒙古军队首先进攻云南大理,以便从战略上包围南宋。最后在保留大理国王和土司权益的条件下,成功地把对方变成了自己的藩属国。1257年,第二次南征军将目光投向越南,并成功攻克王度升龙城。虽然最后因为供应困难而难以说到点子上,但还是震惊了一直愿意接收宋朝流亡者的陈朝君主。终于在1277年,以大理为根据地的第三军打败了与自己争夺酋长管辖权的缅甸蒲甘王朝。

占领这座城市的军事力量在该地区并不突出。

与上述三国相比,占城的人口和军事实力无疑是较弱的。因为秉承了古印度的治国理念,所以有地方督抚可以在至高无上的君主下统治基层。他们要么选择置身事外,要么集体迫使国王推行强硬政策。所以任何外敌理论上都有轻松取胜的可能。也就是说,征服的目标仅限于中央朝廷本身,从而瓦解国家集体抵抗意志。再加上占城反元派扣留了两名蒙古使节,完全为帝国大举招兵买马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元代的大型海船

1282年夏,忽必烈正式下令组建远征舰队,意图直接从海上夺取城邦王国。因为前年远征日本失败,帝国损失了大量的船只和水军,所以不得不把这次行动的规模降到最低。以珠江口广州为基地,他们将一次性从浙江、福建、广东、淮河流域抽调5000名新人,用100艘运输舰和250艘登陆艇搭载。指挥官叫扎拉耶-索杜,是一位经过福建、越南、潮州的将军。他过去的经历也让可汗相信他非常适合这次行动。

扎拉伊尔-索都,曾在闽粤作战经验丰富。

1283年2月,蒙古元舰队到达占城港附近,在归仁(今越南中部)展开登陆行动。因为这里是半封闭的水域,有半岛拱顶,是南北往来途中商船的理想避风港。为了抵御海盗或北方的威胁,占城还建造了一个周长约10公里的大型木质堡垒。里面不仅可以部署大量的士兵,而且还有很多掌握了先进机械技术的穆斯林侨民。这些人制作的300架轻型投石机足以为守军提供可观的支援火力。但舰船和骑兵场的缺乏,也让他们很容易在沿海战役中陷入被动。

占城港,位于今天的越南中部。

当月15日凌晨,蒙元兵开始乘船悄悄摸滩。一支300人的队伍将从东面佯攻,以吸引木城守军的注意力。然后是北方第二支队,人数也只有1600人。这场风波的真正始作俑者是绕道南下的3000将士,索都也将亲赴现场,亲自带领他们作战。这样的计划虽然看似合理,但苦于整体规模不够庞大,很快被在家门口作战的占城者彻底识破。他们利用投石机提供的强大火力,让另外两个师停滞不前。然后5点左右,城门打开,出动一万人左右,从南面反攻完成迂回的真正主力。

占领城市的人们在海岸上准备防御

眼看攻城部队蠢蠢欲动,索都的人马立刻摆出了标准的步兵阵势。由于蒙元军队中有大量从南宋招募的士兵,在很多方面也继承了前朝军队的部署策略。主要是用十字弓和少量盾矛兵维持前方,然后有少量蒙古-色目人精锐调出后方。至于蒙古人赖以成名的强大骑兵,由于渡海运马不便,无法移至东南亚战场。对面的占城人也缺乏骑手的传统,转而使用普通步兵、战象和小型投石机形成前后线的纵深。但面对久有战象作战经验的蒙古军队,这样相对简单机械的策略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对抗很快变成了中长距离射击的消耗。

大象和步兵是占领城市的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接下来的一天里,占城不断从木堡中拉出新鲜的部队,以替换因不习惯高强度作战而濒临崩溃的前敌。结果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南边,却疏忽了对另外两翼的攻击。然而,就是这几支队伍,被守军无视,在第二天凌晨1点突然出击,攻入了守军兵力已经被严重稀释的占城港。能够坚持下来的前方主力,在得到消息后也意识到抵抗失去了意义。他们跟随君主逃往内陆,把大量的口粮和整个城市交给对方。临行前还不忘将两名滞留城内的蒙古使节处死,彰显我抵抗到底的坚定意志。

蒙古军队进入内陆后,不断遭到占领人民的攻击。

覆水难收。占领者的投降或灭亡似乎不再遥远。然而,当时的国王因陀罗·帕加莫五世仍然不愿意放弃敌意,并带领他的部队撤退到内陆地区。为了彻底打败它,蒙古人不得不继续沿河流向腹地展开追赶。只是无论你在正面交锋中取得多大的成功,都无法将难以捉摸的敌方酋长绑在大都。后勤补给的困难也迫使远征军暂时撤离海岸的木堡,依靠野战维持日常需要。

最终,蒙古人未能攻克被占领的城市,北上进入越南战场。

终于在1284年,为了顺利解决占领城市的问题,忽必烈准备直接从陆路派出大规模的军队进行增援。然而,越南的陈超拒绝了任何通行要求,这导致了蒙古帝国对越南北部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在占城战斗了整整一年的索都,也奉命率部北上,作为弱边师钳制对手。因陀罗·巴莫五世得以与大多数党派达成妥协,继续以藩属国的形式交换内部自治权。蒙古人对东南亚的探索性征服也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