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十字军东征起源于哪个国家?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20 01:39

欧洲历史上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原本是为了收复穆斯林统治的圣城耶路撒冷。丹麦支柱后,土耳其和基督教东罗马帝国在安纳托利亚战斗并取得胜利。为了响应东罗马的求助,十字军东征之路开始了。讨伐的具体原因如下。让我们来看看。

1.伊斯兰教的扩张

自一世纪以来

,起源于罗马帝国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在整个罗马帝国迅速传播。基督教是4世纪罗马帝国最大的宗教,380年狄奥多西一世在位时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和叙利亚都在罗马帝国及其分裂的拜占庭帝国之内,基督徒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迅速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地区扩张,中东历史格局发生巨变。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和波斯萨珊帝国都被对方连年的战争搞得精疲力尽,人民也厌倦了战争。新兴的穆斯林从中受益,深得民心。636年穆斯林在约旦击败拜占庭军队,638年占领圣地耶路撒冷,穆斯林称之为古都。

在7世纪的剩余时间里,阿拉伯人无情地向北方和西方推进。阿拉伯军队于711年横渡直布罗陀海峡,打败了西哥特人。次年,扩展到伊比利亚半岛中部(今西班牙);20世纪30年代,在欧洲西部,穆斯林征服者,主要是北非的柏柏尔人,推进到法兰克王国的心脏地带,但在732年的图尔之战中被查理·马特击败,他们在西欧的扩张被阻止。在东方,717-718年,君士坦丁堡在倭马亚阿拉伯人的围攻下沦陷。到9世纪,西西里岛和许多其他地中海岛屿被阿拉伯人占领。

从10世纪初开始,东罗马国力日益强大,对穆斯林国家的威胁加剧,穆斯林开始引进土耳其雇佣军。土耳其人的宗教政策不如阿拉伯人宽容,同时什叶派等更排外的穆斯林教派也开始崛起。双方冲突愈演愈烈。909年,伊斯兰教的什叶派领袖自称是突尼斯法蒂玛和阿里的后裔,自称哈里发,并以马哈地为法蒂玛王朝的首都(969年迁至开罗)。

1009年,西方对穆斯林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十字军出现之前的未来,圣地的主权在什叶派(开罗)和逊尼派(巴格达)政权之间反复交替。这一年,埃及法蒂玛王朝第六任哈里发暴君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所有基督教堂和犹太教堂,包括圣墓教堂,这加深了对非穆斯林的迫害。基督徒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道路被封锁。在近东,朝圣者被穆斯林——西亚新的土耳其奴隶兵——侮辱的消息传到西欧,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立的气氛更加严重。

1039年,在埃及,哈基姆的继任者恢复了宗教宽容政策,允许拜占庭重建圣墓教堂,双方关系再度和平。后来,朝圣者被允许往返圣地,土耳其穆斯林统治者开始意识到朝圣者在增加财政资源中的重要性。因此,对异端的迫害停止了。然而,毁灭毕竟已经造成,后来塞尔柱人(另一个进入西亚的突厥人)加剧了基督教世界的忧虑。

塞尔柱人原是突厥奥古兹部落联盟的一个分支,居住在中亚的吉尔吉斯草原,以他们的酋长塞尔柱命名。1037年,日益强大的塞尔柱人建立了一个王朝。1055年,塞尔柱王朝推翻了白衣王朝,控制了巴格达的哈里发政权。塞尔柱帝国的扩张引发了与中东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的利益冲突,包括1071年拜占庭在曼齐基尔战役中的惨败和1073年(比如1076年)塞尔柱占领耶路撒冷,刺激了十字军东征。

2.拜占庭帝国求救。

马其顿王朝开始后,被国家形势恢复的东罗马和法蒂玛王朝与西亚其他穆斯林国家的战争又开始升温。1025年,巴西尔二世去世后,由于连年内战,东罗马国家日渐衰落。1071年,塞尔柱帝国在曼齐基尔特战役中击败拜占庭帝国军队,导致拜占庭大部分领土丧失,疆域仅限于巴尔干半岛一隅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此时,东罗马无力独自面对穆斯林的威胁,君士坦丁堡因为失去了安纳托利亚这个屏障,不得不寻求西方的军事援助。

3.西欧的社会变革

11世纪以前,欧洲人口少,很多人饱受贫困之苦。木制城堡限制了人们的视野;金钱不流通,文化只存在于宫殿和寺院。权力的分散和残暴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从100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停止,人口逐渐增多。农民有更好的工具。他们开垦荒地和森林,扩大耕地,余粮越来越多。随着城市居民的增加,一开始和农村不一样,但是这些城市的规模比东部小很多。在许多东部港口,西欧人的身影更频繁地出现。

随着基督教在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斯拉夫人中的传播以及加洛林王朝的崩溃,西欧各国的版图逐渐稳定;此外,封地制更加盛行,到处都是封建领主。他们买得起战斗装备,包括战马。这些领主和他们的追随者被称为"骑士"它成为贵族阶级的象征,以日耳曼传统为基础的崇尚勇敢、荣誉和忠诚的骑士制度逐渐成型。

很多国家内战、民族迫害、领主间的私人战争等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公国、博国等封建领地实力相对均衡。贵族阶层有强烈的战斗和冒险欲望,这符合"上帝和平,上帝停战"运动是矛盾的。

4.宗教的世俗化-朝圣与教会派系的斗争。

11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克鲁尼运动的巅峰,宗教观念和感情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人们对时间、财富、劳动和所有其他行为的看法都深深地、永久地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几乎在任何教堂或小村庄,人们都会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对天堂的追求和对地狱的恐惧。在十字军东征之前,10世纪和11世纪之交恰好是所谓的"世界末日"此时西欧也处于长期饥荒年。

人们疯狂地相信《启示录》中提到的基督受难以来的千年的终结已经到来,类似于"在世界末日,西方皇帝将在耶路撒冷加冕,并在那里与反基督的异教徒战斗"谣言传遍欧洲。

在这种压力下,一股强大的"赎罪"用"修来世"“节欲”意识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人们将真正的苦难视为上帝的惩罚,积极倡导苦修、禁欲和救赎,由此产生了对事物的狂热崇拜和对圣地的朝圣。欧洲圣地朝圣由来已久,但现在朝圣被教会赋予了新的意义,那就是朝圣本身也是一种救赎。朝觐之初,朝觐者要像祭司一样宣誓信仰宗教,朝觐期间过独身生活,到达圣地祈祷时,"他已经有能力杀死一个邪恶的人或者治愈一个病人"。

到了11世纪,欧洲朝圣者的数量在空之前就有所增加。原来的小规模朝圣被大规模的忏悔朝圣所取代。1054年,坎布雷主教带领3000名朝圣者前往耶路撒冷;1064年至1065年,德国科隆、美因茨等地的主教带领数万名基督徒和一支人数可观的朝圣大军前往耶路撒冷。结果,大约有3000人在途中摔死。在当时宗教文化浓厚的时代氛围下,去圣地"圣战"成为一个方便的赎罪方式,对于贫穷无助的人来说,朝圣或者去东方"圣战"也是他们改善命运的出路。

东欧的拜占庭帝国长期奉行东正教,与罗马天主教徒在神学、教会组织等方面的分歧不断扩大。1053年,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会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米哈伊尔一世关闭了君士坦丁堡所有的拉丁仪式教会,因为它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教廷提出了抗议。相反,米格尔质疑西方教会弥撒用的无酵饼源自犹太人是异端。

教皇梁九世派红衣主教亨伯前往君士坦丁堡与米格尔谈判,但双方互不相让,谈判破裂。1054年7月14日,洪拜进入圣索非亚大教堂,将驱逐米格尔的判决书放在祭坛上,离开教堂。米格尔拒绝屈服,当众烧毁了教皇寄来的信件。之后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牧首互相惩罚,基督教正式分为西方天主教(拉丁教会)和东方东正教(希腊教会)。

5.经济变化

很多香客都是带着香客和商人的双重角色来来去去的。例如,在10世纪末,一些意大利商人利用拜占庭给予他们的保护,与埃及和叙利亚建立了商业关系。他们表现出对圣地的热情,在安提阿和耶路撒冷为朝圣者建造旅舍。后来穆斯林输掉了与热那亚和比萨舰队的战斗,诺曼人征服了西西里岛(1090年),于是伊斯兰势力逐渐失去了在地中海的主导地位,意大利沿海各共和国的商业野心受到强烈刺激。

6.十字军的形成

基督徒对异教徒"圣战"东征前就开始了十字军东征的序幕。比如1090年,意大利南部皈依基督教的诺曼人从穆斯林手中夺回西西里。最早的十字军东征发生在西欧边缘的伊比利亚半岛,那里是西欧基督徒和穆斯林矛盾最激烈的地方。当阿拉伯人早年入侵并摧毁西哥特王国时,收复失地的运动就在半岛上开始了。

11世纪,支持伊比利亚人抗击异教徒的外来骑士(主要来自法国)增多,同时半岛北部的基督教卡斯蒂利亚王国与莱昂王国统一。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前夕,教皇乌尔班二世鼓励这里的基督徒收复塔拉戈纳,作为十字军东征的呼应。

教皇乌尔班诺二世于1095年11月在意大利的皮亚琴察召开了一次宗教会议。恰好东正教的拜占庭皇帝在大会上派出特使,抱怨土耳其人入侵西方的压迫,于是教皇在大会上大声疾呼,西欧要收复圣地,解救其基督教兄弟的危机。

但是,对抗强大的穆斯林势力,必须要有更多的联合力量,于是在同年12月的冬天,教皇在克莱门斯召开了更大规模的基督教大会,发表讲话号召更多的响应者。包括大主教、封建贵族、骑士和平民在内的数万人参加了大会,引起了贵族和平民的热烈反响,并将十字确立为军徽,并制定了大量徽章大量发放,十字军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