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时期的明朝和清朝哪个更厉害一些?(清朝和明朝的鼎盛时期哪个强)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9 21:00

明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合称为"明清"所以经常被很多历史爱好者拿来比较。双方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今天我们就从国土面积、人口、对外战争战果、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五个方面来看看。清朝鼎盛时期和明朝谁更厉害?

1.接触面积

王朝综

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国土面积。

明朝刚建立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南方政权。经过多年的战争,朱元璋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把元朝的统治者赶回蒙古。朱迪登基后,继续征服北元。此外,还继续扩大明朝在东北的版图。因此,永乐年间,明朝的国土面积达到最高峰——据《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当时明朝的国土面积为997万平方公里,超过了汉朝和宋朝。

明史记载:"东起三海,西至嘉鱼,南至琼崖,北至云朔,东西万里,南北万里。他的声音是被传授的,他是在18岁时被移交的,而不是被官员下令登记的,侯炜的追随者也不包括在这个数字中。唉!"

清朝在关外崛起的时候,只是一个弹丸之地。在与明朝的对抗中,清朝逐渐蚕食明朝的土地,发展壮大。1644年,清朝入关,取代明朝成为新的统一王朝。随后,清朝消灭了大顺政权、大西政权和南明政权,统一了全国。经过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个朝代100多年的不断扩张,到1820年,国土面积达到最高峰——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记载,为1316万平方公里,是汉朝的2.16倍,唐朝的1.06倍,宋朝的4.7倍,明朝的1.32倍。

然而之后清朝的国土面积并没有增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香港、台湾省等领土被割让给西方列强。到1908年,清朝的疆域缩小到1135万平方公里。当然,"瘦骆驼比马大。此时清朝的国土面积仍然远远超过明朝。

就土地面积而言,清朝比明朝强。

2.人口

只有足够发达的经济实力才能养活足够多的人口。所以人口也是衡量王朝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关于明朝鼎盛时期的人口,历来众说纷纭。

赵文林、谢淑君在《中国人口史》中指出,明朝在1626年达到鼎盛,实际人口约1亿。王玉民在《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中认为,明朝在万历年间达到鼎盛,实际人口在1.3亿至1.5亿之间。曹在《中国人口史》卷四《明朝时期》中指出,1630年人口达到高峰,实际人口约为19251万人。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葛认为1600年的明朝约有1.97亿人。

总的来说,明朝的人口峰值在1亿到1.97亿之间。

清朝入关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得益于红薯等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人口急剧增加,超过明朝。据曹《中国人口史·卷五·清代》记载,18世纪末清朝人口超过3亿,清末甚至超过4亿。

1901年,李鸿章奉命与11个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在《辛丑条约》中,西方列强出于羞辱中国的目的,付给每个中国人一两银子"罚款"标准,索赔4.5亿银。也就是说,当时中国人口已达4.5亿,是明朝人口的两倍多。

人口方面,清朝又多了一分。

3.对外战争中的成就

明朝对外战争次数不多,影响较大的有五次。

首先,明朝的建立者朱迪远征安南(越南)并以压倒性的胜利结束了战争。第二,1521-1522年与葡萄牙发生战争,一战的屯门,二战的西草湾都打败了葡萄牙。第三,1592-1598年万历朝鲜战争爆发,明军出国,在朝鲜半岛打败了来势汹汹的日军,使日本300年不敢染指朝鲜半岛。第四,1633年,在博罗湾与荷兰发生了一场大海战。在郑之龙的帮助下,明军打败了荷兰和海盗的联军。第五,1637年,明军在广州大败入侵中国内河的英国舰队,迫使英国付出2800两白银。

这五次对外战争中,除了第五次,其他对外战争规模都比较大,超过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明军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全胜战绩。尤其是第四次和第五次,都发生在明末。在明朝摇摇欲坠的统治下取得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

由于遭遇"三千年未遇的巨变"晚清对外战争很多,输得很惨。平心而论,我们不会记录这些外战,只记录清朝"康干史圣"对外战争时。

从1685年到1792年,清朝共举行了四次对外战争,分别是噶厦之战、滇缅之战、阮惠之战和廓尔喀之战。对手是俄罗斯、缅甸、安南(越南)和廓尔喀(尼泊尔)。除了俄罗斯是大国,其他三国都是小国。在这四次对外战争中,噶厦之战和廓尔喀之战名副其实,而清缅之战和清复辉之战则大败。尤其是在清缅战争中,清军四次出击,均伤亡惨重。云贵的三位诸侯,刘早、杨应举、明锐,不是谎报胜局自杀,就是因指挥失误战死沙场。连乾隆皇帝晚年也不得不承认:"历经50多年的八次战争,征缅并不成功。"

外战成绩方面,明朝强于清朝,得1分。

4.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叫"软实力"。欧洲资本主义能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艺复兴。明清两代的思想文化呢?

明代涌现出许多儒学大师,如王阳明、李贽、顾宪成、、王船山、黄立洲、顾。以东林书院为代表,冲击了官学的垄断地位,弘扬了自由讨论、辩论的学风。在明代,士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只要拿下一个秀才,就加入秀才的行列。得了秀才,就有好的人生,好的前途。许多宰辅大臣都是直接博学的大学者,如杨士奇、杨蓉、杨普等。朝廷非常尊重士人,容忍他们的错误,甚至皇帝越狠,升迁越快。

在较为宽容的环境下,明朝文化兴盛,产生了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金瓶梅》《牡丹亭》等著名的小说和戏剧。同时,书法、诗歌、绘画等领域名家辈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流传至今。

清初,它断绝了明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文化思潮。所谓"康干史圣"也是文字狱最惨烈的时期。如果一个文学学士在写作中表现出一点不满,他很容易受到指责。连皇帝都怀疑文字有嘲讽清朝的内容。哪怕纯属空穴来风,也会锒铛入狱,毁了无数读书人的家庭。

文字狱的盛行造成了"万马齐琦"形势。乾隆皇帝编了一部《四库全书》,毁掉了更大数量的古籍,犹如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好在《红楼梦》流传下来,成为清朝思想文化成就的象征。

从思想文化上看,明朝比清朝好,得1分。

5.科学与技术

明朝时期,农业、医药、金属冶炼、建筑和园艺技术、造船和航海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居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李时珍、朱载堉、徐洪祖、宋、徐光启、李之藻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九孙朱载堉,主动放弃皇位,潜心研究音律和历法计算,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件乐器。

盘点明朝时期科技世界第一:郑和七下西洋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白猿献三光》记载了132幅云图,是世界上第一幅云图,其中大部分符合现代气象学原理。李之藻制作的《大世界地理图》是当时世界上最详细、最精确的地图...

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西学东渐,明朝并没有视其为洪水猛兽,而是吸收融合。徐光启、李之藻等中国科学家还与利玛窦、熊三巴等西方科学家合作,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科技著作,如《几何原本》、《同语计算手指》、《测量法语》等。

清代,在文字狱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双重影响下,科学技术加速衰落是不争的事实。其实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是科技爱好者。比如康熙皇帝对西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宫里设立了实验室,自己给孩子打疫苗。但他们只把科学研究当成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禁止西方科学技术在民间传播。所以整个清朝,西方科技只能享受"诡异的技能和狡猾"治疗。

在科技方面,明朝又得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