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事件是什么(史迪威事件的后果)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9 17:52

说起史迪威事件,相信了解历史的朋友都听说过。这是二战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外交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1941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与国民政府在对日作战政策及相关问题上出现矛盾。1944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应蒋介石的要求,将时任中国战区司

令部参谋长的史迪威从中国战区召回,史迪威事件的核心就是中国战区。贝克的《战时中国》记录了这一事件的许多细节。

史迪威的焦虑

1944年10月史迪威事件发生时,只有几个在重庆的美国人知道详情,我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对此知之甚少。现在有必要再澄清一下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1944年夏天的中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积极支持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使其能够继续抗战,加强对国民党政府的控制。1942年1月29日,根据蒋介石的要求,美国派遣中将·史迪威来华,担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参谋长。

史迪威事件是发生在军事危机关键时刻的军事事件。史迪威的任务是使中国坚持抗日,尽可能增强中国的实力,为当时美军从太平洋登陆中国做好计划准备。1944年中期,日军经河南、湖南入侵广西,整个中国都可能被征服,这使得史迪威原定的任务无法完成,除非他决定采取紧急措施。

史迪威对国民党军队的腐败非常熟悉,正是这种腐败导致了中国南方如此必然的结果。史迪威开始试图获得关于共产党的第一批报道。一些美国人来到延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显然,在重庆的腐败、残暴、虚荣和颓废的可怕空 gas之后,这"洞穴中的城市"但却充满活力,让他们精神焕发。

激进的改革措施

为了改造国民党军队,史迪威花了两年时间试图说服和疏通,都是徒劳。最后,他认定他反对这一改革的根源是蒋介石本人、他的核心集团和他对皇权的控制。因此,史迪威认为有必要采取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他提出不再只是担任蒋介石名义上的参谋长,而是获得中国军队的实际指挥权;蒋介石仍可为最高统帅,但不得通过非正常渠道干扰其指挥。史迪威还呼吁根据《借贷法》控制美国对中国的援助。珍珠港事件以来,对华援助物资大部分都是无条件给蒋介石的,蒋介石利用这些物资加强自己的控制。

史迪威的最后要求是停止对共产党的封锁。这个封锁线至少有20万国民党军队,近10万共产党军队。史迪威打算让共产党参加联合抗日战争,并向他们提供美国武器。共产党人告诉史迪威,他们将接受他作为联合部队指挥官的指挥。

在重庆,史迪威将军得到高斯大使和总统特使唐纳德·纳尔逊和帕特里克·赫尔利的支持。如果蒋介石接受了史迪威的建议,纳尔逊答应在战后向蒋介石提供大量美国援助。在美国,史迪威的计划得到了马歇尔将军、战争部长史汀生、国务卿赫尔和罗斯福总统的批准。作为国家机密政策,这一计划当时并不为美国公众所知。

罗斯福不支持史迪威的摊牌。

当时蒋介石同意了史迪威的所有要求,除了使用美国的援助。但是,如果还是由蒋介石来决定把美国的武器给哪些部队,那么他的其他让步也不过是空话。会谈气氛越来越差,最后矛盾爆发。那是1944年9月中旬,罗斯福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私人电报,具体内容至今保密,但电报明确告诉蒋介石,如果想继续接受美国的援助,就必须屈服。蒋介石发脾气了。盛怒之下,他宣布无论有没有美国的援助,他都不会屈服。他的自信大概来自于与日本人达成的大理-潼关协定。

据可靠消息,9月底,正在华府的孔祥熙向重庆报告说,在一次午宴上,罗斯福的特别助理哈里·霍普金斯告诉他,罗斯福不支持史迪威对蒋介石摊牌。于是蒋介石向罗斯福提议,只要美国召回史迪威,他就考虑美国的提议。结果史迪威10月下旬被召回中国,10月21日离开重庆。

蒋介石排斥史迪威的现实和政治原因在于,在蒋介石的统治中,军队占据着主导和重要的地位,军队的改革必然会带来其他方面的改革要求。蒋介石拒绝史迪威的要求可以说是必然的,因为如果蒋介石允许他改革军队,那么其他一直被压制的改革要求就可能爆发,最终突破蒋介石的控制,将蒋介石扫地出门。

史迪威的多重考虑

多年来,人们对史迪威事件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关于这一事件的消息发布于1944年10月底,当时距离总统大选只有几天了。这显然让罗斯福很尴尬,于是他极力贬低这一事件的意义,将其描述为史迪威与蒋介石的个人纠纷。此后,这种解释在美国流传开来。在我看来,这一事件完全没有人情味,而是双方长期积累的公开冲突。对于这场战争,美国人的认识和国民党的做法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几乎肯定会在某个时候爆发。

史迪威认为,首要的军事目标是为军队保存自己和击败敌人创造最好的条件。相比之下,政治和经济考虑必须放在次要位置。根据这个概念,史迪威的责任是明确的。他知道国民党的国防非常薄弱,但成千上万美国人的生命却依赖于此。为了节省美国在中国投入的人力物力,史迪威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同样,在这次事件中,史迪威完全从军事角度考虑共产党。1944年,美国的想法是主要依靠中国进攻日本,沿着整个中国海岸线一步步打败日本人。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共产党的帮助,大量美国人的生命将白白牺牲。此外,我们不要忘记,史迪威提出他的建议时,美国飞机已经开始在中国北方活动,一些飞行员不得不降落在敌后游击区,他们需要共产党人的帮助才能脱身。

矛盾的开放性

但国民党习惯用战争作为手段来达到国内的政治目的。它把战争看成是一种局势的常态,所以拖延对日战争的胜利是没有坏处的。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社会腐败的基础是它对农民的残酷,所以它不在乎农民战士白白牺牲。在他们眼里,农民兵只是肉食者棋盘上的棋子。原本预计在1944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中美联合地面行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和国民党在战争计划上的矛盾就公开化了。美国作战部队登陆中国的计划能否成功,取决于国民党部队掩护登陆。如果中国的军队因为政治原因而被滥用,胜利会来得更晚,许多美国人的生命会被浪费。

另一方面,史迪威要求更加独立地指挥中国军队。在蒋介石看来,这可能是对他所珍视的最高权力的侵犯,蒋介石必然会在感情上拒绝史迪威的要求。

在史迪威事件中,蒋介石对自己面子的考虑也起了作用。蒋介石一定意识到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是多么的不稳固。那时,他对美国援助的依赖至少和他对国内支持者的依赖一样多。毫无疑问,他也意识到自己以后会更加依赖美国人,甚至可能要让美国人按照美国希望的方式管理国家,指挥战争。他也可能看到他的权力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他希望美国人深深地卷入其中,以便他们不得不拯救他。但在此之前,他必须先摆出一副嘴脸,让他的人民看到,他不是美国的傀儡。蒋介石要求罢免史迪威,说明他还是可以当家作主的。之后,如果他再答应美国人的要求,也不会太丢面子。

史迪威事件代表了现实主义在美国决策中的失败,似乎预示着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