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真的的是康熙自己提出来的么?(康乾盛世的起点是康熙几年)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8 19:26

最近很多人也在问康干这个盛世的问题,不管这个盛世是真是假,但是这个盛世是谁最先提出来的?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还是很值得探讨的,所以就简单分析一下,一起揭秘一下,有兴趣的不要错过。

在中国,大多数人对"康干史圣"这个词并不陌生。因为从课本到影视

剧,对于"康干史圣"解读随处可见。

所谓"康干史圣",通常指清朝叶璇、胤禛、李鸿统治时期,从康熙元年(1662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历时134年。

也有一些后来的学者试图"更准确"一点点,然后放"康干史圣"起点是康熙八年(1669年),鳌拜失陷,终点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王伦起义,共105年。

"康干史圣"什么时候开始指一个多世纪的历史?

清朝的皇帝喜欢称现在的朝代为"史圣"

"史圣"这个词最早是用来赞美传说中的古代。

比如西汉末年的崔传写了一句话"贺天渠处于盛世,千余年来成就斐然"。这"史圣",指商朝成汤、武定时期。

史书中常见"尧舜盛世"(《后汉书》)"古代盛世"(《晋书》)等。,也是类似的用法。

在汉朝人的眼里,"史圣"是对理想的向往,不是对现实的赞美。

例如,东汉末年,张红死前,在他给孙权的建议书里,第一句话就说:

"自古以来就有国有家族,渴望修身养性,从政以求富贵。至于他们的治理,就不香了。"

这意味着,创造"史圣"是历代统治者的理想,但他们统治得不好,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目标。①

魏晋时期,人们开始拿"史圣"来赞美王朝。

比如西晋的潘安在《西征》中说:

"我们在明朝全盛时期的时候,归功于我们卑微的品质。"我就是这样一个粗鄙的人,能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真是太幸运了。

这种用法在唐宋以后更加普遍。

比如唐代一个放羊书生在一首诗里说"盛世对于弘济来说是伟大的";宋代诗人邵雍在他的诗中说"对士人来说幸运的是,他们生活在一个繁荣的时代,他们的生活状况在中都得到了恢复";元代诗人许有壬在歌中说:盛世,今年";明朝在唐朝上升为直爽"好在明朝盛世,我四处游荡";.....都在念叨"我太幸运了,我向盛世低头"。

除了文人之外,这一时期的皇帝也开始喜欢赞美现朝为"史圣"。

比如,在宋太宗和赵光义的歌词中,有"讲和比应该的难,盛世有乐子就好"、"一切都是自给自足的,你可以在和平和繁荣中旅行"这样夸夸其谈的句子,大意无非是"我的盛世让人快乐无忧,真的很棒"。

图:有一本明代戏曲合集,叫《盛世新声》。

在清朝,皇帝会"以盛世指现朝"这种用法很极端,使用次数远远超过了历代的总和。

比如,据学者统计,"史圣"该词在康熙五十六年的《万寿节首集》中出现了73次,在乾隆三年世宗宪的《朱批圣旨》中出现了52次,在乾隆五十年秦王所作的《千宴诗》中出现了39次,在乾隆五十七年的八十周年庆典中出现了62次。

其中,"欢迎来到盛世"、"盛世"如此陈词滥调。比如,根据世宗宪皇帝给内阁的诏书,雍正六年胤禛的诏书包括"当这个时候是和平和繁荣的。的句子。②

即使到了晚清,已经是内忧外患,清朝皇室依然拿"史圣"假装是。

比如同治十三年,"皇太后四十大寿"当时清宫做出的动作是:

"帝仁孝,圣母福。盛世百姓乐,清代风景和。"皇帝伟大,太后也伟大。盛世的人都是幸福的。)

再比如载湉光绪十五年"大婚"在运动中,他说:

"平治秀气遇盛世,中宫定在合适的时候"。③

两位皇帝都称这个王朝为"史圣"首先当然是朝臣争相效仿。尤其是嘉庆年间以后,清人对王朝的往事记忆犹新"荣耀",还称赞了盛世。

例如,嘉靖十三年的学者姚颖曾说:

"这个朝代在康熙到乾隆之间,世界富裕文明,其他国家能做什么?"

《海图册》的作者魏源也说过:

"国家兴盛于乾隆六十余年,余版本比雍正好一倍,四夷比康熙多。"④

这些人对"康干史圣"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图:清末郑编的一套书,名为《盛世危言》

"康干史圣"一开始很讽刺

清朝灭亡后,民国学者表达了他们自称"史圣"多么关键。就算清朝肯定在某个方面有所成就,也只有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称之为"清朝盛世"或者"清史圣史"它被认为是清朝最繁荣的时期,但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它从未得到赞扬。⑤

现在使用"康干史圣"这个词直到1949年以后才出现。

据历史学家李华川考证,邓拓是第一个使用这一概念的人。邓拓会孟森说"贾道寿文"之前,添加对立的"康干史圣",而且在《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一文中,是这样解释的:

"历史证明,整个清朝所谓的“盛世繁华,好风度好风度”时期,正是封建经济发展到成熟期,其内外矛盾开始充分暴露的时期。"⑥

显然,在邓拓的语境中,"康干史圣"这个词是讽刺和否定的。此后,"康干史圣"这个词长期以来一直是历史学家使用的一个讽刺性的概念。

例如,1963年,《中国金融史讲义(草案)》说:

"清朝统治的衰落,特别是财政的混乱和枯竭,早在所谓的“康乾盛世”初期就开始了,并逐渐加剧..."

又如,1975年钱宗范在《康熙》一书中批评:

"他们把康熙年间的中国讴歌为“太平盛世”,或与乾隆后期一起提及为“康乾盛世”。这种观点显然是站在地主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美化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本质。"

用这个讽刺的否定,"康干史圣"这个词逐渐为人所熟悉。

20世纪80年代,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被重新评价。康干史圣"没有例外。

一些学者开始使用"康干史圣"或者"康雍干生事"赞美清中叶的经济发展,疆域辽阔,文化建设。

比如1994年,蓝皮伟的《中国封建盛世的兴衰》一书明确定义"康干史圣"被列为中国古代三大盛世之一。1998年,清史学者李出版了另一本书《清康淦》,对此作了详细说明。史圣"的历史。

图:与"相关的部分;康干史圣"的书

2002年,著名清史研究者戴逸(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接受《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甚至直接宣称:

"康雍的繁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时期。"

戴毅发表上述言论后,一场关于"康干史圣"讨论。

学者周思源发表《正确看待康雍的干旱世界》一文,提出异议:

"我不否认康雍三个朝代的历史功绩,但我不同意康雍的统治仍然被描述为“盛世”,尤其是康雍的统治被高估了。"

在他看来,"彻底扼杀民族精神是康雍三代最大的历史错误",导致中国完全落后于西方。

此后,人们纷纷发表文章,无论是肯定的"康干史圣"说,或反对叶璇、胤禛、李鸿的统治,称之为"史圣",毫无例外,让"康干史圣"有几个词经常出现在报纸上。

再加上雍正朝、康熙朝等影视剧的影响,"康干史圣"几乎成为一种历史常识。⑦

"康干史圣"名字与现实不符

古人不知道什么"史圣"下了具体定义,但在很多地方指出,什么不是"史圣"。

宋史学者王增玉梳理相关史料发现,古人的兴盛至少要满足四个标准:

"一是吏治清明,贪官稀缺;第二,人民安居乐业;三是社会犯罪率低;第四是包容和欢迎真理。"

古人讲了很多这四个标准。例如,南宋的高斯曾经说过:

"君与臣之间,宜信货互利。这种尴尬污秽的东西适合盛世吗?"

——君臣关系是靠利益维系的,这在盛世是不应该出现的。

高铭盘龙奏道:

"没有一丝寒冷,一丝不挂,在泥泞中摇曳,在雪夜中尖叫,多么繁华。"

——普通人没衣服穿,在雪地里嚎啕大哭。盛世就该是这个样子吗?

明人有句话说:

"如今饥荒频发,盛世有不愿意见义勇为的人是不合适的。"

——现在经常闹饥荒,到处都是土匪,盛世不是这样的。

南宋的于卓说:

"很多士大夫不敢偷偷讨论时政,只是互相看多了。这是盛世吗?"

——朝中大臣不敢议论时政,但又不满,只能相对叹息。这是盛世应有的现象吗?⑧

与这四个标准相比,康雍的三个朝代很难达到。

首先,有一个以小沈阳为首的庞大的贪婪集团,很难说官僚主义是明确的。

其次,清代人地矛盾突出,流民众多。乾隆三十九年,大规模"王伦起义"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第三,我确信"康干史圣"却说戴逸,书中还写道:

"如果每个人有四亩地,四石粮食,可以养活他的生活(也就是保证每天一升,大概是一公斤),那么1790年,中国人均耕地只有三亩,粮食只有三石,是不足的。"⑨

也就是所谓的"康干史圣"在中国,老百姓普遍饿肚子。

第四,皇帝大兴修建文字狱,言论自然受阻。

更有甚者,康雍三朝锁国的政策导致中国错过了商业创新和工业革命,从此彻底落后于西方。

一个多世纪以来,有什么资格被称为"史圣"然后呢。

正如中国社科院学者王春雨在《尊重历史》一文中所说:

"清代的御用文人,以及当代学者、通俗史学家余劭立说,康、雍、甘三朝是盛世,是政治色盲的结果...所谓康、雍、甘盛世,不过是人为的假象。"⑩

正如学者李华川所说:

"康、雍、甘时期的君臣都喜欢用这个概念来粉饰自己。200多年后,这种粉饰可以停止了...作为一个历史术语,如果把“康乾盛世”放在人类历史的坐标系上,就会发现它经不起推敲,容易引起误解。或许用价值判断较少的清朝的‘鼎盛’或‘鼎盛’来定义三个朝代更合适。"

因此,拒绝使用"康干史圣",不妨"从我做起"。

图:甘龙南巡(部分)

注意事项:

(1)(金)陈寿:《三国志》。兀术。《张左传》,中华书局,2011年。

256李华传:“"康干史圣"《起源考证》,清史丛书,2011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出版社。

(3)赵尔勋:清稿。音乐记录,中华书局,1976年。

⑦刘:在政治与学术之间——20世纪以来"康干史圣"研究,第7期,学术界,2010。

⑧王增玉:论所谓"史圣"》,中国古代政治史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⑨徐康宁等人:“"康干史圣":一个跨世纪的误读,《经济学人茶馆》,丛书61,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

⑩王春雨:尊重历史,《文献综述》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