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Xi安在唐朝以后没有被当作首都?Xi安是如何衰落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8 10:26

Xi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也是十三朝古都。如果你去过Xi安,你应该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这是非常令人钦佩的。但在历史上,自唐朝以来,Xi安就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为什么?其实安的地理条件和环境都很好,至少比北方舒服很多,但是宋朝没有选择安作

都城,而是选择了南方的开封府。从此,Xi安再也没有回到昔日的辉煌。我们来看看原因。

战争摧毁了长安城,给关中地区造成了巨大创伤,这是唐以后长安城失去国都地位的首要原因。

长安(今Xi安)曾是许多朝代关注的首善之区。据统计,中国古代统一王朝、割据政权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共建立了217个都城,其中长安是最长的都城。

宋代以前,11个朝代,3个流亡皇帝,3个农民起义领袖在此建都1077年,在中国古都史上绝无仅有。另一方面,长安作为国家首都,在中国古代并不多见。盛唐长安城首屈一指,面积是隋唐洛阳城的1.8倍,明代南京城的1.9倍,清代北京城的1.4倍。由此可见,长安是周秦汉唐最适宜建都的地方。

唐朝以后,长安的优势不复存在,都城的位置逐渐由西向东转移。除了李自成没有人在长安建都,都城的位置逐渐从西向东转移。五代时,侯亮、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的首都分别是洛阳和开封。后来开封、杭州为宋朝都城,元代建都。明朝先住南京,后迁都北京,清朝也以北京为都城。

让首都成为国家大事需要慎重考虑。唐朝末年后的一千多年里,历代王朝都不再选择长安作为都城,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中地区不再是建都的理想之地。显然,唐宋是关中历史的转折点。

唐以后长安为什么失去了都城的地位?

一种观点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长安的地理位置不太适中。从中国古都的地理分布来看,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地理位置固然重要,但建都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而不是单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

如果对中国古代都城进行全面的考察,会发现地理位置适中的都城少之又少。用"七大古都"一般来说,南京和杭州都位于江南,开封以东,安阳以北,更靠近北京东北,不能说是"适度"。

另一种观点认为,长安因为经济原因失去了都城的地位。具体来说,就是因为中唐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关中离江南太远,水运不便。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似乎不够全面。

唐宋时期,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是客观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中心也必须南移。

明清时期,江南的经济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此时的首都不在江南,而在北京。

至于运粮问题,是任何一个统一王朝都不可避免的。无论首都在哪里,都需要漕运的支撑,只是漕运的比重不同。关中地区本来就是一个经济区,这个经济区并不大。关中经济繁荣时,水运并不占据重要地位;当关中经济区被破坏后,粮食运输变得更加重要。

所以,经济并不是长安失去都城地位的唯一原因。

战争摧毁了长安城,给关中地区造成了巨大创伤,这是唐以后长安城失去国都地位的首要原因。

事实上,长安在唐朝以后就失去了都城的地位,首先是因为长安城的彻底毁灭。据文献记载,在安史之乱后的100多年里,雄伟的长安城多次被毁,但仍能及时修复。到了唐朝末年,长安城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中和三年(883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与唐军在长安地区激战。黄巢出长安时放火烧宫,兵临城下后,对长安的破坏尤为严重。

据《新唐书·黄巢传》,"自从庐山失陷长安,宫殿就完了,吐蕃把它烧了,才得到房子;朱巴乱了一百多年,待遇和开元一样漂亮。窝里斗败时,方振兵相互侵掠,火势较大,但元朝皇宫孤军奋战,火势不及,只在西、南、光启宫。"

《旧唐书·傩氏传》也有:"当初黄巢,据京师在九曲三分,宫在今。而众兵破贼,争财攻寇,放火烧宫,占城,破之。"

唐僖宗逃入四川后,命王惠留京为大明宫,安抚并修缮长安宫,"过了一年多,兵转会徽外吃,内贬。恢复寺庙睡觉,量身定做才合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两年后,王崇荣、李克用、田在沙园作战,导致战败,下令烧毁和宫城,导致"宫中萧条,弓上芳草萋萋","只剩下昭阳宫和蓬莱宫"。虽然后来修复了,但很快就被战争烧毁了。

唐昭宗三年(896),李侵长安,杀且放火烧城,所以"宫殿毁于一旦,化为灰烬,自中性化以来,修复结构的工作就一扫而光"。这些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对长安城造成了破坏。八年后,朱全忠在长安的暴行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导致了长安城的毁灭。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正月,军阀朱全忠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长安城被彻底摧毁。朱全忠对长安城的破坏在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据《旧唐书》赵宗吉记载,天佑元年正月十三:"(朱)引其师于屯河,遣牙遣寇延庆,要车迁都洛阳。钟权命令长安居人按照他们的登记搬迁,搬走他们的房子和树木,从渭河下游,哭了几个月。秦人大骂,‘崔胤,奸贼,叫朱温推翻国家,使我能止于此。天啊。天啊。"

据《子简》载,元年正月264日,领兵到河边,"丁思到御楼,派牙将寇延庆送上桌,说翟、齐兵逼姬典迁都洛阳。而楼下,沛叔已经完全忠于移书,推动官员东游。在戊午,士绅被赶走。哭了一路,大骂:‘贼臣崔胤,叫朱温推翻国家,留我曹在此!’老少皆宜,月月无穷。午时,车驶至长安,以张为钦差,破坏长安皇宫及民居,取其物资,顺流而下。此后,长安一直在徐秋"。

五世同堂的刘聪娃也回忆说:"盛唐之季,四维裂,九鼎轻。长庚攻月飞升,贼移国寻兄。帝车疏狩,夜逐夜萤;人家房子烧了,林巢归燕子。银兰齐豫首府李庄改为徐秋;罗公大雁塔精细严明,只留灰烬。"

这场浩劫之后,雄伟的长安城毁于一旦。一代名城化为灰烬,关中地区也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到处都是残破的景象。

五代时期,在后梁、唐、晋、汉、周的更替中,关中地区爆发了一系列的战争。如后梁开平二年(908年),蜀主王建与齐王李联手,兵五万进攻关中腹地,与后梁将军刘志军、幕府谷王交战。开平三年(909年),刘知君起兵反梁,联齐王于同州,攻化州、长安。梁太祖命杨讨伐刘志军;刘志军领兵对峙长安。刘志、牛存杰等。包围长安,久攻不下。后来,杨攻打长安西门,逼得刘志军大败。

后梁都元年(911),齐王以为节度使,攻打长安,与后梁、中、长安附近的河兵交战。唐朝末年,明成祖长兴三年(932年),鲁王李从科起兵于凤翔,留在西京的王嗣同领兵讨要。

后金初,贪官赵被任命为我们金昌军的大使,关中百姓深受其害。后汉甘祐元年(948),赵思绾攻陷长安,"把城里的年轻人聚集起来,弄4000多人来修城隍和城楼"反对后汉的军队,后汉派将领来商量。这些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伤亡。比如赵思绾进城的时候,有十万丁口,"至于开城,只有一万多人,饥饿人数可知"。

关中地区在唐末就已经被战乱给毁了,五代时更是随着这些战乱而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