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芬战争苏联为何不吞并芬兰?这其中有什么原因?(为什么1944年苏联仍打不过芬兰)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8 03:26

1939年9月1日,德国用闪电战袭击波兰,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与苏联瓜分波兰。之后德军开始转向西线对英法下手"无声战争"。从10月波兰战役结束到次年4月挪威战役发动,德国沉寂了半年。然而,以寇松线为界的苏联在这一时期并没有那么安静。在斯

大林的亲自操作下,苏联开始如火如荼的建设"东线"。

如上图所示,东线从北冰洋到黑海几乎贯穿欧洲大陆。在之前的苏德协定中,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一起被纳入苏联势力范围。芬兰作为苏联西北部唯一的邻国,不幸成为"起始段"。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末期,芬兰率先宣布脱离俄国独立。经过短暂而残酷的内战,芬兰终于在德国的支持下获得了完全的独立。在苏俄陷入内战混乱的同时,芬兰夺取了卡累利阿部分地区,不断挑起边境冲突。

1920年2月,芬兰与正在打苏波战争的苏俄政府签订了《塔尔图条约》。在两国边界划分上,芬兰得到了一个非常理想的结果:南部的卡累利阿地峡边界距离当时的彼得格勒只有30公里,北部和东部的边界已经超出了大公国时期。它不仅濒临北冰洋,还拥有一个不冻港——北极圈内的贝恰莫。

因此,芬兰和苏联的关系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在亲身经历苏俄内战的斯大林看来,芬兰和波兰一样,都是被帝国主义侵略的"渠道"他们趁火打劫,强占了俄国占领的土地,早晚得还。

整个20世纪20年代,苏联不断开动宣传机器指责芬兰:"邪恶反动的法西斯集团","总有一天,它会再次联合列强入侵苏联"。尤为重要的是,现在的苏芬边境离列宁格勒太近,对苏联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宣传攻势,芬兰也不甘示弱,白军领导人领导的政府经常进行"对俄罗斯的仇恨"宣传,一些民族主义者积极主张获得更多的卡累利阿领土,并正在建设"大芬兰"在目标下,芬兰军队多次在两国边境地区挑起冲突。

1931年9月18日以后,日本在远东发动战争,苏联不得不将防卫力量分散到远东。当时欧洲局势相对平静,于是苏联开始调整与邻国波兰和芬兰的关系,并于1932年与它们签订了条约。《苏芬互不侵犯条约》规定,双方承诺互不侵犯对方现有边界,避免任何针对对方的敌对行动。

虽然双方都知道一纸空文只是权宜之计,但《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一度缓和了两国的紧张关系。1934年,两国进一步确定条约有效期为10年。与此同时,芬兰和西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互动"并不断接受英国和德国的军事援助。

从1935年到1938年,英国向芬兰提供了价值超过2亿芬兰马克的武器装备,而德国则向芬兰空陆军提供了大量援助。英国和德国不遗余力地为芬兰培养军官。在西方的支持下,芬兰也建立了坚实的"在卡累利阿地峡。曼海姆防线"辩护的意义不言而喻。

受大国政治博弈的影响,芬兰的亲西方倾向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苏联的警惕。在斯大林看来,加强帝国主义在芬兰的存在是赤裸裸的挑衅。当时,苏联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成为欧洲大陆著名的强国。斯大林决定是时候洗刷耻辱,清算前俄罗斯附庸国芬兰了。

有资料显示,早在波兰分治前的1939年5月,斯大林就向列宁格勒军区下达命令,要求军方准备一份"芬兰人发起军事挑衅后的反击计划"。

对苏联来说,苏芬边境不仅对列宁格勒构成威胁,还对芬兰湾的岛屿构成威胁,敌人将在那里攻击苏联。白沙莫的矿产源源不断地供给反苏德国,作为苏联战略大动脉的摩尔曼斯克铁路也处于芬兰的威胁之下。

当年9月17日,苏联根据苏德协定出兵波兰东部,入侵芬兰的计划也是在此时制定的。9月底至10月初,苏联分别向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发出最后通牒,以武力威胁这三个波罗的海小国接受苏联在其境内驻军和建设军事基地的要求。与此同时,苏军开始在苏芬边境密集动员,“ldquo反击"芬兰的军事行动暂定于11月进行。

虽然很明显打一个小芬兰没什么问题,但苏联还是希望芬兰理解时代,改变主意。毕竟打架会死人,况且还是无名之战。1939年10月5日,新任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召见芬兰驻苏联大使,向芬兰外长"莫斯科紧急谈判"。

来莫斯科之前,芬兰政府为谈判定下了基调:任何领土让步和驻军要求都必须拒绝;任何让步都必须是对等的,补偿在外界眼中必须是合理的;只有在巨大的压力下,我们才能在芬兰湾的几个岛屿上做出让步。

芬兰人预料到苏联会提出苛刻的条件,但他们没想到这些条件如此难以接受。在莫斯科,以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为代表的苏方开门见山,向芬兰提出"必须接受"以下情况:

1.为了防止列宁格勒被芬兰重炮覆盖,卡累利阿地峡的苏芬边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40公里;

2.拆除曼海姆防线,苏联租借雷巴赫半岛,在此驻军5000人;

3.苏联以每年800万芬兰马克租借汉科半岛30年。苏联在这里建立了军事基地,并与爱沙尼亚的帕尔吉斯基基地联合封锁了芬兰湾的入口。

4.苏尔萨里岛、拉万萨里岛、图特尔的萨里岛和芬兰湾的柯伊维斯托群岛被割让给苏联。

5.作为交换,苏联将把莱波拉岛和波拉亚维岛割让给芬兰,总面积为5529平方公里,比苏联主张给芬兰的2761平方公里大一倍。

苏联提出的这些条件都不符合芬兰政府事先定下的基调,谈判不可避免地破裂了。还有,要求芬兰拆除旨在保卫苏联的曼海姆防线,放弃同样保卫苏联的天然屏障汉科半岛,除非芬兰人脑子进水了。

是时候谈谈了。如果没有,就打。苏联找个开战的理由从来都不是问题。11月26日,芬兰代表团离开莫斯科后,苏芬边境发生"曼尼拉炮击事件"随着苏方的愤怒谴责,蓄谋已久的苏芬战争打响了。

战争过程我就不细说了。105天的冬季战争,在全世界的注视下,扫了苏联的脸。值得一提的是,苏联扶植了"在被占领的芬兰领土上由库希宁领导;芬兰民主共和国",准备在战后将其作为傀儡政权。但苏联打败芬兰后,只是割除了芬兰的部分领土,并没有吞并。这是因为苏联萌发了同情心吗?

最初苏联确实有以共和国的形式将芬兰纳入版图的计划,就像当时吞并波罗的海三国一样,这在后来成立的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有明确的体现。而苏联之所以在最后一刻"停止"主要是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自身的战略考虑。

1939年12月苏芬战争期间,苏联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公然侵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当时国际联盟驱逐了苏联,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前往芬兰抗击苏联,外国记者也来到芬兰采访战争。可以说,为了建造"斯大林的防线"苏联在国际上有着和纳粹德国一样的侵略名声。如果芬兰在这种情况下被吞并,苏联会知道它将面临的后果。

此外,苏芬战争惨败后,苏联不仅迫使芬兰接受战前提出的所有条件,还切断了巴伦支海的雷巴赫半岛,此前对芬兰领土置换的承诺也随之落空。也就是说,在"无害化处理"芬兰对苏联根本不构成威胁。

苏联知道,与其吞并中立国芬兰,把自己置于邻国的对立面,不如把这个被控制的小国变成"亲苏联"一个榜样。芬兰这个缓冲国和远东的蒙古一样,也是苏联和西方谈判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