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7 02:13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说是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但其实这句话更多的是一种安慰,就像千里马,只是世间少有伯乐。秦末汉初的韩信也是如此。从他的战绩来看,他确实有很强的军事能力,但当初在项羽手下,却不被赏识。即使到了刘邦那里,也没有一下子改变局面。为

什么会这样?

韩信从小就是孤儿。他家被围墙围着,穷得经常没饭吃。有时倚在河边的老妇人会咬他一口。据说韩信的祖先也是贵族。所以他虽然衣衫褴褛,饥肠辘辘,但平日里却喜欢腰间佩着一把剑。一个屠夫见他整天胳膊上挎着一把断剑荡来荡去,故意打他,欺负他,逼得韩信往裤裆下钻,韩信也忍气吞声。

秦末大乱,烟尘四起。项梁和项羽的一个叔叔率领江东义军路过淮阴时,韩信去参军了。后来,项梁被秦将张寒杀死,项羽封他为持戟校尉。韩信虽然出身贫寒,却始终没有登上顶峰。他读过《孙子兵法》,他有一个很好的计划。他是一个"下马草军书,上马攻狂胡"军事奇才。他几次向王祥提出建议,但项羽都置之不理,拒绝采纳。

原来项羽生于楚国名将项燕之后的名门望族。他有拔山打世界的本事,但缺乏勇气和气焰。平时他喜欢用所谓的贵族子弟,也有人歧视出身不好的。所以他身边聚集的人,大多是自己亲戚故友的后代,是原六国的残余贵族,而自诩为贵族的他,实在看不上出身贫寒的韩信。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爆发的战争称为"楚汉争霸"。随着秦朝的灭亡,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代表的楚军和以刘邦为代表的汉军对决的大转折时期。最终,历史放弃了项羽这个比马庄还强的兵,选择了刘邦这个从蒿里起家的草根。实际上,昵称"楚王霸"项羽气势鼎盛时,曾拥兵数十万,谋士如云,兵士如雨。、韩信、、、英布、、魏、等都跟随他。这些人,不管是聪明的还是勇敢的,都不是闲人。而心胸狭隘、胆识过人的项羽,只重视那些出身高贵的人,并不看重这些出身卑微却有勇有谋的人。结果这些在楚阵营里觉得自己没用的人才,最终大多投了刘邦的票。

韩信不仅不被项羽重视,一开始也不被刘邦重视。换句话说,韩信的真本事很难找。之所以不容易被发现,是因为韩信的表现并不突出。他之所以表现不突出,是因为还没有到自己说了算的位置。而要达到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位置,就需要一个眼光独到的人的支持,这个人他还没有遇到。

如果只是项羽不需要韩信,刘邦就没用了,经过夏侯婴的推荐还是没用。最后左膀右臂萧何开口了,刘邦基于对萧何的信任和对当时困难局面的考虑启用了韩信,意思是着急。可见天赋是很难被发现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项和都不能怪他缺乏远见。

项羽对韩信的判断和刘邦最初的判断是一致的。刘邦入蜀,韩信就去投敌,想换个主子出人头地。结果也是因为"不知名",而且只弄了个小官,连郎中敖都不如。后来韩信心虚的时候,情急之中看到了滕公夏侯婴,大喊可以帮刘邦打天下,引起了关注,这才是一条小命。夏侯婴向刘邦推荐韩信骨头如何奇怪,话如何好,刘邦却左顾右盼"不足为奇",没发现哪里不一样,最后看夏侯婴的面子给了他一个待遇粟都尉,管军粮供应,官不大。后来韩信实在觉得无聊,想离开,就有了萧何在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所以军事奇才韩信不受项羽重用也就不足为奇了。刘邦虽然以善于识人,心胸宽广著称,但一开始并不尊重当时默默无闻的韩信。萧何却发现,韩信这小子,有着强大的眼光和深邃的智慧,绝不是池中之物。经萧何再三推荐,刘邦才半信半疑地立坛拜帅,重用韩信。刘邦出身于农民家庭,身体虚弱,但足智多谋,果断果断,深得人心。拿下韩信后,他如鱼得水,化龙为虎。从此,他由弱变强。

韩信果然不负众望。他率领一个偏师在侧翼掩护和支援刘邦,一次次化险为夷,转败为胜。刘邦打败程鹏后,韩信迅速赶来接应刘邦,抵挡住了楚军的猛烈进攻。荥阳之战,楚汉相持不下,韩信率兵骚扰楚军侧翼,使项羽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击溃汉军主力。后来韩信的军事天才越来越鲜明。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出兵灭魏,出其不意地灭赵,出其不意地灭燕,所有拥兵自重的诸侯势力都被他瓦解歼灭。最终,他率领汉军部分师配合主力在形势所迫下击败了强大的楚霸王,迫使王祥自刎乌江。他彻底消灭了Xi楚的强大势力。

骄傲的楚霸王临死前听到了"楚歌遍地,乌骓满嘘,于美人尴尬"对曾经的逃兵,如今最强的对手韩信有什么感觉?

毫不夸张地说,刘邦得了韩信这位古今少有的大军事家,几乎等于得了天下。而项羽却弃才而去,一直知善而不为,知恶而不为,就像把别人几乎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拱手相让。为什么这么说?得人才者得天下,这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