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没出现过宦官当政?清朝是如何防止宦官专政的?(清朝为什么没有权臣夺权)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6 21:26

宦官对于皇室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皇室一直对宦官从政有所警惕,而且还爬到了他们的头上。历史上几乎所有朝代,总有一个宦官独揽大权,其中以明朝最为严重,但这种情况在清朝极少发生。为什么?因为到了清朝,已经颁布了一套对宦官非常严厉的法规,宦官如果

越权,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几乎每个朝代都在对宦官加刑令,这也带来了非常有效的震慑作用。我们来看看清朝是怎么做的。

到了清朝,以灭明为镜,深知宦官专权对国家大事危害极大,所以从自立之初就建立制度,避免宦官之祸。晚清时期,宦官问题从来不是其政治腐败的主要原因。

清朝初期(包括后金)满族入关之前,清朝的太宗和太宗都没有太监,顺治的遗诏是"祖上自己创业,从不任命中层官员"就是这个意思。清朝入关后,顺治皇帝即位,仿照中原王朝旧制度设置宦官。最开始大概有一千个左右的太监,后来不断扩大。清朝最多的时候有三千多太监。但是清朝宦官的权力远不如明朝。众所周知清朝的宦官是不允许私自出京的,这其实是从顺治十年就开始实行的禁令"(宦官)不准离开皇城,不准被差遣;那些互相交了朋友的外国官员被发现一起处死"。

顺治十一年大太监吴以内政繁重为由,建议增设十三衙门,引起顺治皇帝警觉。虽然设立了十三衙门,但顺治始终不信任宦官,认为官员们麻烦不断,甚至在交泰殿悬挂铁板,批示禁止宦官干预政治,以警示十三衙门。

康熙皇帝也不喜欢给宦官加分。他废除了十三衙门,代之以敬室,削弱了宦官的权力,明确规定了宦官品级的上限,由五个宦官掌管(只有一个人),只有少数大宦官授予品级。雍正朝继续完善宦官制度,虽然宦官的等级有所提高,但最高只有四品。不仅在等级上,而且在社会身份上,宦官的地位都比较低,与明朝有很大的不同。末代清朝没有可以凌驾于内阁之上的宦官。

此外,清朝对犯罪太监的处罚也非常严厉。到了清代,宦官的刑律不断增加,明文的刑律有十几种。而且为了给别人树立榜样,从清朝皇帝到朝臣,经常会把大太监作为一个例子来查处。如前所述,吴应该是顺治皇帝处死的,清末慈禧太后最喜欢的太监也是洋务大臣丁宝桢处死的(安得海出去给慈禧太后买的,丁借的"太监不得私自离开皇城(没有圣旨)"当然,祖训诛之,然后杀安德海并不是针对安本人,而是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虽然清朝严格限制宦官的权力,宦官也没有在灾难中离开人世,但清廷最终还是在自身的腐朽中崩溃了。从历史长河来看,宦官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掌握天下大权的大太监毕竟是少数。他们是国家事务腐败的原因之一,就像掌管政治的外戚、有权有势的大臣和荒唐的皇帝一样。把国家的兴衰简单地归结于一群宦官是不恰当的。这一点是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注》中提到的(《二十二史注》中有一条规定宦官也有圣贤)。同时,由于清朝对宦官的打压,我们现在对宦官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其他群体的表述,而宦官本身留下的材料又比较匮乏,所以我们对传统朝代宦官功过的认识往往是有偏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