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在)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6 11:00

说起端午节,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韩国人总拿它来申遗确实不对,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据说,2006年,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来看看当时是什么样的!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为了规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制定了"国家+省+市+县"共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落实四项保护制度"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原则,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命名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纪年》记载,盛夏太阳在山上就是盛夏,五月是盛夏,它的第一个下午是它在山上阳光普照的日子,所以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节"。另外,端午节也叫"午时节,五月节,端午节,浴兰节"等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为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落举行的图腾节。百越地区春秋以前,习惯在农历五月初五以赛龙舟的形式举行图腾祭。后来因为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的诗人屈原在那天用一块巨石投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了树立忠君爱国的标签,就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在一些地区,伍子胥和曹娥也被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