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之战的意义何在?欧洲成功地避免了伊斯兰化。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5 14:39

从公元13世纪末开始,崛起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迅速崛起。再过近百年,就是东罗马帝国了,这个帝国已经建立了一千多年,然后它开始在欧亚大陆和非洲扩张领土。到1683年维也纳会战前夕,奥斯曼土耳其已经覆盖了巴尔干半岛、黑海、中东、

高加索和北非的大部分地区,面积达550万平方公里。当时是堪比明朝的世界强国。

然而,自称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事业接班人的苏丹们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吞并所有异教国家,让真主的光辉照耀整个欧洲,是他们坚定不移的梦想。为了达到这个最终目的,在穆罕默德四世统治时期(1648-1687年),他打败了俄国、波兰、威尼斯等欧洲列强并占领了克里特岛、乌克兰等地,然后集结重兵向维也纳推进,希望一举攻占这些地方。

当时,维也纳不仅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也经常被视为欧洲的文明中心。一旦被穆斯林国家占领,对欧洲国家士气的影响可想而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维也纳沦陷,欧洲各国抗击奥斯曼帝国的意志将土崩瓦解,用不了多久,整个欧罗巴大陆都将被土耳其的战士践踏。所以,维也纳无论如何都不能丢。

1683年7月,17万装备精良的土耳其军队向维也纳挺进。当时,Stahlen Berg伯爵负责该城的防御,他手下只有不到13000名士兵。而且武器不足,装备简陋,无力抵抗强大敌军的进攻。更糟糕的是,当利奥波德一世皇帝得知土耳其军队即将进攻维也纳时,他带着他的宫廷家族和达官贵人逃离了首都,这使得城内军民的士气极其低落。

7月15日,土耳其总理巴沙率领的军队抵达维也纳城下,但他们没有立即攻城,而是下令扎营养精蓄锐。10天后,精力充沛、斗志昂扬的土耳其军队正式向维也纳发起进攻。但出乎巴扎意料的是,斯塔伦·伯格伯爵不知怎么成功地激发了士兵的抵抗意志,并坚守了一个多月,使土耳其士兵始终无法攻城。

9月,恼羞成怒的巴沙下令对城进行猛烈炮击,在城下挖地道埋地雷,想尽一切办法攻城。此时,维也纳已经出现了大量伤员和严重的补给困难。现在面对土耳其人近乎疯狂的攻势,已经完全招架不住了,城池失陷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但就在史塔伦·伯格伯爵和其他人绝望的时候,波兰国王约翰三世率领的援军适时出现了,就像鸭子霍华德一样。

约翰三世与奥斯曼帝国交战已久,他非常熟悉他们的战术阵列。所以他一来到维也纳城下,就摆了个弧形阵迎敌。波兰主力由他本人率领组成右翼,奥地利将军洛林公爵和萨克森选帝侯杨乔治率领军队组成左翼,其他国家的军队组成钟君。战争开始后,约翰三世率先从右翼攻击敌人。经过一场血战,他成功击退了土耳其军队的进攻,随即命令左、中军同时进攻敌人薄弱的右翼。

面对联军的猛烈攻势,土耳其军队开始掉队,多条防线被撕开。到了日落时分,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了。为了避免全军覆没,主教练巴沙紧急命令各部迅速撤退。接到命令后,士兵们开始匆忙撤退到营地。抓住敌人撤退时混乱无序的机会,约翰三世再次指挥盟军发起猛烈进攻,最终歼灭敌军1.5万人,俘虏5000多人,缴获大炮300多门。其他武器、粮食和牲畜难以计数。

巴沙率领的土耳其军队战败后,仓皇逃往国内,结果在途中遭到村民和军队的袭击,数万兵马相继死伤。损失是极其痛苦的。巴沙为了推卸责任,下令处决了几十名参战的将军,而他本人却立即被苏丹处决,头颅被送往旧都埃迪尔内公开示众。经此一役,奥斯曼帝国精锐尽失,已无力再对欧洲发动攻势。随后几年在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失去大片土地,实力一落千丈。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维也纳之战的胜利不仅粉碎了奥斯曼帝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成功地捍卫了基督教文明的核心区域不被彻底伊斯兰化。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作为拯救了维也纳之围的英雄,约翰三世也赢得了"波兰之狮"标题,成为欧洲伟人。今天,约翰三世的雕像仍然矗立在维也纳,向世界表明了它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