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郑延珍牺牲后战友为何设宴八天?(郑延珍简介)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4 14:00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保卫祖国,保护亲友,消灭敌人,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他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亲人、妻儿,带着枪上了战场。成千上万的士兵为祖国献出了他们的血和肉。郑也是这些英雄之一。凭着他的才华,一步步走上了旅长的岗位。37年

抗战爆发后不久,他参加了抵抗,但不久后被枪杀。牺牲后,他的战友为此设宴8天。是为了庆祝吗?答案是"不"!当然不是为了庆祝,我们来看看。

1917年,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在河南征兵。家住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的郑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激动。因为家庭战争时期农民的生活异常艰难,听说参军的人家里都有补贴。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决定从军去争一条出路。

参军后,这个农村男孩的单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郑因其英勇善战和刚正不阿而在军中崭露头角。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士兵,晋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后来因为正直和惊人的记忆力被冯玉祥吸引。跟随冯玉祥参加多次大规模战斗,1928年升任十三旅旅长。1930年,蒋、阎、冯仲元战争结束后,的部队被蒋收编为独立第五旅。

整编后,蒋派郑·部到鄂豫皖苏区围剿红军。郑对内战极为反感。内战期间,他以互不侵犯的方式与红军合作,允许红军的物资安全通过他的辖区。后来,梁军统帅恶意克扣军饷,军心大乱。郑因讨薪与梁闹翻。于是,他摆脱了梁的束缚,直接受军委管辖,归魏将军指挥。

卢沟桥事变后,郑自告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在征得南京同意后,他命令他的三个团在合肥集结,准备上战场。郑路过河南老家时,回家看望母亲。当他看到年迈的母亲时,郑伤心欲绝,一屁股坐在母亲面前,大声哭喊着:我的儿子今天为了他的国家和家园上了战场,他将永远活不到日本侵略者被消灭"!

1937年10月11日,日军主力逼近忻口前线,以飞机、火炮等优势火力向我守军发起猛烈进攻。郑带领部队保卫中央阵地。尽管该队在装备上处于极大的劣势,但他们士气高昂,从不动摇。他们总是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态度与日军战斗到底。15日,南怀化再次沦陷,日军乘机扩大突破,一举突破防线。一度,整个局势陷入危机。

总司令魏将军紧急调集五个旅于次日发起反攻,夺回南怀化高地。为了鼓舞士气,郑亲自来到反击队,动员和鼓励将士保家卫国,奋勇作战。16日凌晨大雨,战局不利。郑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战斗,极大地提高了士兵的士气,并一举占领了几个山头。为了更详细地观察敌人的情况,郑无意中探出了战壕。没想到,就在这时,日军机枪突然疯狂扫射。郑身中数枪,浑身是血。临死前,他颤抖着对身边的卫兵说:"想念家里的妈妈"。

郑是一个善于带兵的军人。他军纪严明,赏罚分明,从不偏袒。出生在农村,他的部队继承了西北军"爱兵如子,爱人如父"休战期间,郑经常与士兵摔跤,帮助士兵的贫困家庭。郑曾经要求士兵们永远不要欺负百姓。部队搬来搬去之前,他都要亲自检阅部队,问老百姓家里有没有士兵在摸索东西,直到当地人说"什么都不缺"这样的话,他命令队伍出发。

郑牺牲后,的遗体首先安葬在太原。在下属的强烈要求下,上级允许郑的灵柩运回河南柘城县老家安葬。在郑回家的路上,的遗体由骑兵护送,一路上几乎站满了送葬者。到了老家,柘城县差不多有1万人空 lane。郑领导的独立团第五大队自发在郑的家乡搭起帐篷,招待前来吊唁的客人,一连八天。

在忻口一战中,与郑同归于尽的将领有郝、等。1937年12月6日,郑和被追授为和郝将军。1983年9月,中国民政部追认郑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