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为什么敢偷渡阴平?他是怎么成功的?(邓艾偷渡阴平为何能赢)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3 22:26

邓艾走私阴平是冒险之举。当时,邓艾手里没有多少人,但他敢带着他们接近刘禅的大本营。这的确是"Wonder "。三国时期的另一次政变是魏延的子午谷政变,可惜诸葛亮始终没有答应。魏延自己死了,没有机会实施,给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还有邓艾的计

划,他为什么敢这么做?重要的是,他为什么会成功?

虽然最终邓艾被诬陷杀害,但邓艾成功偷渡阴平的传奇,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传奇的一幕。50岁才被司马懿认识的邓艾,凭借此役成为中国古代72大名将之一。

那么,邓艾制定这样的偷袭计划是从哪里来的呢?

1.最大的关键是姜维丢了汉中

喜欢三国的人都知道,蜀汉之所以能成为一国鼎立,并不是蜀汉强大,而是蜀汉有汉中、荆州两个地方。四川三面环山,荆州以东有缺口。所以,关羽失去荆州后,刘备刚为什么要称帝,在全国的帮助下发动夷陵之战?根本原因是荆州太重要了。没有了荆州,益州以东门户大开,随时有被敌人偷袭的危险。

那么,刘备在夷陵之战失利后,诸葛亮为什么把与吴栋结盟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呢?一方面,两国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魏;另一方面,化解在东方被攻击的危险。好在东吴没有野心,只想以偏概全。因此,蜀汉的东方门户一直是安全的。

然而,在蜀汉还有另一个大危险,那就是北方。尽管北方四面环山,刘邦还是能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利用北面群山之间有一条通道。因此,在刘备取代刘璋成为益州的新主人后,黄权建议北方拿下汉中,以确保蜀汉的安全。

刘备亲自率领诸葛亮、张飞、法正、黄忠、马超、魏延、刘封等将领发动汉中战役。最后打败曹操,赢得汉中战役。

汉中之战虽然没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那么有名,但是汉中之战的激烈程度并不逊色于三大战役中的任何一场,其惨烈程度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当时曹操也是超豪华阵营,还有夏、曹秀、曹真、曹洪、张合、、郭淮等。,双方都动用了不少于20万的兵力。刘备惨败,也导致关羽发动襄樊。

刘备因此成为汉中王,蜀汉实际上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汉中在魏延、诸葛亮、蒋琬、费祎的苦心经营下,成为蜀汉安全的最大屏障。诸葛亮之后,曹魏虽然多次西征,但还是在汉中被蜀汉击败,曹魏无法深入汉中,也就不可能深入蜀汉。虽然蜀汉政权是在曹刘宝陈的领导下,但它总是无忧无虑的。

但是到了姜维时代,姜维改变了蜀汉在汉中的战略,放弃了"周围的守卫不对"传统策略,改为"聚兵聚谷"战略上,也就是把过去步步设防、错综复杂的战略改为坚守要害部位的战略,这样,在司马昭三路大军的同时进攻下,汉中迅速失陷,姜维军被迫向剑阁地区转移。

没有了汉中,整个蜀汉就三面受敌。即使山高,曹魏的军队也有策划奇兵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邓艾想出了偷渡阴平的巧妙方案。其实就算邓艾不想出这个怪点子,在曹魏的三面夹击下,其他怪点子的诞生也只是时间问题。

2.因此,邓艾敢于潜入阴平的关键是蜀汉失去了汉中。

那么,经过夷陵之战、街亭之败、魏延之死,蜀汉已经失去了人才梯次培养发展的条件,也就是出现了军事人才断层。刘备时期的旧人廖化、张仪还在盛装上阵,中生代人才姜维更是少之又少,年轻将领更是人才济济。

正是有了这样的自信,邓艾才不管蜀汉大会怎么排兵布阵,只想着自己。

那么,蜀国的内耗是一个王朝衰亡的最基本特征。与姜维缺乏战略高度相比,蜀汉更大的问题是他进入了一个衰退期,这个衰退期的特点是宦官玩弄权术。

宦官是皇帝制度的寄生产物,伴随着整个皇权,但有一个特殊的现象:皇帝清正,政府清廉,社会安定,这个宦官是绝对无名的;另一方面,宦官出名,这个朝廷肯定有问题。

3.这个时候谁是蜀汉最有名的人?除了窦,就要数太监黄浩了。

虽然邓艾不能完全了解蜀汉朝廷的内幕,但是姜维"避免堆栈灾难"如此重大的事件,至今仍为人所知,魏在他的远征书信中已经提到了这一点。所以,对于一个腐朽的王朝来说,无论你的作战计划多么大胆,都不为过。

姜维没有防备风险,会投降,这也给了邓艾信心。

出征时,邓艾的任务是拖住姜维,因为姜维有"远离巢穴"主要任务由钟会完成。但钟会几乎毫无阻碍地进入汉中,不流血占领汉中!蜀汉两国在边境上不设防的原因是什么?

本来诸葛亮、魏延等人的边防政策是安营扎寨,守住山口,但姜维认为这样只能防敌,不能灭敌,于是取消了山口大营,只在汉、乐等城驻军。钟会攻打阳安关时,指挥官姜述投降,另一名将领猝不及防,战死。

钟会攻打乐城。虽然一时没有攻占,但钟会知道这是一座孤城,就不管了,直接绕到剑阁进攻。这对姜维是多么大的讽刺啊!边城之战虽然是钟会打的,但是三军有一个统一的监军——卫关,他会及时向各军汇报信息。

换句话说,姜维边境不设防,边防军投降,邓艾清场。

面对如此腐朽内讧的朝廷,如此毫无防御意识的军队,不战而降的边关将领,邓艾完全可以预见,只要他出其不意的出现在蜀军面前,蜀廷就会颤抖,军队就会恐慌,将领就会投降,他就有必胜的把握。

可以说,面对腐朽政权,任何大胆的计划都是可行的。难怪司马昭会把蜀汉视为"国家的小人精疲力尽,资源枯竭"!如果这是诸葛亮的时代,同样的领土和人口,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会认为蜀汉是一个"割伤就像掌管耳朵"一个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