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武宗为什么要灭佛?唐武宗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2 23:26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许多信仰,如佛教、道教、儒教等。中国古代的皇帝普遍信仰一些东西,只是信仰不同。帝王们的信仰一般都是为了自己长生不老而做的,比如当时的秦始皇,他一生都在寻找长生不老的药。所以,我们今天要谈论的是唐朝的唐武宗。当时,唐武宗

信奉道教,大肆破坏佛教建筑。让我们来看看细节吧!

唐武宗是如何毁佛的?唐武宗李严为什么要灭佛?

唐武宗(814年7月1日~ 846年4月22日),本名陈,汉族,元和九年(814年7月1日)6月11日生,会昌六年(846年4月22日)3月23日卒。去世前,他改名为炎。他是唐穆宗的第五个儿子,也是文宗的弟弟。武宗在位时,任命李德裕为宰相,对晚唐的弊端进行了一些改革。由于武宗信奉道教,五年前下令拆除佛寺,没收会昌大量寺庙土地。由于灭佛成功,扩大了唐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在位6年,33岁。

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六月,唐武宗设斋,邀请道士、和尚讲学,并赐紫衣。他对僧侣的态度相当冷淡,这对佛教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次年,自武宗起,勒令罪犯和不顺从的僧尼回归世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收人两税一徭役"。会昌二年,朝廷再次"杀摩尼,剃发令袈裟,以萨满的形式杀僧"。会昌四年七月,武宗下令拆毁数百座寺院,命其所有僧尼归俗。会昌五年三月,朝廷下令寺院不得修建庄园,并对所有寺院及其僧尼、奴婢、财物进行清查。同年4月,武宗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灭佛运动,严令僧尼回归世俗,大规模拆毁寺庙。就连来唐朝的外来僧人也未能幸免,被迫回归世俗化。当时中国约有30万僧尼,多达26万人被迫回归世俗化。

话虽如此,为什么唐武宗下令肆意摧毁佛像?作者根据史料记载总结了四个原因:

首先,唐武宗和唐玄宗之间的权力斗争

作者认为唐武宗佛教消亡的根本原因是唐武宗和唐玄宗之间的权力斗争。深层背景是唐武宗和唐玄宗的矛盾。玄宗逃出皇宫后,被佛教收留。武宗一方面为了杀玄宗而灭佛,另一方面又对保护玄宗的佛教怀恨在心。唐玄宗在朝野内外都有很好的名声,武宗一直视他为劲敌,百般迫害。玄宗被迫逃出皇宫,隐居佛门。武宗多次下令在寺院对僧尼进行更多的审问,并残酷迫害他们。所以玄宗即位后,立即弘扬佛教,以报答佛教的大恩。

这种说法提出后遭到一些人的反驳。他们认为玄宗出家其实是无稽之谈。武宗在会昌元年并没有突然改变对佛教的态度。会昌二年、会昌三年的僧尼调查,不是找玄宗。因为当时玄宗已经32岁了,如果武宗想抓他,只要问一下三十多岁的和尚就行了,没必要煽风点火。

第二,佛道矛盾是佛教消亡的直接原因。

有学者进一步指出,武宗灭佛是佛道斗争的结果。唐高祖李渊尊道教始祖老黎姿二为祖,立道教为国教,尊老子为老先生"太上皇轩辕"。这样道教在唐代就有了极其崇高的地位,但佛道之争从未停止。武宗自仕宦以来,崇尚道教,迷信道教长生。他和许多道士关系很好。开城五年(公元840年)秋,召赵贵臻等81人入宫,建宫观修"金砖道场",并参观三宝殿,受法印。武宗即位后,信任道士赵贵臻,修仙成仙。赵贵臻宣称佛教和道教不能并列,佛教的存在影响了道教的修炼结果。武宗认为僧侣的存在是他修炼成仙的障碍。当时道士也到处传播预言:"李十八子,盛世尽,必有黑衣天子治国。"道士向武宗解释说,这个预言暗示信佛的人会登上天子的宝座。十八个儿子"用"李;黑衣人是当时僧尼的象征,把矛头指向佛教。

道士赵贵臻利用了武宗对自己的信任,进了宫"每对都要消灭史",即佛教"如果不是中国的宗教,它会消耗生命"。据《旧唐书》记载,赵贵臻还向武宗推荐了道士邓、等人,武宗煽动武宗灭佛。身败名裂之下,武宗下定决心灭佛,灭佛的措施也越来越严厉。

第三,唐朝的经济问题是佛教消亡的根本原因。

也有学者指出,武宗灭佛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佛教经过五六百年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达到顶峰,其义成为世界三大意识形态之一,被称为儒道。唐朝初期,中国有十几万僧尼,成为社会的巨大负担。唐太宗、武则天等皇帝支持佛教发展,进一步发展了佛教的影响。唐代寺庙享有免税特权,越来越多的农民出家或投靠寺庙成为佃户。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税收。早在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就有人指出:"世间十分富贵,而佛有七八分。"首相迪徐人杰谦逊地说,圣殿"有钱又漂亮,尽可能多拿;水磨庄园,数量不算少。逃丁避罪的无名僧人有几万,收了几千。而且,夫不耕,犹患其弊,导致一大批饕餮之徒,劫人钱财"。晚唐时期,由于佛寺过度扩张,国库收入严重受损,与普通地主之间也存在深刻矛盾。在唐肃宗和唐代宗统治时期,修道院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还拥有政治特权并建立了自己的法律体系。

佛教势力的发展必然影响政府的财政来源。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宰相李德裕早在景宗时期就提出要限制佛教的发展。虽然景宗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但他也看到了佛教扩张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李德裕极力主张灭佛,认为武宗此举是"破英破逃是好事。收糨糊土的地,全部归王税。是群体的大迷茫,回归六合之风。出于前贤,是后王之法。大功德,书籍复兴"。实际上,武宗灭佛是佛教影响日益扩大的必然结果。

当然,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他们主张佛教与朝廷的矛盾一直存在。历代很多学者严厉批判佛教浪费钱财,愚蠢国家,却始终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武宗以前,唐朝的皇帝都是信佛的。如果武宗是因为经济原因灭佛,那么他就没有理由沉湎于道教。

第四,唐朝的政治问题是佛教消亡的重要原因。

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与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发生了互动。佛教能在逐渐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主要是与儒家思想日益和谐、交流、融合的结果。然而,由于不同的地理、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它们的内容是相互对立的。同时,由于儒家的正统地位,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常受到儒家的批判和排斥。

从根本上说,儒家思想重视现实生活、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所以要求从个人做起,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就是让每个人在家庭和国家中处于一个合适的位置,从而达到家庭和睦、国家富强、世界和平的目的。这是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想法。而佛教则认为人生是痛苦的,社会是苦难的,要求人们出家,脱离现实,以达到佛教的目的。这是一种消极的出生观念。基于这个前提,他们对生与死的态度也完全不同。按照儒家的说法,生死是自然现象。男女结婚生子使社会得以延续,就是人要关注现实生活。而佛教则宣扬因缘轮回,让人希望死后有个好去处。前者重生,后者再死,也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佛教在唐武宗的消亡与这一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密切相关。

总之,关于唐武宗为什么要大规模毁佛,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