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和中国农历有什么关系?(汤若望对中国农历的修订)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2 14:13

很多人可能知道明清时期来到中国的传教士汤若望,但他所做的不仅仅是传教士那么简单。事实上,他对当时中国乃至后来中国的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经常谈到阴历,可能很多人会认为阴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计时方法,但其实明清时期阴历的制定也是受汤若

望影响很大的。让我们来看看。

1.汤若望简介

汤若望(1592-1666),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今德国科隆),是耶稣会传教士、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牧师和学者。我在中国生活了47年,历经明清两代。死后葬于北京利玛窦墓左侧,康熙朝命名为"光禄博士",官方最好。科隆有一处故居,有雕像。意大利耶稣会档案馆里有很多关于他的资料。

汤若望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真诚的信念和渊博的知识奠定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他来华40余年,历经明清,是利玛窦来华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

他继承了李以理传道的策略,在明清历法的修订和火炮的制造等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中国今天的农历是在明朝最前线的汤若望使用的农历“现代农历”的基础上修订的。他也是宗教著作的作者,如《群签的主要系统》和《主教的起源》。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西学东渐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

2.汤若望制定了中国农历吗?

在中国古代,历法的制定和颁布是皇权的象征,被列为朝廷的重要事务。历代都在政府机构中设立专门研究天文的天文机构,称为太史局、四天监局、四天监局、钦天监局等。,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具有专门知识的学者进行天文研究和历书编纂。历法在中国的作用不仅仅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更重要的是沟通天意,避免王朝的不幸。日食、月食以及各种异常现象的出现,往往被认为是上天的警告。所谓"天悬如象,预示吉凶,圣人所为"。

明代历法年久失修,经常出现错误,急需修订。1629年11月6日(崇祯二年),历局成立。历法局是一个研究和改变历法的临时机构。它的任务是编纂《崇祯历书》,实际上是编纂一部西方数理天文学的知识集成。历法局的建立,意味着西方古典天文学体系传入中国,中西天文学交流开始。

在徐光启的主持下,历局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在1634年12月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崇祯历书》,共46种137卷。内容点"五眼"、"六次"。

"五眼"指:原始定律,即天文学的基础理论,包括球面天文学的原理;正常号,即天文数据表,附有使用说明;方法计算,即天文计算的必要数学知识,包括平面和球面几何;仪器和天文仪器知识;沟通是指中国传统方法和西方日历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

"六次"指的是阳历、星历、阴历、日阴历、五纬星历、五星历六种历法。包括日月五星运行,恒星方位,日月日食,节气,月亮等等。

汤若望撰写和翻译的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日食方面,包括

1.四卷本的《月食历》、

2.送饭的日历是两卷。

3.《月食历》三卷。

4.“送餐表的使用”第2卷。

5.一卷《制食而求之》。

6.《古今送餐考》一卷。

7.星表,第二卷。

8.《分娩表》四卷。

除上述书籍外,汤若望翻译整理的其他相关书籍还有:《测天二卷》、《测日二卷》、《学历一卷》、《浑天仪五卷》、《历法一指》、《太阳二卷》、《黄赤正秋》等。此外还有《西巡天历》一册,《新历》一册,以及《赤道南北星图》、《星障》等书籍和图表。汤若望还修改了贾科莫·罗和其他人写的文学作品,如比例的解、测量和计算的意义。[2]

《崇祯历书》是对中国传统历法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以下特点:注重理论基础,全书原文部分约40卷,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整体采用第谷体系;(2)引入一套完整的小轮系,如流轮、偶轮,来解释天体系统和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计算中必须采用几何学;(3)介绍地球、经纬度的概念及其相关的测量和计算方法;(4)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引入,大大简化了计算程序,提供了精确的计算公式;(5)引入霾差的数值修正,以区分冬至点与日行最快点(即近地点)的差异;(6)介绍了欧洲天文学中的一些测量系统,如360度圆、96分日和60进制。(7)引入了严格的黄道坐标系,采用了离赤道90°的纬度系统和十二分制的经度系统;(8)在历法系统中,完全采用新月和固定大气,没有固定大气的月份视为闰月。

《崇祯历书》的编纂,标志着中国天文学从此被纳入了世界天文学发展的共同轨道。这部历书虽然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但在中国历书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进步。

3.汤若望和农历的关系。

崇祯十四年底,他完成了崇祯十五年的新历,呈献给皇帝。

在历法修订期间,汤若望还负责制造仪器,培养人才,给历法局的具体工作人员讲课,教他们历法知识,指导他们计算数据,使用仪器,绘制天文表。

崇祯皇帝对汤若望等人的历法管理工作非常赞赏。1638年底,他亲自赠送了一块皇家牌匾,上面有一本书"鲍芹田雪"四个大字。

1644年,明亡清兴,有短命"大顺王朝"。汤若望并不惊讶,而是留在了北京,守护着圣物、天文仪器和历书。清兵进京,汤若望冒着生命危险毛遂自荐。以获得新统治者的信任和重用。

1644年7月,汤若望向清廷赠送了三件仪器:一个天球仪、一个地平线上的日晷和一架望远镜。他还赠送了一份模型历书,指出了旧历书的七大谬误,并准确预测了8月1日的日食。汤若望的天道学说得到清廷的认可,朝廷决定采用唐逸所编的新历法,定名为历,并刊有"根据西部新法律"五个字,颁布天下。他被任命为秦天监狱的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籍监,开创了清朝任命耶稣会传教士掌管秦天监狱近200年的传统。

1645年,汤若望努力删除、修改和补充了洋洋洒洒的崇祯历书,使其更加简洁统一。在修订中,他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历书的理论部分,但对表格部分做了重大删节,将原137卷压缩为70卷。此外,还增加了《学位证辨》、《远镜论》、《新法历法概论》、《新法差异表达》、《历法西学概论》、《饮食概况》、《新历讹误》、《浑论》、《计划性》、《几何学的基本方法》、《历法起源管理》等十本书。综合30种100卷,命名为《两海新法历书》,呈朝廷刻制,作为每年计算现行宪法历书的依据。增补的内容都是新法历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撰写了《新法度异》和《历法西传》两部著作,旨在沟通中西天文学,介绍西学。前一本书描述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介绍了中国至少70种历法,以及同一种历法的不同版本。介绍了新历法的优点,对比了新旧历法的42处差异,从多方面说明了为什么新历法比旧历法更先进。两卷本的《西方历法介绍》是汤若望于1640年为介绍欧洲天文学的前辈而写的。书中介绍了托勒密的天文学名著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理论,更多介绍了伽利略的新发现。

汤若望在传播西学时确实如他所说"总想站在欧洲科学的巅峰"尽最大努力向中国介绍欧洲的科学知识。

1645年12月,他将这本100卷的《西方新法历书》赠送给清朝,出版,印刷,流传全国。从此成为每年编制历书和各种天文步数的依据,也是中国编制农历的依据。

由于汤若望的年鉴"考证精细吉祥,数字清晰明了""创建一个新的法律并努力工作"1646年,清廷在太常寺封他为邵青,官阶为正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