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防炮台的威力有多大?有什么优势?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2 12:13

要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如果要塞处于关键的战略位置,花就可以发挥作用"一个人守卫着它,一万人也不能强迫它"效果绝对是攻击者的噩梦。对于有很多海岸线的国家,敌人经常从海上出现。所以火炮诞生后,各国都积极使用配备巨炮的海岸炮台来对付敌舰。

1381年,卡斯蒂利亚(西班牙的前身)入侵葡萄牙。葡萄牙军队在岸火炮击的帮助下撤退了海军舰队,拯救了里斯本,成为最早的岸防炮战记录。此后数百年间火炮技术不断发展,海防炮成为口径更大、射程更远、防御更强的独特战场景观。

别看战船装甲坚固,巨炮在海上横行,一看到海防炮就会气急。没有它,就因为一门海防炮能顶三门同口径舰炮,就连爷爷那一代的老枪也能打得到处都是军舰。原因总结如下:

第一,海岸炮占据地理优势。背靠大地母亲,电池可以建造得非常牢固,没有任何吨位限制,可以浇筑十几米厚的高等级混凝土装甲,再夹上几十厘米厚的钢板。没有任何炮弹能打破它,即使是一颗普通的原子弹也无能为力。

第二,岸防炮的射击稳定性极好,不像舰炮是左右摇摆射击,精度高很多。

第三,海防炮选得好,占据战场上最佳视野和角度,从制高点俯瞰全局,或者利用反斜面阻止敌人进攻。还可以提前标记区域,计算元素,快速准确开火。

所以无论战舰遇到多大威力的岸防炮,都可以躲起来,尽量不去招惹。如果有胆大包天的人,基本没有好下场。

1940年4月9日,德国以保护的名义入侵挪威。强大的舰队在"布吕歇尔"在重巡洋舰的带领下,大摇大摆地进入奥斯陆峡湾。舰队指挥官甚至将所有战舰的主炮排成一排,以示对挪威海防工程的蔑视。

然而,他错了。凌晨4点左右,挪威奥斯卡堡的两门280毫米海防炮突然开火。第一发炮弹击中了"布吕歇尔"在船尾,船很快燃起了大火;第二发炮弹再次击中炮塔底座,损坏了主炮。

讽刺的是,这两门岸防炮还是很久以前从德国进口的克虏伯炮,在对抗德国尖端战舰时依然好用。在短时间内"布吕歇尔"2号拿到了两个古董级的"怀特海"鱼雷,带着种种委屈,在水中翻了个身。水面上飘着两个大字——活该!

二战时期,海防火炮达到历史巅峰,口径飙升至356毫米、381毫米甚至超过406毫米,很多岸防炮都是由舰炮改造而来,比如德国的SKC/34 406毫米岸炮,就是由未完工的H级战列舰舰炮改造而来。

其中三个安装在"法国加莱;林德曼"在炮台里,向英国多佛港开火,以威慑和攻击通过英吉利海峡的盟军舰队。它总共发射了2450枚炮弹,是二战期间威力最大的海岸炮之一。它也是V1和V2导弹服役前,德军除飞机外唯一可以直接攻击英国本土的武器。

美式M1919 406 mm海防炮也是由舰炮演变而来,最初是"列克星敦"可惜1级战列舰的如意武器被取消了。

沿着整个大西洋海岸有许多电池站。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奥马哈海滩霍克角上的6门155毫米岸炮吓得盟军船只不敢靠近,只敢在远处骚扰。直到超过200 "流浪者"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攀登霍克角,却发现大炮被伪装成了电线杆!这也是现代版"空城市规划"好的。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无敌"Dram "堡垒。它就像一艘不沉的船。水泥战舰"坚守菲律宾马尼拉湾入口,成了日军躲不开、打不赢、打不起的噩梦。

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和西班牙为争夺古巴和菲律宾的殖民地而战。几个月后,旧的西班牙舰队在新的美国船只面前被击败,不得不签署和平条约,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将菲律宾卖给美国。

"西提"殖民地美国欣喜若狂,视若珍宝。国防委员会建议加强主要港口,在马尼拉和苏比克湾建立一系列由炮台和水雷组成的防御系统。

在马尼拉湾入口处,有四个位置极佳的岛屿,分别是科雷吉多尔岛、卡瓦罗岛、卡拉堡岛和赫弗雷莱岛。从1909年开始,美国在各个岛屿上修筑工事,修建了米尔斯堡、休斯堡、弗兰克堡和德拉德堡

科雷吉多尔岛面积最大,装备有30多门火炮。卡巴罗岛和卡拉保岛配备的岸防炮,口径从152毫米到356毫米不等,全部采用传统方法加固。只有最小的赫弗雷莱岛是特殊的。是一个崎岖的岩岛,有一个小房间空。如何制造电池困扰了工程师们很长时间。

这时,一位陆军工兵中尉约翰·金曼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计:将赫弗雷的莱伊岛的上层建筑夷为平地,然后用混凝土浇筑成坚固的堡垒。堡垒顶部装有炮塔和桅杆,桅杆上装有各种观察设备,可以控制马尼拉湾两岸。

该计划很快得到批准,经过五年的艰苦建设,埃尔夫的莱莱岛上的堡垒完工并命名为鼓堡。

完工后的堡垒长110多米,宽44米,距离水面12米。在堡垒的顶部,有两个356毫米的炮塔和一个背包。前炮塔正面230°,后炮塔正面360°,都是15°仰角,足以杀伤20公里内的任何战舰。

岩壁两侧是4门152毫米单管炮,是当时美国巡洋舰的标准主炮。还有3门76毫米反-空炮,用来攻击飞机。

堡垒上矗立着一根26米高的鸟笼桅杆,上面有一个4.6米的组合测距仪、3盏直径1.52米的探照灯和一些测距仪器。

堡垒两侧混凝土厚7.6-11米,顶部平均厚6.1米,中间有几十厘米厚的钢板,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弹药库、器材室、240名官兵都深藏在里面,各个区域都有纵向通道相连,非常安全。整个堡垒看起来像一艘停泊在那里的战舰。

堡垒建成后,几十年无所作为。岁月静好,枪口锈迹斑斑。没想到,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平静的炮台注定不再平静。

日军在菲律宾登陆后,迅速向巴丹半岛进发。1941年12月29日,日军空军队轰炸科雷吉多尔岛及附近岛屿,首战在德拉姆堡打响。日机在科雷吉多岛被反-空炮打得头破血流,损失惨重。

1942年2月5日,日军用4门105毫米和2门150毫米加农炮攻击堡垒,德拉蒙德堡被击中100多次,仍完好无损。日军不甘心,调来10门240毫米重炮,从附近的皮罗山开火。德拉姆堡号的副炮、高射炮和两个探照灯受损,两个主炮完好。

3月22日后,10门240mm重炮撤离。要塞的压力已经减轻,但战斗仍在继续,平均每天有50多架轰炸机飞来。

4月9日,巴丹半岛沦陷,美菲守军投降。日军开始进攻科雷吉多尔岛及其姊妹岛。日军试图通过滑翔轰炸摧毁德拉蒙德堡上的主炮。轰炸持续了四天,只造成一个主炮台轻微错位。

到5月5日,美军投降近一个月后,科雷吉多尔和德拉蒙德堡上的抵抗仍在继续。当晚,日军组织两个营进攻科雷吉多尔岛,三分之二被消灭。然而,在长期的轰炸和围困下,要塞已经弹尽粮绝,指挥官中将·乔纳森·怀纽赖特别无选择,只能在5月6日投降。

投降前几分钟,德拉蒙德堡的主炮还在开火,保卫着它不沉之城。水泥战舰"声望。在几个月的战斗中,没有人死亡,只有五人受伤。

1944年10月,美军在太平洋浴血奋战后重返菲律宾,击败日本取得胜利。美军逐个清除日本岛屿,德拉蒙德堡是最后一个。这个时候,攻守易位就是复仇的好机会。面对自己建造的坚固堡垒,美军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早已学会如何应对——所有参谋都写了一篇"火"词。

他们向德拉蒙德堡派出了一艘登陆舰和一艘登陆艇。狙击手控制出口,让日本人不敢给脑袋;工程师破坏电力;然后登陆舰将3000加仑汽油和柴油混合物倒入一个通风口,并在另一个通风口放置炸药。

炸药引爆,一声巨响,一片寂静。美军正纳闷时,第二声惊雷响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空腾空而起,直冲云霄...

大火燃烧了几天。后来,当美军登陆该岛时,他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只发现了65具烧焦的尸体。德拉蒙德堡回到了美国军队的手中。

现在残酷的战争结束了,这个戒备森严的堡垒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随着导弹和飞机的兴起,曾经被高度重视的海防炮逐渐淡化。然而,现代海防炮仍在许多国家服役。它们没有导弹射程远、精度高,但价格便宜,火力密集,能有效补充20~50公里内的防御空房间。既能对舰射击,又能是自行火炮,至今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俄罗斯A222型130㎜轮式自行岸防炮就是典型的例子。清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如今,德拉蒙德堡已经重返赛场,成为马尼拉湾著名的旅游景点。它无声地向人们倾诉战争的残酷,祝愿世界永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