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南美洲为何会成为纳粹分子的庇护所?(二战后纳粹分子怎么去的南美)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2 10:00

1960年5月11日深夜,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高档社区,一辆敞篷别克轿车冲破夜色,在回家的路上停在卡多·克莱门特身边。然后三个男人下了车,把卡多·克莱门特塞进车里,踢来踢去,然后两辆别克敞篷车消失在夜色里,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被绑

架的克莱门特不是别人,正是纳粹最臭名昭著的刽子手,他将200多万犹太人送入集中营,想出了用一氧化碳集体屠杀犹太人的党卫军中校·阿道夫·艾希曼。负责逮捕他的特工来自以色列著名情报组织——摩萨德。

纳粹德国垮台后,艾希曼并不是唯一逃到南美的战犯。2012年,英国《每日邮报》发表文章称,德国检察官翻阅了有关巴西和阿根廷的秘密文件,发现超过9000名来自其他国家的纳粹军官或合作者在战后逃离欧洲,在南美避难。巴西收留了1500到2000名纳粹战犯,智利约有500名,其余都在阿根廷。

二战期间,由于中国有数十万德国移民,阿根廷虽然表面上保持中立,但私下与德国保持密切联系。战争结束几年后,阿根廷总统胡安·庇隆下令驻欧洲的外交和情报人员建立秘密通道,通过西班牙和意大利港口将数千名纳粹战犯偷运出欧洲。

像许多同情纳粹法西斯主义的南美领导人一样,庇隆在二战初期担任意大利武官。当时他被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吸引,所以被批评为"纳粹法西斯在南美的桥头堡"。

除了被法西斯意识形态洗脑,庇隆还有另一个隐藏纳粹战犯的目的。二战期间,苏联和美国都在进攻德国的同时极力招募德国人才。庇隆认为,招募具有特殊军事才能和技能的纳粹军官将有助于国家的发展。

1946年,庇隆政府通过阿根廷主教Antonio Cagiano向法国教会发出信息,称阿根廷愿意向法国纳粹合作者提供政治庇护,以避免受到战争制裁。于是大批法国战犯开始持阿根廷旅游签证的护照横渡大西洋。

受战后意识形态斗争的影响,梵蒂冈在救助天主教难民时,无意中为纳粹战犯提供了逃亡的便利。然而,许多神职人员在明知自己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的情况下,仍然为纳粹战犯出具梵蒂冈签发的虚假身份证件。

艾希曼的假身份证是从热那亚的方济各会修士那里获得的。在教会的帮助下,艾希曼在1950年以里卡多·克莱门特的身份登上了一艘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船。《每日邮报》获得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纳粹战犯通过教会的帮助获得了伪造的身份,800多名党卫军成员逃到了阿根廷。

只有少数像艾希曼这样的战犯被绳之以法,大部分都逃脱了战争的责任。1977年,"加里·布彻"爱德华·罗茨曼在巴拉圭去世。拥有"野兽"古斯塔夫·瓦格纳,所谓的党卫军成员,1980年死于巴西,因为巴西法院拒绝将他引渡到德国。

1984年,"移动毒气室"杀害至少10万犹太人的党卫军上校沃尔特·劳夫在智利去世。进行残酷的"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种族优化"测试,称为"死神"约瑟夫·门格尔博士于1949年逃往阿根廷,十年后移居巴拉圭,最后定居巴西。1979年,门格尔在海边度假时溺水身亡。他以假名下葬,直到1985年法医开棺验尸,他的真实身份才被披露。

某种程度上,南美成为纳粹的逃亡天堂,这也归功于美国。战后美国情报机构策反了一大批纳粹分子,比如被法国人诅咒为"里昂的屠夫"盖世太保头目克劳斯·巴比。他被美国派往玻利维亚围剿游击队,并成功抓获了著名的革命家埃内斯托·格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