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中王劲松守护的国宝有何特点(王劲松守护的中山国宝)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2 07:52

《国家宝藏》自首播以来,广受关注。原来那些看起来离我们很近,其实很远的国宝都是在博物馆里展示的。很多人不知道背后有什么故事,只是看了一眼。但《国宝》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国宝的另一面,知道这些珍贵的文物在哪里。其中第二季王劲松守护的国宝被命名为"

错金、错银、四龙四凤"这个名字很长,那么是什么让它与众不同,让它成为重要的宝藏呢?

1.文物简介

1977年,河北平山出土中山王墓,现收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长47.5厘米,宽47厘米,高36.2厘米,表壳表面已经腐烂,只剩下铜制的方案座。案座的底盘是圆形的,由两只公的、两只母的、四只梅花鹿跪着支撑着,上面直立着四只长着两只翅膀两条尾巴的龙。龙的翅膀在内部中央汇聚成一个半球,两条尾巴环绕两侧,头上的两个角呈钩状。龙尾弯弯曲曲的地方,连着四只展翅的凤鸟。四龙的水龙头分别托起一个两升的水桶,水桶托起案箱。斗拱是根据当时木结构建筑的悬挑结构设计的,是我国战国时期斗拱最早的应用实例。在表壳框架的一侧有一个铭文:"十四祭祀,右手车(嗮),老公郭,还有工人。"

2.出土地点

这一错落有致的金银四龙四凤青铜图案块是最为精美、复杂、震撼的文物之一,被誉为古代中山文化的杰作。1977年,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中山王墓位于平山县山治村,是中国河北平山县出土的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墓葬。孙逸仙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先虞建立的,模仿东周诸侯国。1974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平山县山治乡南七集村发掘出许多精美的器物,其中不少具有先玉民族的特征。墓中出土了大量错落的金银器,与战国早期的同类器物大相径庭。独一无二的宝物包括错金银四龙四凤青铜制座、错金银虎食鹿屏座、十五盏灯、错银翼兽、银首雕像青铜灯等。从下面的中山王墓陈设复原图可以看出,这个错金、错银、错龙、错凤、错铜的方案座椅在房间的正中央。

3.精致独特的造型

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个青铜表壳的主体造型是一个四龙四凤形成的半球形雕花空结构。全铜方案由三部分组成:表壳面、底座、方形表壳框。出土时,漆案表面已经腐烂。

底座下部等距排列着四只梅花鹿,雌雄各两只,还有四只卧梅花鹿,四肢弯曲在一个圆环底座上,鹿身饰有条纹,四肢蜷曲,温驯。中间曲面上分别有四条单头双尾龙,每条龙缠绕一只凤凰,四条龙昂首向四面八方展开,与案角形成弧形向内轮廓线。在相邻的两个龙和线圈环的交叉处,有长钩形的彩色羽毛装饰与中间的墙壁装饰以拱形相连。龙尾缠环之间各有一只凤凰,颈鸣翼飞。其头顶有花冠,凤凰以羽毛装饰,生动华丽。

四个水龙头都有一个由两升桶拱支撑的方形外壳框架。用斗拱支撑箱框,是模仿当时木结构建筑的悬挑结构的一种形式。这种设计很独特,首次生动地再现了战国时期斗拱的造型,实属罕见。龙颈相当于拐角处的斜拱,顶上有圆形蜀柱,柱上有护斗,护斗上有擦角拱,拱两端各有蜀柱,柱上有散斗,四面支撑案架。这样的设计可以达到下小上宽的实用效果。斗拱和案框都饰有云纹。表壳边框内侧有边缘,可以镶嵌漆木表壳面。

在一边边缘,刻着:"十四祭祀,右使库,夫郭琦,工人阶级。"12字铭文描述了容器铸造者和墓主人的墓的级别以及广阔的墓景。总的想法是"中山“错”王十四年,右车匠郭使之,监工“莽”"。

金银镶嵌龙凤形铜,十分精美,通体饰以交错的金银花纹。上方的方形案框和下方的圆形座代表圆形的地方,中间的龙头朝向四方,表示王厝要"主宰四重奏"。盒子上,连绵错云的金银是王力可措吞并天下的野心。可以说,这个精致的方案其实代表了中山王的梦想。整个铜案造型独特,构思新颖,对外开放,动静结合,疏密有致,一幅龙腾凤舞的生动画面跃然眼前。

4.精湛的生产工艺

四龙四凤铜的方案不是用失蜡法铸造,而是将整个装置的各个部分分别铸造,然后连接成一个整体。虽然是单独铸造,但是通过精致的镶嵌和引脚焊接连接,外观无缝,完全没有缝隙。

此外,青铜表壳采用战国时期非常流行的金银工艺装饰,富丽典雅,体现了中山能工巧匠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其中嵌入了鹿角。一些专家认为鹿是用失蜡法铸造的。鹿与环座的连接采用哪种焊接?钢钉从环座刺入鹿的胸部,然后钉两端焊死。龙凤缠绕的结构运用了多种技法。龙凤身和中间的彩羽形摆件、壁形摆件同模铸造,龙头、龙尾、凤头、凤身通过镶嵌铸造连接在一起。为了使颈部连接牢固,颈腔内还填充有焊痕。龙的腿和翅膀在哪里相遇?冯的腿、外翼和尾巴都是用蛙焊连接的。凤凰腿的焊接是将腿的上端插入体腔内,用蛙式焊接铸造,避免晃动。龙站立在环座上,环座与龙脚的连接处有圆孔,通过对焊固定在一起。龙头与蜀柱的连接处,蜀柱下端有一个椭圆形的条,龙头上部有一个长方形的梅花槽。钢筋槽浇注后,焊接固定。器上金银交错花纹的凹槽应由鹿身连接处未嵌金银线的部分模压而成,凹槽应在铸造后加工,以满足镶嵌的要求。

据学者统计,该器物由78个零件组成,共铸造22次(36次接触),焊接48次(56次接触)。总共使用了188个粘土模具和13个粘土型芯。从整体造型来看,这件青铜表壳结构复杂严谨,显示了中山工匠杰出的工艺和技艺。

5.结论

这种战国时期中山国出土的金、银、四龙、四凤交错的青铜台,造型精美独特,工艺精湛,深受人们喜爱。沿口刻有十二个铭文,描述了容器铸造者和所有者的墓葬水平和广阔的埋葬场景。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禁止出国文物目录》,错金、错银、四龙、四凤青铜方案块就是其中之一。这件艺术珍品是中山辉煌历史的见证,是中山工匠智慧的结晶,是中山人浪漫情怀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