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特林之战是怎样的?为何成为了不列颠反抗罗马帝国的终点(沃特森之战罗马)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2 01:52

据说英国著名政治家丘吉尔曾经说过"凯撒军团在英国的登陆是大英帝国的开始"这句话高度评价了罗马人对英国文化发展的贡献,但从当时的英国土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野蛮人的角度来看,听了这句话,他们大概是成功撕裂了丘吉尔。

凯撒在英国登陆。

自从凯撒以征服

高卢为目的登陆不列颠之后,罗马文明逐渐开始向这片欧洲大陆的最西北角传播影响。随着罗马共和国的覆灭,新生的罗马帝国逐渐停止了过去的扩张,但在罗马文明扩张的末期,公元1世纪克劳迪亚斯皇帝统治时期,罗马人完全占领了不列颠地区。

但是职业仍然不同于我们所认为的所有罗马人。在英国,仍有许多当地的亲罗马蛮族生活在那里。唯一不同的是周围有很多罗马军团和罗马殖民者的农场和城市。根据以上变化,蛮族和罗马人的矛盾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即使有矛盾,以那个时代的生产力,罗马的农场和城市与蛮族接壤至少也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但是,有一个相当不好的问题,大大缩短了英军抵抗的过程。

刺杀恺撒的布鲁图曾经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借名人"

早在罗马共和国扩张时期,一小群罗马人总是随着罗马军队到处出现。这些人是罗马共和国臭名昭著的高利贷者。有了背后的政治关系,罗马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对外战争带来的财富支持,罗马高利贷者几乎总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当地的经济命脉。这些人一旦成功,几乎都会想尽办法盘剥当地人。这些人太凶残了,连意大利的罗马平民都逃不出他们的魔掌。

所以每当有人试图反抗罗马的时候,这些高利贷商人往往会是第一批被送上刑场的人。共和国时期努米底亚王国反抗罗马时,朱古尔塔国王屠杀了北非的罗马高利贷商人,黑海南岸的本都国王密特拉达提西征时,也屠杀了安纳托利亚和希腊的罗马高利贷商人。总之,谁反对罗马,谁就先把罗马高利贷商人干掉,可见这些人有。

尼禄的老师塞内卡也在英国发了财。

在帝国时期,虽然罗马政府规定了贷款的最高利率,但是帝国的法律只在意大利实行。在像不列颠这样的省份,罗马高利贷者仍然无法无天,竭力榨干当地亲罗马蛮族的财富。帝国上层,如尼禄皇帝的老师塞内卡,知道各省的这种情况,但不想做蛮夷"说出正义",而且还加入了剥削,一起从野蛮人那里获得了意外之财。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曾经与罗马关系密切的蛮族部落对此大为后悔,很多蛮族甚至对罗马人积累了很多怨恨。在尼禄皇帝统治时期,这样的感情爆发是因为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

布迪

不列颠岛上有一个强大的蛮族部落,叫塞克斯尼。他们曾经与罗马军团竞争,但到了尼禄时代,这个部落早已是罗马人在不列颠最重要的盟友。公元60年,艾西尼部落国王病死,留下妻子和两个女儿。按照艾西尼人的习俗,她继承了丈夫的王位。然而,罗马军队对此有不同的意见。

罗马帝国的使臣随着驻扎在英国的罗马军团来到艾西尼王室所在地。使节们声称,艾西尼前国王留下遗嘱,将整个王国作为礼物留给罗马帝国的尼禄皇帝。关于这份遗嘱,有人认为前任国王只赠送了王国的一半,也有人认为罗马人故意篡改了前任国王与罗马帝国之间的一份租借条约。对了,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先例。在共和国时代,皮媞亚王国和爱琴海东海岸的帕加马王国在末代国王去世后作为前任国王的礼物并入罗马共和国。

罗马军团经常焚烧、杀戮和抢劫野蛮人的村庄。

然而很明显,罗马使节的说法有问题,因为布迪卡和艾西尼的贵族拒绝服从这样一个闻所未闻的霸权条约。面对这些不知好歹的野蛮人,罗马使节毫不客气。他一声令下,大批全副武装的罗马军团士兵上前,冲向布迪卡和她的两个女儿。不久,布迪卡开了一个皇后,被罗马士兵当着所有上层阶级的面绞死了。罗马人像鞭打奴隶一样鞭打她,毒打她。与此同时,其余的士兵竟然带走了她的两个女儿。此外,艾西尼王室的财产被一扫而空空,一些贵族及其子女被带走做奴隶。

在母亲面前伤害女儿,是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的。是死敌。

罗马使节和罗马军团此时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在这种令人发指的暴行之后,罗马人凯旋而归,因为没有一个艾西尼贵族出面阻止。所以这些人以为艾西尼人屈服了,把他们送回了故土,只是时间问题。可惜,艾西尼人准备的不是土地,而是一场充满怨恨的复仇。

布迪卡鼓励英国人反抗罗马帝国。

不久之后,当地的罗马军队因为威尔士西北部的德鲁伊教叛乱而被镇压,将近一半的罗马军队远离不列颠核心。布迪卡抓住了机会,带领爱西尼人发动了反对罗马帝国的大起义。如前所述,由于罗马帝国的压迫,许多英国部落早就对罗马人不满。再加上布迪卡的经历充满了愤怒,所以布迪卡很快集结了大量的蛮族军队,多达6万人。

英国虽然已经被罗马人征服,但是当地的殖民城市都比较小,居民少,驻军也少,结果很快就被布迪卡征服了。布迪卡早在遭受暴行时就对罗马人充满仇恨。现在她已经征服了罗马的城市,当然,她不会说好话。于是在接连攻克了卡米洛杜姆、伦蒂尼恩等罗马城市后,她将执行大屠杀,城内男女老少无一幸免。混乱中,一支罗马军团试图阻止布迪卡的行军,结果被匆忙歼灭。有一段时间,罗马和英国几乎一夜之间就变了。

英国的罗马军队数量处于绝对劣势。

面对这样的局面,英国总督苏维托纽斯不得不依靠手头约1.6万人的兵力作战,他得不到援军。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罗马帝国只在莱茵河、多瑙河、叙利亚、埃及、西班牙、北非、英国等边境地区派驻军团,是因为原始帝国的缔造者奥古斯都刻意安排的,而英国本身就是这次叛乱的中心。据估计,苏维托尼斯的骨灰可以被最近的莱茵河或西班牙军团支撑十倍。

但是,对于罗马总督来说,布迪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他。出于强烈的复仇心理,蛮族女王带着军队直奔不列颠西北。不用说,目标一定是苏维托纽斯。为什么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布迪卡的强攻企图说明苏维托纽斯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区域作战,而不是只看着布迪卡继续进攻兵力不足的罗马城。

布迪卡的母亲和女儿在战前动员

于是,苏维托纽斯部署在不列颠诸省的沃特林大道附近,在这里等待意气风发的布迪卡军队。当布迪卡的军队到达这里时,蛮族女王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场以多欺少的胜仗。然而,她和她的女儿甚至英国人民的命运很快将由这里的命运决定。

据罗马帝国历史学家塔西佗介绍,布迪卡在号召英国人起义时,曾多次用日耳曼蛮族首领阿米尼乌斯在几十年前打败罗马军团的例子激励英国人,效果不错,但显然,她只学到了阿米尼乌斯敢于反抗罗马帝国的精神,而没有学到后者战略战术的精髓。

罗马和英国部署情况图

在布迪卡前面,罗马军队固守着一个两翼的隘口,后面是一片山林,就像漏斗下面的塞子,易守难攻。但是艾尼人显然没有犹豫。布迪卡的军队中有超过60000名战士,几乎是罗马人的四倍。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士兵,布迪卡才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克这座城市。因此,她仍然准备使用同样的人群战术来消灭她面前的罗马军队。

布迪卡没有察觉到罗马军队的意图。

平心而论,如果罗马军队以公开的方式与布迪卡军队作战,很可能无法打赢后者,但布迪卡军队在这里的战场上也很难发挥出战斗优势。而且,布迪卡军队的另一个特点表明,布迪卡与她所敬仰的反抗罗马的蛮族领袖相比,有一个令人遗憾却又致命的缺陷。

在布迪卡庞大的军队背后,更多的是蛮族平民,他们是士兵的家属。他们和军队一起行动,在战斗中充当看客。这是蛮族中很常见的战争模式,后世著名的哥特人也是如此。但对于有经验的蛮族指挥官来说,他们绝不会让士兵的家人跟随,无论是凯撒在高卢的死敌总司令维钦托利,还是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的日耳曼领袖阿米尼乌斯,就像文明军队一样,他们绝不会让家人混入军队,尽管这是蛮族的传统。

沃特琳大道之战

布迪卡的军队沿着山林边缘排成了战斗队列。随着她激昂的战斗怒吼响彻战场,英国蛮族军队疯狂地向罗马前线冲去。艾赛尼派的战车冲在战线前面,企图在罗马战线上打开突破口。说实话就是在鲁班面前耍大斧子的意思。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人在对抗东方的塞琉古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时,就已经看到了在西亚流行已久的战车。与美索不达米亚历史悠久的战车相比,艾西尼的战车并无特别之处,甚至是简陋的。罗马军团的士兵按照平时的训练,迅速投掷手中的标枪。这些标枪如潮水般轻松命中伊希尼士兵和战车,但后者数量太多,很快就冲到了罗马军队的前面。

就在这时,罗马军队中的大批重步兵突然按照苏维托尼斯的布置改变了队形,用坚固的盾牌围住了他们,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类似楔子一样的"圆底三角形"这种队形就像一道铁幕,抵挡住了艾西尼人的进攻。艾西尼军前排的士兵试图寻找罗马防线的漏洞,但罗马防线密不透风。与此同时,罗马军队的重步兵也利用盾阵,一边用匕首战斗,一边缓慢推进艾西尼。冲锋在前的艾西尼士兵不仅要被前面的罗马士兵推搡,还要时不时地应付盾牌缝隙里冒出来的匕首。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得不在后方战友的推搡下站稳脚跟。很快,这些士兵的体力就耗尽了。

罗马前线有能力替换前线战士。

擅长军事轮换的罗马军队,完全不怕体力的消耗。以中队为单位的罗马军队不断轮换,使得爱西尼士兵始终面对体力充沛的罗马士兵。于是,原本意气风发的艾西尼士兵开始显得萎靡不振,而罗马士兵则越打越勇,两军战线发生变化。罗马军队的战线开始慢慢向前推进,而艾西尼军队的战线被迫向后移动。

这时候艾西尼人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面对战场两侧的山地,他们没有穿越能力,无法包围罗马军队发挥数量优势。同时,面对罗马的战斗,他们无法突破对方的防线。前排的士兵只能白白消耗体力,而后排的士兵则被迫停止冲锋。毕竟他们没能突破前面的战友去前线。

不用说,作为一个蛮族国王,布迪卡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虽然她有着出色的动员能力,但是军事能力的欠缺让她很容易做出"全军冲锋"愚蠢的行为,现在,她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大量冲锋在前的艾西尼士兵因为伤亡和体力耗尽而选择撤退。苏维托纽斯的军队只有1000多骑兵,显然无法有效追击敌人,而身披重甲的罗马军团士兵显然没有足够的体力长距离追击对手。一旦艾西尼撤退重组,布迪卡冷静下来后就有机会调整战术。

罗马人发起了反击。

可惜前面提到了,布迪卡的另一个愚蠢的安排毁了这个机会。她的军队后排有大量的士兵家属在观战,这些大量的蛮族平民形成了一个极其厚实的"人墙"出现了很搞笑但很悲剧的一幕。野蛮的平民帮助罗马军队封锁了他们家庭撤退的通道。现在,后者只需要缓慢移动,有条不紊地屠杀敌人,而艾西尼的士兵则疯狂地试图突破由野蛮平民组成的人墙。当平民的队伍也被驱散时,艾西尼人完全陷入了混乱。

冷兵器时代,伤亡最多的往往是一方撤退,另一方追击的时候,所以罗马人可以享受胜利者的特权。他们像收割小麦的老农民一样屠杀艾尼人。与此同时,1000多名罗马骑兵也在人群中搜寻布迪卡母女的踪迹。与那些总是有着美好或波澜壮阔结局的影视作品不同,布迪卡母女死前并没有给罗马骑兵带来重创。相反,罗马人赶上了他们。有人说布迪卡被俘后被处决,也有人说她成功逃脱后服毒自杀。无论如何,傲慢的蛮族女王并没有完成她的复仇。面对现实的军事差距,她如飞蛾扑火"罗马帝国"大火化为灰烬,爱西尼人付出了5万多人生命的代价,却只杀死了不超过500名罗马士兵。

布迪卡的终结

布迪卡的失败,其实是罗马帝国漫长历史中大多数蛮族领袖不得不面对的结局。在奴隶帝国强大的时候,面对罗马军团的对手只有一种,那就是避免直接作战,寻找机会攻击罗马军队的辎重,利用当地的身份优势,不断用游击战术消耗对手,从而有希望迫使罗马人撤退。这是像维钦托利和阿米尼乌斯这样优秀的野蛮人领袖用血泪换来的教训。

但平心而论,要求布迪卡掌握这些东西是不现实的。对于一个刚刚即位的蛮族国王,和一个女人来说,布迪卡自然不太可能有出色的军事才能。而且她缺的不仅仅是人才,还有优秀的部队。艾西尼战士虽然勇猛,但在战场上,他们缺乏罗马军团数百年发展起来的战术和丰富的对抗各民族的战斗经验。在这样的条件下,艾西尼人。

罗马人最终控制了不列颠。

不列颠最终落入罗马人手中,那些失败的蛮族不得不寻找机会融入罗马帝国的社会。他们的文化被主动抛弃,他们的血统与罗马殖民者混杂在一起。数百年后被后人称为罗马不列颠人,艾西尼人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以暴行开始,以压倒性胜利结束,英国人民的骄傲在罗马帝国面前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