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战防炮威力如何(三七高炮射击视频)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2 01:13

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与纳粹德国有一段蜜月期,外交交往非常密切。当时纳粹德国也派了很多军事顾问到中国协助军队改革,中国也从德国购买了很多军火来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在进口的德制武器中,有的会被称为“垫脚石”为了保密,避免外交纠纷,37mm

Pak35/36反坦克炮被称为“瑞士Soroton造战防炮”。

中国军队装备的德国37mm Pak 35/36反坦克炮。

1934年10月,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将军拟定了中国军队的整编计划,其中包括装备37毫米反坦克炮。1935年春,德国向中国交付的军火包括20门Pak35/36反坦克炮,每门配备1000发炮弹。据当时的兵工部军械处处长许将军回忆,到1935年12月,中国已经接收了60门Pak35/36反坦克炮,14.2万发炮弹。1936年,中国额外订购了124门37毫米反坦克炮,其中104门是带木轮和packhorses的PakL/45,20门是带橡胶轮和车辆的Pak35/36。同时配备了20台拖拉机和124000发炮弹。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德国继续向中国输送武器。1938年5月,在日本的压力下,德国停止出口武器,最后一批武器于8月交付。在此期间,中国接收了246门Pak35/36反坦克炮。中国购买了大约500门德国制造的37毫米反坦克炮和55万发炮弹。

国军第88师装备的37mm Pak 35/36反坦克炮。

由于接收较晚,列装较慢,到全面抗战爆发时,只有中央军第36、87、88师(著名的“装甲兵”),以及中央军事学院教导总队、装甲兵、税警总队等少数部队。其中3个装甲兵和税警总队各有一个四门反炮连,教导总队有一个六门反炮连,装甲兵有一个反炮营,反炮营有3个六门反炮连和一个弹药队。此外,国军还建立了战防炮兵教学队,下辖三个营,每个营16门反坦克炮,共计48门。陆军装甲兵和教导队的高射炮部队都是摩托化的,这是当时中国军队的精髓。在中国的军队中,一个37毫米反坦克炮班由八个人组成,包括炮手、炮手、装弹手、两个炮手、两个驾驶员或司机和后备炮手。

操作37 mm Pak35/36反坦克炮,戴戴德头盔的国军机枪手。

37mm Pak 35/36因威力不足落下了二战欧洲战场上“垫脚石”的恶名,但它却是中国战场上不折不扣的“抗日神枪”!Pak35/36普通穿甲弹在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29毫米的均质装甲。相比之下,作为日军主力坦克的97式中型战车的前部装甲厚度只有25毫米,而抗战初期侵华日军常用的89式中型战车和94式轻型装甲车的装甲厚度都在20毫米以下,而且日军坦克的装甲板是铆接而非焊接的,在37毫米反坦克炮面前防御能力不足。所以国家反炮部队在面对日军坦克时是有优势的。

抗战初期,日军主要使用的89式中国战车的装甲无法抵挡37毫米反坦克炮的攻击。

全面抗战爆发后,由营长郭定远率领的抗日炮兵训练队三营赴山西支援二战,在忻口战役中取得了好成绩。淞沪战役中,36师、87师、88师的高射炮部队全部参加前线作战,猛攻驻沪日军海军陆战队。尤其是1937年8月17日,还将一队反坦克炮编入突击队,参加87师对杨树浦日军阵地的突破行动。在战役后期的防御阶段,37毫米反坦克炮的作用更加明显。大战中,8辆日军坦克面对中国军队的一门反坦克炮甚至不敢前进。

松湖战役中,国军使用的37mm Pak35/36反坦克炮细节特写:1。高低轮2。方向轮3。退壳挡板4。枪尾和水平滑动楔形螺栓5。枪管6。光学瞄准器7。枪架。

国军Pak35/36反坦克炮群摄于淞沪会战时的罗店战场。

南京保卫战中,教导总队固守紫金山,所辖炮兵连队多次开炮,迫使日军后退,多次配合坦坦,难以进一步推进。此外,装甲兵剩余的3辆战车(14辆德制1号坦克)和2个战役防御炮兵连(8辆Pak35/36)的残部混编为“炮兵分队”,由南京警备司令部直接指挥,支援各部警备作战。不幸的是,上述德式装备都在南京战役中丢失了。

国军使用的苏式M1930/37 mm反坦克炮。该枪采用木轮结构。虽然是Pak35/36反坦克炮的仿制品,但精度远不及前者。

1938年初,国军编成第52、53炮兵团,各装备48门Pak35/36反坦克炮。徐州会战时,第52炮兵团和第200炮兵师隶属于抗日炮兵营,共4个营划归第五战区。台儿庄之战,上演了最精彩的德制抗日火炮之战。200师战场防御炮兵连在支援台儿庄时创造了一举击毁13辆日军坦克的纪录,并在协助31师反攻台儿庄时,6门反坦克炮一字排开,迅速向日军阵地开火,成功压制日军火力,掩护步兵乘势追击,一举消灭敌人残余。台儿庄战役中,国军据报击毁日军坦克、装甲车30余辆,缴获日军战车8辆,履带式拖拉机4辆。不管记录是真是假,德制37毫米反坦克炮对日军造成的威慑是不可否认的,日军称之为“让战车士兵流泪的可怕武器”!

1941年,正在江西某地作战的中国军队操作37毫米Pak 35/36反坦克炮。

可惜随着德国的军售禁令,中国军队的37毫米反坦克炮失去了后续来源,损失无法得到补充。随着战争的继续,人数日益减少。另外,37毫米反坦克炮虽然对日军坦克非常有效,但无法弥补中日军队在火力体系上的差距。37mm炮因为射程短,只能部署在前线,容易被日军远程火炮或步兵榴弹发射器压制,遭受损失。到武汉会战结束,中国军队手中的37毫米反坦克炮所剩无几,此后再无辉煌表现。

日军缴获的37mm Pak 35/36被编入了自己的装备。

一门准备射击试验的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性能远不如Pak 35/36。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缴获Pak35/36反坦克炮后,与国产9437毫米反坦克炮进行了对比试验。两种炮分别向日军最新的977中国战车开火。结果在300米的距离上,Pak35/36几乎一击毙命,而9437即使被推近150米,也很难穿透目标正面。测试结果让一向嚣张的日军低头叹息,感叹德国武器的质量。为什么同口径的动力差距这么大?除了枪本身的性能,外壳设计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德国制造的穿甲弹设计有帽盖,对表面渗碳硬化装甲的穿透效果更好,而日本制造的穿甲弹只适合射没有帽盖的均质装甲,弹体结构缺少硬化核心,穿甲能力自然不如“德国制造"!日军把缴获的Pak35/36反坦克炮据为己有,命名为拉式37mm反坦克炮(日语:ララ-type三七车炮),盟军方面则称之为RA-37反坦克炮(RA是莱茵金属的简称)。

1939年春在东京战车博览会上展出。莱茵金属”37毫米反坦克炮。为了避嫌,日军还特意将其归入“苏联大炮”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