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上海租界是怎样的存在(抗战时期上海租界是怎样的存在的呢)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1 20:39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租界无异于一座孤岛,被视为"国中之国。是的。租界里交通繁忙,人声鼎沸。但是在租约之外呢?因为枪炮声,人们很痛苦。要了解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地位,首先要了解上海租界的由来。所谓租界只是租借,租借国不享有主权,但拥有治外法权

和行政权。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居住。但清政府担心外国人与中国人接触过多,合谋闹事,担心中国人与外国人共处不道德,所以要求中国人与外国人分开居住。外国人可以通过租房获得独立住所,上海租界由此而来。

1843年,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划定了外滩英租界的南北界限,南起延安东路,北至北京东路,东至黄浦江,西未定,后期租界向西扩展。

早期的上海租界严格遵循"华阳分公司"要定居,但是外地人不多,经济不景气。直到太平天国运动,大量难民涌入,"华阳分公司"它逐渐变成了"华阳杂办"上海租界日益繁荣。

起初,上海租界分为三部分:英租界、美租界和法租界。1854年,英美法租界合并,成立上海工业部,并成立警察部队,全面管理租界事务。1862年,法国退出工业部,继续建立法租界,使上海租界成为公共租界(原英美租界)和法租界。为了方便管理公共租界,将公共租界分为中、北、东、西四个区域。

1937年8月,持续3个月的淞沪会战打响,日军逐渐占领上海租界。战斗中,日军直接进入日本华侨和日资集中的北部和东部地区,日军负责维持那里的治安,作为对抗日军的跳板。基于既定事实,工信部默许了日本的这一行为,前提是日军不能进攻中西部地区。这是租界的本质,也是列强应该保护的核心利益。外滩CBD的金融商务区,以及南京路、静安寺等繁华市场,都在苏州河以南的中西部地区。

为了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日本也暂时停止了进攻,对公共租界的中西部地区不进攻了。

英美法自然知道日本人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也派兵到租界,打算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

就这样,上海租界出现了非常奇怪的一幕:外面炮声隆隆,而租界里的人们却眼睁睁地看着对岸的炮火,租界赢得了宝贵的四年和平。在混乱的形势下,租界仍然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然而列强同室操戈,斗争一触即发。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撕下维护国际道义的虚伪面具,悍然进入中西部地区。整个公共租界落入日本人手中。

至于法租界,因为二战时法国第一时间向德国投降,法国的傀儡政权维希政府实际上成了日本在欧洲的半个盟友。所以,日本放过了法国人。

1942年10月,英国和美国分别发表声明,表示将与中国政府谈判,放弃在中国的治外法权等一切特权。日本政府趁机拉拢汪伪政府,名义上把租界还给汪伪政权,实际上是由日本人控制。法国见大家都不要租界,第二年也把租界还给汪伪政府。

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才真正收回租界,结束了这段屈辱的历史。

上海租界是殖民时代的特殊产物。治外法权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侮辱,但它确实发挥了很多积极作用。

1.促进了中国的开放和进步。租界是中国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很多新事物、新技术都是通过租界逐渐传入中国的,很多大学也是从租界产生的。同时,租界也为一大批思想开放的进步人士提供了重要的庇护所。

2.它保护了许多难民,减少了战争悲剧。二战背景下,众多中外难民涌入租界。20世纪30年代,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大量欧洲犹太人来到上海租界居住,上海成为世界上唯一接受犹太人的城市。

上海租界已经成为历史,但上海的包容和开放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