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的风情与民俗有哪些?都是怎样的?(怒族的春节民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1 19:52

从古至今,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民族,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都存在着巨大的民族特色差异。而且每个民族的传统民俗让人体验到不同的感受。所以今天边肖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怒族的风俗民情。

连衣裙

怒族男女服饰多以麻布为材料,女性一般穿麻

布长袍,胸宽及踝,衣服前后接口处装饰一块红边布。年轻女孩喜欢在亚麻长袍上加一条围裙,在裙子边缘绣上各种花边。男人一般穿亚麻长袍,宽胸及膝,腰间系一条布带或绳子,腰部以上前部收起来方便装。

怒族男女讲究装饰,女子用珊瑚、玛瑙、珠子、贝壳、银币等。做漂亮的头饰和胸饰,戴在头上和胸前。耳朵上戴珊瑚耳环,喜欢用绿布或花头巾裹头。男人留着长发,裹着蓝布,裹着亚麻绑腿,喜欢在肩上挎着弯刀、弩和箭包。

民间歌舞

唱反调也是怒族生活中最受欢迎的民间活动。它不仅是怒族人民声音的自然表达,也是他们思想感情的直接再现。在节日、农耕、狩猎、建造房屋、庆祝丰收和举行婚礼时,我们应该通过唱歌来表达自己和享受自己。其中比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作品有:《坐在火塘边》、《祭神》、《婚礼歌》、《乔丹歌》、《祭歌》。

怒族舞蹈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祖先来源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由于历史、社会、自然和宗教的原因,怒族舞蹈仍然保留着较多的古代文化特征。

福贡县的怒族长期与明朝以来大量进入怒江流域的傈僳族杂居,历史上也与傣族杂居。因此,舞蹈文化与傈僳族和傣族相似,舞蹈形式和伴奏乐器大多与傈僳族相同,动作节奏明显带有傣族舞蹈翻拍的痕迹。

怒族的歌舞活动数量是"花节"它是最宏伟的。"花节"也称为"仙女节"尊重女性是怒族母系氏族的古老遗产。阿荣姑娘被害的那天,正好是农历三月十五。每年的这一天,仙洞旁的山坡上鲜花盛开,怒江两岸三山九乡的怒族男女老少聚集在山坡上采花祭奠仙女。在这里,人们会尽情地歌舞三天三夜,有优美的大别舞,有粗犷的嘎,有奔放的库鲁腔,每一场歌舞活动都会以库鲁腔达到高潮。

传统节日

相传怒族过去三年过一次,后来因为其他民族的影响,改为一年一次。时间分为元旦和春节前后。年前就应该准备好烧柴,杀猪,烧酒,便便,打扫卫生。在中国新年的第一个晚上,老年人应该被邀请吃饭。新年第一天的凌晨,要喝祖宗水,让狗吃第一碗饭。初一到初三没有探视。春节期间,老人们在壁炉旁喝酒唱歌,年轻人则射弩、摔跤、荡秋千、弹琴、跳舞。

柔若人的节日有春节、火把节、七月十四、新密节、森林节。祭山林一般在正月初四、初五举行。这个活动仅限男性,牺牲的都是害群之马。另外,温柔的新房也很有特色。当木屋的墙壁上没有门窗时,主人想杀一只鸡,请巫师祭祀新房,然后用斧头在木屋的墙壁上砍一个洞,安装在门上。当天,村民们主动带着鸡、酒、肉前来祝贺,彻夜饮酒、唱歌、跳舞。腊月二十九,碧江怒族祭祀谷神,三十日祭祀雨神。

每年农历3月15日至17日,当杜鹃花盛开时,怒族人会"仙女"逢年过节,这一节也叫"花节"它是公山怒族地区的一个传统民间节日。

相传很久以前,奴家山寨滴水如油,农村荒芜,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当时,美丽、聪明、强大的怒族姑娘阿荣用双臂劈开悬崖,挖了一个山洞,为怒族引来了清澈的泉水,浇灌了焦渴的土地,从此荒山变成了绿洲。怒族称阿荣"仙女"花节是为了纪念她而举行的民间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怒族人都会选择一到三个石灰岩钟乳石洞作为仙洞,家家户户都去那里祭祀。去祭祀的人扎上一束束杜鹃花,带上祭祀的礼器和酒器;每家每户还用三至五袋玉米立在洞口,将各种洗净的谷物堆成圆堆,摆上祭品,燃上松烟,由道士念祝词,击鼓念经,众人磕头进贡。

台前及舞台两侧,有身着暗红色僧袍,手持法器诵经的喇嘛,也有操纵唢呐、挂鼓的号手。喇嘛左侧的广场焚香台上插着松枝、鲜花、玉米、彩旗。那根松枝象征着好运和长寿;这些花是献给"仙女";玉米就是五谷丰登,一年有余。

在悠扬的唢呐声中,锣鼓喧天,祭祀活动达到高潮。然后,人群开始"仙洞"动起来。身着盛装的女孩来到"手里拿着鲜花和祭品。仙洞"拿着"仙女""牛奶"祈求仙女的保佑。据民间传说,石头上滴下的水是仙女阿荣的奶。

回家后,各家设宴,饮酒、跳舞、娱乐,年轻人身着盛装,到宽阔的场地上比赛射箭。晚上,青年男女会围着篝火通宵唱歌跳舞。

现在过了神仙节,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政府还拨出专款,帮助和组织怒族人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同时举办物资交流会,组织电影晚会和文艺演出,开展划船、射箭比赛等体育活动。其他民族的干部群众也踊跃参加,纷纷祝贺。就这样,今天的怒族"仙女节"它已成为民族团结、友谊、相互交流和学习的盛会。

婚俗

怒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怒族一般20岁以上才求婚。关注了哪个女生之后,口齿伶俐的男人就会来求婚。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同意彩礼后,不能反悔。一般彩礼多为黄牛,2比1不等。

婚礼没有日期,日期也不忌讳。男方准备酒肉,女方父母邀请亲朋好友携带100-200个糯米粑粑为其送行。男方要招待女方的亲戚朋友吃饭。婚礼一般持续一天一夜,回到女方父母家。那人想杀一头猪,带一瓶酒和一大堆糯米粑粑去孝敬父母。而在女方家,新郎要砍柴,修房子,做家务。一周后新郎和女方开始同居。还有换房子的习俗和"求男人"习俗。

饮食习俗

怒族人习惯两餐失色。它的主食主要是玉米。玉米的吃法从爆米花逐渐发展到煮米饭(类似于浓玉米面糊)和玉米粥,并做成玉米粑粑,以石板粑粑最具特色。制作时,选用当地特有的石片(约1厘米厚)光滑,用作石板壶。加热后塌陷成面糊,熟了。烤出来的板岩软脆独特。少数信仰喇嘛教的怒族人也吃酥油。常见的蔬菜有青菜、大白菜、萝卜、瓜豆、辣椒等。

每年5、6月份,需要到山里采集野菜。竹笋、野百合、各种块茎和蕨类植物,还有姜、葱、辣椒等等,经常采集。基于淀粉的植物作为谷物被食用或被制成巴巴的粉末。鱼和猎物都喜欢被烤或炖。怒族吃狗肉并不常见。小孩也要禁食熊、虎、豺狼,鸡爪、鸡血,女人40岁前不要吃心肺。

喜欢吃漆油,经常用漆油炖鸡烤羊肉,擅长酿酒。怒族的酒主要有"大口喝酒。、"浊酒"还有高粱酒。公山怒族的咕嘟酒最有特色。吃的时候先用滤网过滤,然后加一点白开水或者凉开水,加一点蜂蜜或者甜味剂,冲泡一点,就可以喝了。这种酒香甜醇厚,是怒族酒的上品。既能解渴,又能滋补强身。

怒族地区不产糖,但自古就有以蜜代糖的习惯。怒族的饮茶是模仿藏族酥油茶制作的漆油茶。因为怒族地区没有牦牛和酥油,所以用漆籽榨油,再加入茶叶、盐、核桃仁等原料,乳化制成漆油茶。它经常被用作产妇或体弱者的滋补品。

腊月末,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清除火坑里的灰烬,用松枝装饰门面,在地面、炊具、餐具和各种器皿上铺一层绿色的松枝(松叶),象征去旧迎新。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吃团圆饭。初一凌晨,男青年要先去井边取吉祥水,拜年拜年。长辈要拿出酒、油茶、麻花等招待他们。第一次做饭时,应该给牛和狗一片面包和肉汤。牛不吃肉,主人要用手掰开牛的嘴唇,倒进去。

过年的时候,杀猪宰羊,要互相送礼,邀请村里的亲戚朋友一起聚餐,酒菜丰富有趣。除了中国新年,还有花节(农历3月15日),谷物节(农历12月29日)和森林节。节日期间,除了必不可少的酒,还有一些时令食品。例如,在谷物节期间,所有的米饭和剁碎的肉要混合在一个簸箕里,用手一起吃。婚宴是所有礼仪中最大的宴会。

结婚前,新郎要带着猪肉、大米等东西去岳父家帮忙砍柴种地,然后才能办婚宴。婚宴上不仅酒肉要丰盛,场地也要布置。那时,新娘和新郎会一起喝一杯婚礼祝酒,然后女孩们会向他们扔面粉以示好运。

怒族是好客的。当客人来访时,全村都要献上最好的野味。只要客人进了房间,主妇就会以最快的速度为客人做好吃的,同时还会端上两个石头粑粑,中间夹一个煎蛋或者烤猪肉。两块蛋糕象征着丈夫和妻子,中间夹着鸡蛋或肉象征着繁荣的后代,最后主人要和客人一起喝酒"同心酒"。

宗教信仰

怒族主要信仰原始教派,认为万物有灵,崇拜的对象都是风、雨、太阳、月亮、星星、辰、山、林、树、石。怒族的自然崇拜有两种:鬼神。福贡地区的鬼有宗族鬼、自然鬼、灾鬼等30多种。公山怒族信仰的鬼有山鬼、水鬼、路鬼等十余种,山神、树神、狩猎神、水神、谷神等也有十余种。怒族自然崇拜的祭祀仪式主要称为"尼玛"或者"尼玛认"祭司,也就是巫师,是怒族社会中非常博学的人。

在公山北部与藏族相邻的地方,许多怒族人因受红喇嘛教的影响而信仰喇嘛教。19世纪后期,帝国主义将天主教和基督教传播到怒江地区后,一部分人皈依了天主教和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