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登战役为什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1 15:39

1914年6月,随着萨拉热窝传来的那一声枪响,欧洲大陆的历史进程在下一个世纪发生了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值得注意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因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重要、最血腥的一次战役。其惨烈程度堪称凡尔登绞肉机。现

在让我们互相了解一下。

可以说,萨拉热窝事件为当时争执不休的欧洲列强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借口。尤其是当时新兴的德意志帝国并不满足于现有的国际地位。这个铁血铸就的国家,自然以普鲁士军人的思维挑战英法这两个老牌强国,即以武力迫使他们重新定义与德国的殖民资源和国际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表现出以一敌多的态势。毕竟站在协约国一边的英法可以说是国力强大;反观德国当时的盟友: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早已如风中之烛,不知哪一天会黯然失色。

面对这样的局面,德国知道打持久战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早在战前几年,当时的德国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就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借助当时德国发达的铁路网,德军在战后不久就集中优势兵力,用6周时间打败了法国。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计划,因为真正的战争过后,所有人都震惊了:

工业革命后,人类第一次在战场上感受到了来自工业文明的力量。战争开始后不到三个月,交战双方几乎耗尽了所有的弹药库存。德军进入马恩河前线时,遭到了英法联军的顽强抵抗,他们速战速决的目标自然落到了空。

与此同时,德军在东线与俄国僵持不下。到1915年,德国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在西线,堑壕战陷入僵局。为了改变战局,德军高层开始策划一场大规模的突击,后来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打响的。

凡尔登战役是1915年由当时的德国总参谋长冯法金汉策划的。由于凡尔登位于默兹高地,位于通往巴黎的要道上,也是通往巴黎的门户。有鉴于此,法金汉认为如果能拿下此地,德军就可以进军巴黎,重现40年前威廉一世在凡尔赛登基的辉煌时刻。

然而,这个地方也是高卢人的发源地。无论是出于战略考虑还是民族情绪,法军必然会在这个狭小的战场上誓死抵抗,德军也会全力进攻。

起初,按照法金汉的想法,在德军集中火力优势的攻击下,法国将"流尽最后一滴血"。即使这样还是没有赢,最坏的结果就是法国主动选择媾和投降。另外,由于凡尔登堡的法军阵地就像一把利剑,镶嵌在当时的德军阵地上,随时威胁着两侧的德军侧翼。如果德军想在当时双方僵持不下的西线有更大动作,凡尔赛迟早需要被攻占。否则,在漫长的西线,它将成为德军阵地上的定时炸弹。

基于上述攻防两端的战略考虑,法金汉决定在凡尔登前线集结50个师共120余万人,1200门大炮。而这些部队,在接下来的十个月里,将被放到一个只有15公里宽的战场上。

于是时间来到了1916年2月21日。这一天,德国王储亲自率领21万人进攻凡尔登要塞。

在步兵发起冲锋之前,德军用1200门大炮对前线进行了9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发射了100万发炮弹,瞬间将法军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两天后,德军前进了5公里,并于次日迫使法军放弃了第二道防线。本来按照这个趋势,德军拿下凡尔登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又开始下雪了。

在人类历史上,白色的雪花无数次出现在童话和诗歌中,人们都赋予它们或喜或悲的各种情绪。某种程度上,白雪也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在此之前,拿破仑在俄国战败算一次,之后苏德战争算一次,在凡尔登算一次。

这些小小的雪花不仅延缓了德军步兵的前进,也阻碍了德军炮兵的移动。经过多次炮击,凡尔登前线的地面已经崎岖不平,大雪过后,地面变得泥泞不堪。要知道,当时的火炮还没有二战时那么机械化,移动缓慢的火炮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赶不上步兵的前进速度。结果,德军暴露在法军的火力范围内。

另一方面,法军利用目前唯一还能与后方联系的道路巴勒杜克-凡尔登公路,在一周内将19万人员和2万多吨物资及时运送到凡尔登前线,使法军有足够的兵力坚守要塞。在随后的十个月里,德法两国在这个狭小的战场上展开拉锯战,直到当年12月战役开始时德军退守前线。

凡尔登战役历时10个月,德法共投入125个师,约239万人,伤亡75万人。因此,这场战役也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战斗结束后,德军退回原战线,毫无进展,己方伤亡43万,法军伤亡54万。可以说,这一仗不仅没有让法军"流尽最后一滴血"相反,德国自己也陷入了绝望。之后德国逐渐失去战场主动权,国内开始出现反战浪潮。

两年后的1918年,前线德军不堪忍受后方的动荡,无奈之下选择与法国媾和。这场波及世界主要国家、影响亿万人民的第一次大灾难,被写在了最后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