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明明手握万兵权为何至死也不敢谋反取代康熙?(康熙王朝鳌拜手握兵权完整版)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0 23:13

在古代,拥有军事权力的官员通常受到皇帝的敬畏。如果一个人的实力太强,很容易产生逆反之心。

但是鳌拜是个例外。他手握四十万兵权,却至死都不敢取代康熙。原因是什么?

早年与皇太极共过事的鳌拜,在顺治皇帝登基后,对这位大臣更加宠爱,以至于在即将驾鹤西

去的时候,将小儿子叶璇托付给他。

按理说康熙时期是他夺权的最好时期,但他宁愿被17岁的康熙皇帝活捉,也不愿造反。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鳌拜从来没有反叛的意图。他一直忠于清朝。从皇太极到康熙,都尽全力辅佐。

雍正即位后勤在政事上,通过阅读资料发现鳌拜从未有过谋反之心,于是洗清冤屈,善待子孙。

尽管后期的鳌拜傲慢自大,但对他来说,拥有比龙主席的权力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三朝元老,他确实有嚣张的资本。

康熙小时候登基后,鳌拜就开始辅佐他。经过多年的相处,两人已经产生了感情,所以鳌拜自然不会杀他。

即使康熙皇帝活捉了鳌拜,他也没有选择灭绝他。

第二点

当时政局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发生内讧,清朝可能会有危险。

当一个新皇帝继承王位时,往往是一个国家最危险的时刻。有权有势的大臣们会虎视眈眈,其他一些势力会趁机动手。

尤其是年轻的康熙继位后,很多大臣自然会有造反之心。此时,如果鳌拜再次发动兵变,朝廷的局势可能难以控制。

另外,当时还有清朝北方吴三桂的威胁。虽然吴三桂早就背叛了明朝,投靠了清朝,但是清朝的大臣绝对不会相信这样一个有背叛前科的人。

如果清朝发生动乱,汉人吴三桂可能"当鹬和蚌竞争时,渔夫会获利。这是清朝大臣们不愿意看到的结局,自然不会发动兵变,给别人做嫁衣。

权衡利弊后,鳌拜选择辅佐康熙治理国家。毕竟他是个有权有势的人,没必要为了皇位赌上家人的性命。

第三,如果发生兵变,鳌拜可能不会赢。虽然表面上看,鳌拜有40万大军力,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忠于清朝的,也就是说,如果鳌拜发动兵变,也许他真正的实力没有那么多,自然也比不上康熙。

对于普通人来说,稳定的生活是最好的。长期的战争会使大多数人颠沛流离,所以这些士兵最终可能不会追随鳌拜,鳌拜本人也不会冒这个险。

第四点是,康熙的背景很硬,有孝庄太后做他的靠山,鳌拜不敢轻举妄动。

肖壮虽然是个女人,但她有着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从努尔哈赤开始,她就开始为清朝出力了。也许她见过太多的权力斗争,她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统治。

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势如破竹,准备攻占南京。这个时候顺治皇帝选择退守外部世界,因为他认为清朝的基础还不牢固,这可能不是战争的最佳时机。

听到风声的小庄马上过来骂他:"怎么才能把老祖宗打下的山河交出去?第一次屈服了,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听说顺治皇帝开明了,决定用亲征。

为了皇帝的安全,肖壮又开始劝阻,希望他能在北京坐镇指挥,不要上前线。最终,顺治帝听从了孝庄的建议,南京成功守住了。

要说最后四大臣有机会辅佐康熙帝,全部归功于小庄。也许是她意识到了太子摄政的威胁,所以提出让顺治皇帝这个被选中的大臣辅佐下一代皇帝,这样康熙就可以避免和太子发生争斗。

所以,小壮虽然是个女的,但她是有智慧的。虽然不听政治,但她用自己的方式巩固了皇帝的政权。

包括后来我们常说康熙皇帝活捉了鳌拜,这可能都是小壮的计谋。毕竟一个少年怎么会有这样的勇气?

经历过三个朝代的鳌拜当然看得出来小壮的能力,自然不会冒险去顶替康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