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是干什么的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吗(太和殿是干嘛用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1-10 22:13

受很多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明清时期住在紫禁城的皇帝,每天上朝的时候,场景就是皇帝坐在金殿的宝座上,然后文武百官站在下面一起商量事情。这个金殿指的是故宫的太和殿。然而这其实只是民间对皇帝宫廷场景的想象。太和殿是干什么用的?真的是用来

打官司的吗?今天就让边肖带你去看看吧。

1.太和殿是什么?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堂之一。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厅,位于北京故宫南北主轴线上的显要位置。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而建,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名为内廷,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为今。

太和殿建成后,多次被烧毁重建。此殿重建于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它承载着重檐宫殿的屋顶,坐在汉白玉的三级台阶上,采用金龙和印章彩画。屋顶和11个开间的仙兽多达11个,都采用了最高的造型。长64.2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加上桥台,高35.05米。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太和殿的牌匾"建机随意"牌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牌匾是复制品。原来的在袁世凯称帝的时候被换掉了,丢失了。

金瓦埋在金殿里,皇帝看不见。在各种清宫剧的影响下,我们可能会想到皇帝每天在金殿召见文武大臣文Xi,轮番上阵。太监喊道:皇上来了。大家都跪下了,然后有事就早早玩,没事就退了。

这是民间的想象,不是真实的历史。事实上,故宫的太和殿——金色大厅占地2300多平方米。捧文武百官不成问题(能进家门的有几个,芝麻官跪在门外),但它的功能不是办公室、会议室,而是皇权的象征。皇帝的屁股不会天天蹭张龙椅。金殿主要用于举行国家仪式,比照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出兵征讨、接受大臣对国家重大节日(皇帝生日、元旦、冬至)的祝贺。

2.明清的皇帝都在哪里工作?

明朝:皇门听政

明朝每天上朝的制度是朱元璋定的。作为一个企业家,老朱知道困难,特别关心他的国家。因此,他非常勤奋。他要求大臣们每天来看他,并汇报他的工作。我能在哪里报道?不在金殿,在金殿正门,叫"御门听政"。别以为大门那么小,能装下这么多人?我们家的防盗门只能让一个人通过,皇帝正殿外面的门还是很大的。故宫的太和立面,宽九间,深三间,占地一千三百多平方米。大学里的阶梯式教室一般是400平米。皇子的门有三个梯田教室那么大,开例会没问题。

问题是朱元璋很勤快,每天都坚持打卡,但是他的后人承受不了这种痛苦。例如,郑德皇帝在《王子与舞女》中无处不在,他怎么会有时间去宫廷呢?嘉靖皇帝晚年崇道,宫中搞迷信活动,没时间召集大臣(但仍通过皇位牢牢控制权力);到了万历后期,他就慢了,"万历万历无视一切"部长们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他的面;天启皇帝对凿子很有感情,天天锯。他自己设计图案,锯木头钉子,把一切政治事务委托给魏忠贤...

清朝皇帝的办公地点

清朝初年,皇帝登基的时候都比较年轻(比如顺治6岁登基,康熙8岁登基)。他们都是乳臭未干的人,而掌握实权的大臣是多尔衮和鳌拜。所以,上不上法庭都是个形式。康熙即位后,沿袭明朝的制度,先后在干庆门、太和门举行"御门听政"。那时候上班早,夏秋5点开始,春夏冬6点开始。皇帝都要凌晨三四点起床,这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何况"生于皇宫,长于女子"汉武帝如此,到咸丰年间,初代王朝被彻底废除。

清朝的皇帝,他们的家乡在东北,非常喜欢南方的园林,所以他们建立了"三山五园"。与庄严肃穆的故宫相比,皇帝们显然更喜欢美丽的园林。所以很多皇帝在长春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的别墅里处理事务。比如有人数出了"乾隆皇帝在1775年;时间分配表"这一年,乾隆在故宫待了105天,在圆明园待了168天(46.8%),在承德避暑山庄待了66天。

可见,金殿再辉煌,也会有审美疲劳的时候。清朝的皇帝都不是宅男,他们更喜欢逛来逛去。更何况皇帝走到哪里,龙椅就在哪里。

3.太和殿为什么总被称为金王殿?

让我们来看看"金銮"对于“新华字典”这个词的解释,边肖查了一下,是对的"金銮"解释如下:1。帝王车马饰品。这种金属被铸造成凤凰的形状,嘴里有一个铃铛,因为它指的是皇帝的战车驾驶员。2.参见"金色王座大厅"。3.翰林学士的美誉。4.白居易女儿的名字。后指少女。

看看这四种解释。除了第四个,好像都和皇帝有关系。"金銮"在古语中,大多时候指的是作为装饰品的含铃凤鸟(只有皇帝的车夫才能用)。

我们的现在金色王座大厅"这个称呼其实起源于唐朝。据相关资料显示,金嗓子堂起源于唐代。当时唐朝长安城内有个太爷池,太爷池旁边有个山坡名叫"金銮坡"在这个斜坡上有一座宫殿叫做"金色王座大厅",以斜坡命名。

紧挨着金銮坡的是著名的翰林院,中国最有才华的学者都住在这里。当皇帝要召见这些院士时,他们正在金殿里等待接见。所以久而久之,"金銮"成了翰林学士的代名词。李白当翰林时,经常出入金銮殿。

唐朝以后,这个制度在各个朝代继续使用。

一座进士专用的宫殿,怎么会被谣传是皇帝待过的地方?

其实这要归功于民间说书人,因为"金銮"单词"看起来太贵了,而这些说书人又不可能真的去皇帝的宫殿看,所以他们就发挥想象力"。金色王座大厅"在皇帝头上。

最后纠正另一个错误,这个在故宫"金色王座大厅"其实有三个名字,明初叫"奉天寺",嘉靖改为"皇宫"已更改为"只在清顺治时期;太和殿",沿用至今。